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蘋果供應鏈轉移進行時:連一顆螺絲釘都要印度造

近日,彭博社的一篇報導指出了蘋果擺脫「中國依賴」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措施以及目前面臨的問題。彭博社認為,雖然庫克來華顯示出蘋果希望緩和與中國的關係,但蘋果也在積極與其他國家發展合作關係。

無論是庫克直接參與到完善蘋果供應鏈的薄弱環節、還是計劃在美國本土建立晶片工廠、抑或是將中國區高管調往印度支持印度工廠生產,都顯示出蘋果產業鏈轉移的迫切。

一、「蘋果與中國是共生關係」

3月下旬,庫克自疫情以後首次在中國露面。期間,庫克不僅帶領同事來到北京的一家蘋果零售店,而且還與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進行了會見,雙方圍繞中國市場前景、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在2023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庫克指出,蘋果與中國的關係是一種共生關係。同時他還宣布,公司將把對蘋果中國發展研究基金的捐款增加到1億元人民幣,加強對中國農村數字教育的支持,為中國各地的教師和學生提供發展機會。

事實上,維持與中國的良好關係是庫克在蘋果公司職業生涯的標誌性成就。在過去的20多年裡,蘋果在中國建立了龐大的製造和組裝業務,蘋果也結識了數千個業務合作夥伴。除此之外,蘋果在中國大陸開設了40多家蘋果專賣店,蘋果近20%在的收入都來自包括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區」(Greater China region)。

但目前來看,蘋果的「中國模式」正在遭受挑戰。多名熟悉蘋果業務的匿名人士稱,即使庫克來華緩和了蘋果與中國的關係,但是蘋果高管們也沒有停止與其他國家發展合作關係。

二、蘋果出走:高管調任印度,計劃在印生產1000萬部iPhone

在蘋果產業鏈轉移過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是,2017年,蘋果開始在印度生產低端iPhone。彼時,蘋果並未削弱與中國的關係。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研究發現,在2017年-2020年期間,蘋果在中國的供應商數量有所增加,而其他國家的供應商數量則有所下降。

蘋果供應商,

2022年,鄭州富士康工廠因疫情政策停產,導致MacBook Air以及iPhone14 Pro產能不足。除此之外,蘋果在2022年假期季度收入出現自iPhone時代以來的第二次下降。這兩件事加劇了蘋果產業鏈的外移。

當下,印度是蘋果產業鏈轉移的重要國家之一。蘋果將iPhone、AirPods和Apple Pencil,以及Apple Watch、iPad和Mac組件等都轉移到印度生產。三家來自中國台灣的蘋果供應商,富士康、和碩、緯創都在印度建廠。蘋果最近還與印度製造商Tata合作生產iPhone。

除此之外,越南也承接蘋果的AirPods和Mac的組裝,馬來西亞負責部分Mac的組裝。同時,愛爾蘭負責生產相對簡單的iMac系列產品。

目前,蘋果營運部門經理已指示員工集中精力採購更多組件,並將蘋果的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境外。庫克也直接參與到蘋果產業鏈轉移的具體流程中。蘋果召集了由數百名公司員工組成的「老虎隊」(tiger teams),以完善供應鏈的薄弱環節。

團隊成員在中國以及其他國家或地區設立了商店,同時評估設施維護計劃,並為每個組件收集更廣泛的備用供應商名單,這些供應商甚至包括生產螺絲釘和塑料嵌件的廠家。

一位在中國工作15年的iPhone外殼質量主管已被蘋果調往印度負責相關業務。同時,負責iPhone、Apple Watch和其他設備外觀設計的高級主管Rob York以及負責iPhone和其他設備整體製造的高管Priya Balasubramaniam目前越來越頻繁地訪問印度。

在過去的幾年裡,蘋果通常在中國生產第一批最新款的iPhone,然後會在印度逐漸增加該款iPhone的產能。彭博社預計,蘋果即將推出的iPhone15將會在中國和印度同時生產,這也是印度第一次生產第一批最新款的iPhone。據悉,目前,印度正在製造iPhone15的外殼。同時,iPhone15的組件也由捷普(Jabil)等供應商在印度生產。

三、良率不足、晶片產能替代難,蘋果「夢碎東南亞」?

