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生所有的遇見,都是和自己重逢

一生因緣際會,都因你自己而起。

蘇軾曾在給弟弟蘇轍的信中寫道: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見天下無一不好人。」

他這一生,朋友遍天下,落難時有人為他雪中送炭,風光時有人為他錦上添花。

但他生命中所有珍貴的遇見,無一不是因自身而來。

《項塔蘭》中說:

「命運使我和某些人相遇,一個接一個。從而讓我們知道可以成為,以及不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有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都是你吸引來的。

人生所有的遇見,都是和自己重逢。

01

賞識你的人,因你的才華而來。

公元1057年,京師汴梁,文人聚集,熱鬧非凡。

20歲的蘇軾隨父進京趕考。

這一年,不喜舊文囉唆陳詞的歐陽修主持會試,力圖變革文風。

宋代科舉,以貢考為常科,學子需作詩、賦、論各一篇。

蘇軾應試,寫就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歐陽修讀完,讚嘆不已。

但因卷子密封,歐陽修懷疑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避嫌將文章評為第二名。

再考《春秋》對義,蘇軾得第一。

三月十四日發榜,蘇軾中榜眼,依例要致書謝各試官。

歐陽修閱畢大呼:「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再拜讀蘇軾其他文章,他大嘆:「更三十年,無人道著我也!」

被德高望重,滿腹經綸的歐陽修力薦,蘇軾一朝成名天下知。

歐陽修於蘇軾,是恩人,亦是知己。

他帶蘇軾拜訪名公巨卿,絲毫不掩飾自己對蘇軾的推崇。

蘇軾每有新作,他必定第一個品讀。

蘇軾也不負歐陽修厚望。

嘉祐二年,年僅21歲的他高中進士,步入仕途,被宋仁宗誇讚「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

四年後,又考中難度非常大的制科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可以說,沒有歐陽修的慧眼識人,就沒有後來名滿天下的蘇軾。

兩人之間的故事看似傳奇,其實不過是有才華的人之間的惺惺相惜。

《周易》中講: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優秀的人總能彼此看見,互相成就。

你是誰,就會遇見誰,你有什麼樣的水平,就能結交哪個層次的人。

只有自己優秀了,才能吸引同頻的人進入你的圈子。

02

幫扶你的人,因你的人品而來。

林語堂曾如此評價蘇軾:

「他最大的魅力,不是讓內心被環境吞噬,而是超出環境,以內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蘇軾一生三起三落,經歷朝堂的雲譎波詭,飽嘗貶謫之苦,卻始終保持著自己的風骨。

