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腸癌多是「拖」出來的,出現這5種跡象,腸道或已「病」得不輕

小王是一名上班族,日常生活無非就是辦公室和宿舍兩邊跑,偶爾需要加班。

一年前,小王就發現自己排便異常,起初是大便表面少量暗紅色血絲,以為是普通的痔瘡,羞於啟齒就沒有處理。

可是一年過去,便血症狀越發頻繁,特別是最近,大便不成形且顏色愈發暗黑,排便頻率也變得不規律

除此之外,小王也時常感到腹脹,還會覺得乏力、心慌,整個人消瘦不少,趕緊到醫院做檢查,可檢查結果著實嚇到他了:大腸內菜花樣腫瘤,考慮惡性!

小王趕緊被安排入院,後續詳細的檢查已能夠確診是大腸癌,伴不全性腸梗阻、慢性失血,醫生立即安排了手術,所幸小王術後也恢復的不錯。

一、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腸癌?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中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達到1930萬例,其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較以往有明顯上升趨勢,位列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第二位。

而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總體發病率也已躍升到第二位,每年新發病例達55萬例,僅次於肺癌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腸癌如此高發?原因與不良習慣有很大關係。

1.抽菸酗酒

美國癌症學會在2019年發表的癌症預防計劃內容中指出,12.8%結直腸癌的發生與飲酒有關,飲酒並沒有安全量!報告中還明確菸草仍是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

2.久坐不動

長期久坐不動的人,運動量過少而不利於腸道的蠕動,腸道內的有害物質就容易堆積而無法及時排出,久而久之就會增大腸道癌變風險。

3.高脂高熱量食物

長期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容易增大腸道排泄壓力,像過量動物蛋白、脂肪等還會產生毒素,在腸道內易分解出不飽和多烴、甲基膽蒽這些強致癌物,而高脂肪飲食則會讓大便中膽固醇代謝物、膽酸代謝物等活性增加,從而提升腸癌發生率。

4.蔬果、雜糧吃得少

蔬果與雜糧的纖維素能夠保護腸道,同時可以增加大便體積和重量,幫助稀釋腸道內容物,縮短大便通過腸道時間,減少結腸上皮與糞便中有害物質接觸的機會,從而幫助預防結直腸癌。

而現代人常常大魚大肉,攝入較少的蔬果和雜糧,腸癌的風險自然上升。

二、腸癌多是「拖」出來的,出現5種異常要警惕

《內科學年鑑2022》中提到,中國76.9%的結直腸癌患者,在首次確診時已是中晚期。早期腸癌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被忽略或誤診,常常導致「拖到」中晚期才被確診。

對此,來自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的李進教授指出,生活中出現「三多兩痛」要提高警惕。

三多:

排便次數增多,腹瀉與便秘可交替出現,大便也發生變細、變扁等形態的改變。

便血次數變多,要注意區分腸癌與痔瘡引起的便血,痔瘡出血多為噴射狀且量多,而腸癌出血少量但持續,多為粘性血液大便。

放屁次數增多,特別是還伴有刺鼻臭味的。

兩痛:

腹部疼痛,腫瘤引發腸梗阻後,可引起腹痛腹脹的症狀,一般疼痛部位集中在腹部中下處,可由陣發性發展成持續性。

肛門疼痛,特別是靠近腸道末端的腫瘤,就會導致肛門有疼痛墜脹感。

三、腸癌其實是「傻子癌」,篩查可有效降低腸癌死亡率

為什麼說腸癌是「傻子癌」呢?

因為腸癌最好預防,相比於其他癌症,腸癌真的是防治難度最低,最容易規避。

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的鄭樹主任指出:「通常腸癌早篩,一旦早發現、早治療,是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癒率與生存率的」。

腸癌早篩對於提高病患生存率、生活品質,以及節約衛生資源,減輕社會與家庭疾病負擔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特別要提醒的是,以下八類群人系腸癌高危人群,應當儘早完善腸癌早篩檢查:

不明原因體重下降、貧血

一級親屬中有結直腸癌或結直腸息肉病史

本人有結直腸癌癌前病變史或腸道息肉病史,或出現腹痛、慢性腹瀉、慢性便秘、粘液便、便血等消化道症狀

慢性膽道疾病或膽囊切除史

盆腔放化療史

糖尿病

有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有高齡、吸菸酗酒、男性、缺乏運動等情況的人群

腸癌的早篩手段主要包括:

1.便隱血檢測,主要是檢查糞便中隱匿的血紅蛋白、紅血球,一般一年檢查一次;

2.多靶點糞便DNA檢測,高危人群每三年一次或每年一次均可;

3.結腸鏡檢查,為腸癌早期診斷金標準;

4.血基因檢測,敏感性高於便潛血。

具體可根據醫生的推薦,按需選擇。

如今腸癌的發生率不斷上升,其實與不良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生活中我們應當戒菸戒酒,健康作息,多吃蔬菜水果而少吃高脂高熱量食物,同時要適度運動,避免久坐,若發現有腸癌早期症狀,一定要儘早檢查而不要拖。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16/186749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