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熱文:供銷社、農管、退林還耕…能解決缺糧?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職能部門搞的一些騷操作把老百姓都看糊塗了:一個接一個的這政策那措施都有模有樣煞有介事,好像是真怕我們再次餓肚子,他們才如此好整以暇未雨綢繆。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職能部門搞的一些騷操作把老百姓都看糊塗了:一個接一個的這政策那措施都有模有樣煞有介事,好像是真怕我們再次餓肚子,他們才如此好整以暇未雨綢繆。

先是供銷社。

這東西在幾十年前,那可是聲名顯赫,人見人喜。城裡人手裡攥著花樣繁多的各種票證,幾乎每天都在它的櫃檯前排長隊。而農民,則只能把不算是「資本主義尾巴」的那幾隻雞下的蛋,拿到供銷社裡去換點鹽和火柴。這幾十年,本來以為它已經銷聲匿跡壽終正寢,沒想到它突然又東山再起死灰復燃。只不過,偶然進去看看,也就那麼回事,沒見它裡面的商品與大街上任何一個便利店有啥區別,更別提與大超市比了。大部分人都把它錯當成了某個什麼集團在全國範圍內又開了個加盟連鎖店,而一些老年人,則逼逼叨叨的說它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再就是社區食堂。

雖然基層政府說辦這個東西主要是為老年人服務,但大家還是疑心重重地把它與當年人民公社「吃飯不要錢」的大食堂聯繫起來。不過,說真的,它與當年的大食堂也確實像是一母所生,基因完全相同,都是短命鬼,才幾個月的功夫,還沒有等到大部分人都有幸進去享受一下它的服務,它居然已經關門大吉了,消失的比出現的還快,真正的曇花一現。本來就是嘛,靠政府補貼才能維持運轉的大食堂,如何能去那些隨處可見的夫妻店路邊攤競爭?而地方政府這幾年恰恰是地主家也沒了餘糧,以致於開始裁撤編外人員,甚至連公共汽車也開不起了,哪裡還有錢去補貼大食堂?

接下來就是那個農管。

成立這個部門到底是為了啥?八個大火鍋管一頂破草帽的格局還嫌不夠?農民種田也需要有人監管,那以後各行各業是不是都需要成立這管那管?你說是監管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可工商管理局是幹啥的?以前這些東西不都是他們的監管範圍嗎?土地有國土自然資源部,水利有水電部,食品安全有食藥總局,農民種田還有啥地方沒被監管到?更別說還有早已「網格化」的基層政府組織,有個通知文件什麼的,瞬間就能從農業農村部傳達到村民小組長。村子裡不但有村長書記,甚至還有城裡派下去的「第一書記」,有什麼輿情不能下傳上達?其實,農管的真實作用網上已有大量的報導,他們就是到處監督農民是不是在種糧食,不種糧,想種經濟作物賺錢?沒門!載下去的果樹給你砍了、種下去的生薑給你拔了,只要是能種糧的田地,絕不允許種別的。

不得不說,成立這農管真是個沒有經濟頭腦的決定:維持一隻這麼龐大的隊伍得花多少錢?有這筆錢,你提高糧食收購價不好嗎?你把每年提高的幅度從一分兩分改成一塊兩塊,你看看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高不高?當年泰國的他信兄妹就是這麼幹的。後來泰國糧食收的太多,吃不下、存不住、賣不了,還不得不求著咱們「出於友誼」來替他們消化。

最不可思議的是「退林還耕」。

當年為了保護環境,為了防止水土流失,曾大規模實行退耕還林,而這才幾年?怎麼又變成了退林還耕?是不是長江黃河及那些大大小小的河流已經清澈見底魚蝦遨遊了?不再泥沙淤塞如履平地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那麼多錢,好不容易治理出來一片片青山綠水,就為了再多種點糧食,就讓這些成果付之東流?四川成都花400億建成的環城綠道,要再變回農田,每年的糧食產值不會超過7,000萬,難怪民眾唏噓一片,質疑無限。

