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總愛講條件怎麼辦?學會這幾招,養出優秀孩子!

遇到講條件的孩子,應該這樣做:1.反思自己,以身示範。2.設定規則,溫柔堅定。3.正面反饋,慎用獎勵。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講條件,學會這5個辦法,養出有原則的好孩子

如果你家孩子總是跟你各種講條件,請不要惱怒訓斥或是妥協。

用對這5個辦法,你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帶JoJo去鄰居家做客,吃飯的時候,鄰居家5歲的小哥哥一陣要看電視,一陣要媽媽餵飯,一陣要媽媽給他買變形金剛才肯吃飯。到最後,鄰居蓉姐的脾氣一下子上來,狠狠地訓斥了小哥哥,小哥哥躺到地上號啕大哭不肯起來。

吃飯是應做的事情,小哥哥卻不停地跟媽媽講條件,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比如,晚上睡覺的時候,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小孩卻鬧著不肯睡覺,非要你再講一個故事;比如讓孩子去寫作業,他卻百般跟你講價說要再看一集動畫片等等。

每到此時,父母總覺得煩躁、惱怒,有種孩子被養廢的感覺。如果此時父母大吼大叫訓斥和打罵孩子,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把孩子推向更加叛逆的極端。如果你的孩子總是講條件,不妨學學這5個辦法,養出一個有原則有底線的好孩子。

1.學會與孩子合作,而不是強迫孩子接受

任何話,當你用溫柔和商量的語氣來說,孩子更容易接受,當你用命令式的語氣來說,在情緒上,孩子會產生本能的拒絕。因此,當你想達到讓孩子妥協不講條件的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溫柔地說,商量地說,多用「能不能」和「可不可以」的句式。

比如,父母想讓孩子幫手收拾玩具,就可以嘗試說「寶貝,媽媽需要你幫一個忙,能不能幫媽媽把你的玩具們送回家?」,多數情況下,孩子聽到父母有困難需要幫助,都會有一種喜悅感和參與感,願意聽父母接下來的話,從而把玩具收拾整齊。

2.讓孩子自覺地參與到活動中,而不是以「賄賂」為條件

其實,收拾孩子自己的房間、玩具和書桌是孩子的分內事,寫作業也是,這些事情都是孩子應該做的。如果父母一味地用「賄賂」為條件達到目的,久而久之,孩子只會在這些事情上越來越講條件。

諸如此類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要讓孩子意識到這些是他們自己需要完成的,從而主動參加到這些事情中,提升孩子的參與感。

「寶貝,快點寫作業哦,如果你寫完了,可以獎勵一個冰淇淋」,偶爾的獎勵可以激發孩子的熱情,多了只會增加孩子的欲望,從而使孩子慾壑難填。

3.教育孩子不能圖省事,抓住該有的原則和底線不放鬆

教育孩子不在於一朝一夕,老話說得好,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每時每刻孩子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禍事等著你處理,父母不能一味貪懶圖省事,該有的原則和底線千萬不能放鬆,否則會給孩子造成錯覺,踐踏父母的原則和底線。

「媽媽,這個變形金剛我也喜歡,給我買」,小旭伸手把變形金剛拿到收銀台。小旭媽媽已經給小旭買了3件禮物了,兩個奧特曼和一件玩具槍,小旭仍不滿足的還要買變形金剛,這下把小旭媽媽徹底惹惱火了。小旭媽媽說過每次逛商場只可以買一件禮物,但她礙不住小旭躺在地上撒潑打滾,已經違反原則給他做了好幾次讓步,小旭卻再次反悔,得寸進尺。

小旭媽媽的退步,只會讓小旭覺得還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只會更加得寸進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要堅守底線和原則,制定好的原則和底線,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應該讓步,要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適當讓步,什麼只能嚴格遵循,從而從根本上杜絕孩子在有些事情上講條件。

4.打破了底線和原則就要付出代價

教育除了獎勵,也應該有懲罰,沒有懲罰行為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如果孩子打破了底線和原則,而父母沒有給他任何懲罰,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原則和底線是形同虛設。

「媽媽,我還想再吃一個冰淇淋」,小美邊咂嘴邊說,考慮到小美已經吃了一整個冰淇淋了,媽媽果斷拒絕了小美的請求。而小美不停地跟媽媽講條件,非要吃,最後媽媽讓小美自己決定,如果打破「每天只吃一個冰淇淋」的原則,那小美自己要承擔後果。

小美把原則早拋到腦後了,她看媽媽沒注意,一連又吃了兩個冰淇淋,半夜的時候,小美開始發燒,拉肚子,難受的一點精神都沒有。小美大聲地又哭又鬧,媽媽告訴小美,這就是貪吃冰淇淋的後果,從你決定吃第二個冰淇淋開始,你就該預見這個後果了。後來媽媽餵小美吃藥,小美忍著苦喝藥,哭著說以後再也不多吃了。

有時候,嘗過苦果之後,孩子自己就不再去觸碰了。

5.父母用實際行動幫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總是講條件最重要的原因是尚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此時,他們隨心所欲地表達欲求,父母所需要做的就是儘自己所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如,如果想孩子養成準時睡覺的習慣,父母需要在睡前杜絕讓孩子玩遊戲和看電視,一旦看起電視和玩起遊戲,那睡覺時間絕對不能保證。不妨在睡前,父母放下手機,讓孩子也放下電視,放下手機,靜靜陪孩子一起讀幾個故事,養成睡前讀書的好習慣,也可以保證孩子早睡早起。

教育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行程,無論我們碰到什麼疑難雜症,首先我們需要冷靜下來,不發怒吼叫,不精神體罰孩子,之後我們再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針對性的幫孩子解決問題。教育之路不單是孩子的成長之路,也同時是我們作為父母的成長之路。這一路風雨兼程,希望父母與孩子攜手同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校長傳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04/1885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