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節,廣西版的「人猿泰山」、「印第安納瓊斯」、「蘿拉」等探險奇人,都會出現在廣西的大小山頭上,為了共同的目標——尋找先人的墓地。
外地人看了廣西人掃墓,會以為是在訓練特種兵。
重裝上陣,跋山涉水,遇到懸崖峭壁,直接變成攀岩健將,而且玩的是無保護攀岩。
有的外地網友說他們掃墓,一個小時就搞定了,因為老祖宗都埋在一個山頭。
廣西的朋友則不然,他們祖宗似乎不愛聚在一起,喜歡多點分布。
剛翻過一座山去了太公的墓地,掃完馬上得過河去太太公的墓。
當事人表示,他們的太公位於一座小島的中央,四周都是水,必須下水才能抵達,搞了四五十分鐘。
因為墓地分散不均,得安排好幾天的行程,難度不亞於新疆狼塔徒步線路。
「我不明白太公的棺材為什麼要埋到隔壁縣,每次掃墓都像跨地區行軍。」
「最遠的一個從南寧馬山跑到欽州陸屋,兩百多公里。」
好多山頭不通車,只能徒步,太虔誠了,總讓我想起西班牙的朝聖之路。
「真正進到大山裡面,離最近的鎮都有四五十公里,通常得自帶帳篷。」
「還不是輕裝上山哦,要扛鋤頭鏟子,挑著供品爬山。半山腰可能會來一場大風大雨,重裝走狼塔都沒有這麼累。」
「一座墓,鏟草,修墳,修水渠。放供品,燒香燒紙保,祭拜。放爆仗,十德,轟天雷。再收拾供品。再怎麼快也要半小時一座。」
一整套下來,更像是祖先對我們晚輩耐力的極限考驗。
追尋先人的足跡在廣西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你除了得懂得利用竹竿過溪流,還得會在90度垂直的崖壁開鑿出一條通天之路。
所以有人說廣西人掃墓去滿山找墳,成功了,見到太公,失敗了,還是見到太公。
他們把墓叫墳山,把掃墓叫做拜山。
而墓地又分眾山和私山,眾山是整個大家族都要拜的共同老祖宗,追溯到族譜樹的上游。私山就是自己家的山,安葬的是往上數五代以內的長輩。
眾山私山加起來,少的十幾座,多的甚至上百座。清朝的墓地不算什麼,有的家族甚至能追溯到宋代的始祖古墓。
廣西人的清明節,堪稱一場靈肉層面雙向結合的文化苦旅。
究竟要掃多久,有時候他們自己也說不上來。別人都在上班了,他們還在掃墓,有的甚至要掃到五一勞動節。
逢水搭橋,進山砍路,幾乎是廣西人每年春天掃墓的常規節目。
「我家的老祖宗,我爸和我這一輩的基本找不到,必須要爺爺輩的翻山越嶺,有些藤蔓比一樓都要高,直接砍一個大洞進去,想一下要到底有多難。」
一些家族裡的長者,早就參透了這場遊戲的本質,會提前從戰略層面進行部署。
「我家搞了三天,第一天先派一些壯漢去探探路除草,後面兩天就大部隊一起出發。」
家族裡如果沒有方向感極強的領路人,清明節會像在走山里迷宮。
「我的一個朋友去做清明,連墳都找不到。他們家為了找墳做了各種標記,每次不是樹長高了就是草太長了。去年好不容易在樹上做了個很明顯的標記,結果人家把林子砍了,全是雜草。」
「扛著4隻雞,爬山一小時去掃墓,歷經千辛萬苦抵達半山腰,結果發現帶路的記錯路了,需要老祖宗發個定位過來才能找到。」
「最麻煩的不是拜幾座山,而是找山,我小時候我媽就跟我講,你現在不去拜山,等我們都老了走不動誰帶你去找你阿公的山。」
「去給外公祭拜,麥子長起來,外圍的松樹林砍了,差點祭錯人。」
「我想起有一年去拜爺爺的山,隔壁也有一個墳,可能是隔壁的後代搞錯了,我們去的時候我爺爺的墳他們拜了,然後第二年火燒山就我爺爺的墳頭沒被燒,個個都說是爺爺在保護後代不受災害。」
廣西人把清明節看得跟過年一樣重是毫不誇張的,過年全族都不一定在一起吃飯,但清明是一定會的。
「我們這邊清明人是最齊的。過年的話,有些人賺不到錢就不回來了,但是你跟他說拜山他肯定回來。」
就算前面有九九八十一難,廣西人為了拜山,也會向前沖。
他們對清明的重視,應該是為了尋找一個答案,我們從哪裡來的,而答案都靜臥在山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