他不畏權貴。

初涉仕途時,適逢王安石任宰相,推行新法。

蘇軾對此頗有疑義,認為其不顧百姓生計,他直言上書宋神宗,指出變法弊端,力圖拯救百姓於水火。

因此觸怒新黨,被彈劾誣陷,關進牢房。他寧願承受牢獄之災,也不願意放下內心的標準。

他眼裡揉不得沙子。

第二次起復後,有位叫張商英的人主動投靠,說可以幫蘇軾剷除異己。

卻被蘇軾斥責:「道不同不相為謀,互相攻訐傾陷豈是臣子所為?」

他的不低眉,得到世人敬重。

所以,當他身陷「烏台詩案」,被關押的130個日夜裡,眾多好友為救他四處奔走。

已經罷相的王安石,奮力上書「豈有盛世而殺才士者?」

曹太后更是對皇帝直言:「當年你祖父將他當做後世子孫的宰相,怎能說殺就殺?」

因此,蘇軾躲過生死劫,被發落往黃州。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出手相助。

蘇軾的際遇之所以如此牽動人心,更多的是因為他高潔的品行。

他這一生,從不爭權,亦不逐利,是非對錯,全憑原則去評判。

也因此,他一生坦蕩,剛直不阿,青史留名。

顧城曾說:一個人不能在醒來的時候看見自己,覺得不堪入目。

人品過硬的人,經得起靈魂的拷問。

看清世態人情,嘗遍人間冷暖後依舊能行事正直、內心坦蕩,才是一個人骨子裡的高貴。

03

擁護你的人,因你的善良而來。

蘇軾在杭州做通判時,某天有個綢緞商來衙門打官司。

他狀告一個做扇子的,說那人買了他兩萬貫綢緞,一文錢未付。

做扇子的人被喚來,眼淚橫流,說自己父親去世了,花了很多錢,加上今夏涼爽,又總下雨,扇子根本賣不出去。

蘇軾沉思一番,囑咐做扇子的把他家上好的團扇拿二十把來。

然後,他拿著斷案用的毛筆,在扇面上作畫、題詩,再叫做扇子的去衙門口叫賣。

蘇軾的字畫值錢,扇子以一千錢的高價全數賣完,買扇子的也很快還清了綢緞商的帳。

蘇軾的仁慈,可見一斑。

有人統計,蘇軾一生被貶謫多次,但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能一心為民,以善為本。

在徐州,他不舍晝夜與洪水鬥爭,拯救一城百姓。

在杭州,他疏浚西湖,築造蘇堤,絕了千年水患。

他一生天性純良,始終保有初心,會為路邊餓死的小孩痛哭,也會為人間的疾苦感懷。

作家李一冰曾說:「蘇軾是個標準的儒學者,他願與眾人同歌共泣。」

蘇軾一生踐行儒家仁愛的理念,反過來,這份信念也成為他的避難所。

落難之時,三朝太后相繼鼎力相助,護他周全。

居無定所之時,總有窮書生為他搭建容身之所,饑寒之地,總有百姓送來粗茶淡飯。

無論他走到哪裡,境遇高低,都有人敬他、愛他。

他付出的善,得到的善,令他即便半生顛沛流離,卻始終不曾消沉頹喪。

就如梭羅所說:善良是唯一不敗的投資。

心有善念,所遇之人皆為善人,所行皆為坦途。

04

志同道合的人,因你的三觀而來。

賈平凹曾說:「朋友是磁石吸來的鐵片兒,釘子,螺絲帽和小別針。」

人與人之間是有磁場的。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與什麼樣的人同行。

蘇軾交朋友,從來都不問貴賤,但遵本心,所謂「人有片善便能與之交」。

黃庭堅名不見經傳時,蘇軾正意氣風發。

蘇軾經黃庭堅岳父推薦見到其作品,大為讚賞,在各種場合極力舉薦。

《宋史》記載:「蘇軾嘗見其詩文,以為超軼絕塵,獨立萬物之表,世久無此作,由是聲名始震。」

蘇軾對黃庭堅而言,是伯樂,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兩人經常切磋詩文,單是相互唱和的詩詞就多達百餘篇。

被貶黃州後,蘇軾跌落人生低谷飽嘗失意。

但他並不掩飾自己的落魄,反而放下身段,躬身勞作,融入當地老百姓的生活。

他滿腹學識,又待人親和,吸引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以賣酒為生的潘丙,在西市開藥店的郭遘,以及熱衷公益的古耕道,都先後成為蘇東坡在黃州的摯友。

放眼整個大宋,蘇軾都是朋友最多的人。

他既有佛印這樣的「酒肉朋友」,也有巢谷這樣「風光時不見人,落魄時再遠也趕來相助」的生死之交。

後世常常感嘆:莫愁前路無知己,交友當學蘇東坡。

蘇軾的豁達、樂觀,吸引著與他性情相投的人。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所有的遇見,都是你的三觀在幫你做選擇。

積極會吸引樂觀,豁達會呼應豪邁。

與你三觀契合、互相理解的朋友,即便遠在天涯,也能心意相通。

蘇軾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有相聚別離,你我都是匆匆的過客。

但每個人出現在生命里,都可清晰照見另一個自己。

一生因緣際會,都因你自己而起。

你是誰,就會遇見誰。

當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必會與美好不期而遇。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07/1886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