然而,蘋果的產業鏈轉移並非易事,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蘋果生產工廠都面臨著產品良率的問題。

實際上,10多年前,蘋果就開始嘗試進行產業鏈轉移試驗。2012年,蘋果與富士康合作,在巴西生產部分型號的iPhone手機,以逃避進口商品的關稅。2013年,為了應對美國國內政治壓力,蘋果開始在德克薩斯州(Texas)工廠生產Mac Pro電腦。但是,蘋果的這兩個項目進行得都並不順利,目前,蘋果已經削減了其在美國的Mac Pro的生產規模。

去年因為產品良率問題,蘋果公司指定印度工廠只能生產黑色和星光色的iPhone SE,而不能生產紅色的iPhone SE。

但這並沒有影響蘋果產業鏈轉移的決心。由於蘋果高端機型和標準機型之間的差距取決於生產材料。以iPhone14 Pro和iPhone14 Pro Max這類高端機型為例,它們使用的是不鏽鋼外殼,而其他仍在生產的較舊的型號使用的是鋁製外殼。因此蘋果計劃將大部分鋁製外殼的iPhone的生產轉移出中國。

蘋果還希望在印度生產生產範圍更廣的零部件和產品,目前,它與Salcomp Manufacturing India Pvt Ltd.等供應商合作生產iPhone充電器以及數據線等,且業務範圍不斷擴大。蘋果公司內部也正在討論在印度建立有關金屬和塑料部件、螺絲等的生產基地。

2022年,蘋果共生產2億部iPhone,其中有超過650萬部來自印度。蘋果的目標是:2023年,在印度生產1000萬部iPhone,2024年,在印度生產超過1500萬部iPhone。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蘋果採取激進的方式進行產業鏈轉移,那麼在20225年,蘋果預計將25%的iPhone轉移到印度生產。知情人士稱,蘋果曾就iPad和Apple Watch的產地進行討論,短期內,iPad和Apple Watch不會轉移出中國。

除此之外,蘋果還在探索減少對中國台灣的依賴。當下,中國台灣晶片製造龍頭台積電生產的晶片對蘋果來說至關重要。但是由於地緣政治因素,蘋果準備從明年開始,在亞利桑那州(Arizona)的台積電工廠生產少量晶片。然而目前,蘋果還未能找到中國台灣晶片產能的替代方案。

上月初,路透社報導,印度一家蘋果代工廠失火,直接燒毀50%的機器,導致工廠停產。除此之外,蘋果在印工廠還面臨著工人罷工、基礎設施建設緩慢等問題。

結語:蘋果產業鏈轉移高歌猛進,「下一個中國」何時出現?

事實上,無論是報導中提到的解決產業鏈薄弱環節、晶片生產轉移、高管調任、擴大在印生產範圍,還是此前庫克公開直言「看好印度市場」,抑或是「印度首次成為蘋果自主銷售區域」,都展現出蘋果擺脫」中國依賴「的迫切。但目前,印度工人素質、印度基礎設施、印度工廠產品良率仍然面臨一定問題。

彭博社很形象地將這次蘋果供應鏈轉移形容成一場「複雜的賭博」。將時間倒回20年多前,庫克就謀劃著將蘋果的生產轉移到美國以外的地區。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政策、廉價的勞動力、以及基礎設施的高速發展,中國成為了蘋果供應鏈轉移的主要承接國。20年多後,這次產業鏈轉移的挑戰又一次擺在庫克面前,是否可以複製「中國模式」,打造「下一個中國」,還未可知。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智東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08/188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