這些騷操作,再加上那些「光碟行動」之類的宣傳,那架勢,真的像即刻就要大難臨頭、即刻就又可能出現「三年自然災害」。

真的會再次餓肚子嗎?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咱們不妨也學學磚家們,拿幾個數據出來論證一下。不過,磚家們為了危言聳聽,找的那些數據都是直線行的,比如說咱們現在的糧食自給率是65.8%,而若干年前是多少多少,反正意思就是通過比較,證明咱們的糧食問題以前是安全的,現在是危險的,所以搞這些騷操作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咱們找的數據則是橫向型的,就是同其他國家現狀比較,看看人家有沒有糧食安全問題,而人家又是怎樣處理的。

不多比,就兩個,而且都是鄰居,一個是日本,一個是宇宙第一強國。

日本的人均耕地面積是0.03公頃,約合0.45畝,連我們人均面積1.4畝的三分之一還不到。他們的糧食自給率是35%,大約是我們的一半。那麼,日本人又是如何養活自己的呢?他們也辦供銷社大食堂?也設立農管?也退林還耕?即使他們能抄我們的作業,又能摳出多少耕地來?實際上,在二戰以前,日本的糧食供應也確實非常緊張,「搶米風潮」也曾引發社會動亂。那個著名的老年人一到70歲,就要被下一代背到山裡去餓死的傳說也並非子虛烏有。有一部日本電影《楢山節考》說的就是這件事。而日本之所以在學習西方強盛後就立刻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與它包括糧食在內的資源匱乏也有很大關係。那麼,現代的日本人,既不能把老年人再背到山裡去餓死,又不能再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他們又是如何避免餓肚子的呢?無他,就一個字:買。在世界上,缺糧的地方多,賣糧的地方也多,只要你有錢,從來就不怕買不到糧食。我們的民間故事中說到了災荒年,富人拿著黃金也買不到糧食,那是純粹的胡說八道。日本人自從二戰後轉變思維,以貿易代替戰爭後,它就再也沒有缺過糧,楢山的故事也從此成了遙遠的傳說。

而我們隔壁的宇宙第一強國,則走的是另外一條道路。它的人均耕地面積是0.09公頃,約合1.35畝。雖然比我們略少,卻恰恰是日本的三倍。並且,它與日本完全處於同一緯度線上,氣候並無差異。所以,即使日本人挨餓,它也不應該挨餓。但實際情況則恰恰相反:自從蘇聯倒台,它失去了最大的外援後,迄今為止,它幾乎年年都在進行「苦難行軍」。即使它把信息封鎖的那麼嚴,我們也會在簡中網上經常看到他們餓肚子的這種「苦難」。那麼,既然困難如此深重,它為什麼不能像日本那樣去世界其他地方買糧食讓人民填飽肚子呢?無他,就兩個字:沒錢。錢是靠貿易掙來的,你把國門關的緊緊的,誓死不與他人往來,那上哪掙錢?它的南方兄弟也曾出於同胞情誼想幫他一把,投資在非軍事區北邊一側弄了個開發區,但沒過兩年,它就與兄弟再次反目,把開發區的管理大樓都給炸了,以示絕不吃嗟來之食。既然如此,那剩下的解決糧食危機的辦法就只剩下等天上掉餡餅了。

看到了吧?我們只要用這三個鄰國的人均耕地面積互相比較一下,馬上就可以看出問題出在哪。但奇怪的是,在三個都不能100%達到糧食自給率的國家,卻選擇了三種完全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日本是通過取長補短互惠互利的自由貿易。宇宙第一強國則是關起門來等著天上掉餡餅。而咱們,則是通過供銷社大食堂農管退林還耕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手段,來要求農民執行多種糧食的計劃。這三個辦法,究竟那一個最有效、最能保證不餓肚子,恐怕又得等到以後再來一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狼尾湖遐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14/190157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