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關停潮上演!樓市,大變局來了;「25萬華人精英進矽谷」卡中共脖子的是中國人

「25萬華人精英進矽谷,卡我們脖子的是自己人」 中國稅務總管說民企是親人,刀子卻始終懸在民企頭上 關停潮上演!樓市,大變局來了 虧損面擴大 中國40家房企淨虧損1700億 地方招商團魚貫而出,只能走歐亞 北升南降?陳志武:軍工是未來增長點,中國經濟將像前蘇聯

近日美國媒體披露了一組驚人的數據:有25萬華人在美國矽谷工作,其中清北畢業生人數高達2萬人!這到底是中國的悲哀還是榮耀?

現在中國經濟困難重重,中共又開始拉攏民營企業了,最近中國稅務總管說民企是親人,但刀子卻始終懸在民企頭上。

中國人口增長拐點已經來臨,小學幼兒園上演關停潮!樓市,大變局來了。

香港金融學者分析認為,中國未來經濟的增長點只剩軍工和卡脖子行業,全球化帶來的南方經濟將退居二線,戰爭推動的北方經濟將占據主導。

「25萬華人精英進矽谷,卡我們脖子的是自己人」

近日美國媒體披露了一組驚人的數據:有25萬華人在美國矽谷工作,其中清北畢業生人數高達2萬人!

另一組美方調查數據顯示,在美國高端人才市場中美國本土人才僅占比31%,而來自中國的高端人才占比竟然高達27%。

華為華為董事長任正非曾表示:卡我們脖子的其實是自己人!

比如AI領域的傳奇人物吳恩達從百度離職後,赴美加入谷歌創立了「谷歌大腦」;視覺和圖形大牛沈向洋加入微軟,一手締造了微軟人工智慧「小冰」;全球最頂尖的材料學家中,前6名全是中國名字,而其中5個人都在為美國科研機構效力。

創立上海中微半導體,被譽為中國刻蝕機之父的尹志堯曾公開表示:「當年我在美國半導體公司工作時就發現,公司的技術骨幹、晶片專家基本上都是華人」!

再看看這張晶片設計廠商名單,一個更扎心的事實是,除了高通之外,這些晶片廠商的CEO或創始人全都是中國名字!

阿波羅網評論員楊旭表示,大陸更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這25萬華人願意留在美國,而沒有選擇中國呢?那些留在中國的清華和北大畢業生,為什麼沒有創造出科研上的成功呢?如何在科研學術環境上向美國看齊,才是大陸最應該做好的。

中國稅務總管說民企是親人,刀子卻始終懸在民企頭上

在周四(4月6日)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上,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說,作為稅務總局的局長,自己的感受是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親人。

他表示,對民營企業,政府的態度是三個始終如一,包括:在政策落實上,將始終如一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在稅費服務上,將始終如一對民營企業悉心有加;以及在紓困解難上,將始終如一為民營企業不遺餘力。

中共官方近期對民企多次表示親近的態度,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3月初的一次會議上也說民企是自己人。但外界對此始終保有懷疑的態度。民生觀察網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中國政府目前的表態雖然與此前十年相比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但此前十年,民企已經飽受擠壓,在國內的經營環境急劇惡化,國進民退成為普遍現象。

文章強調,說到底,民企從來就不是中共的「自己人」。對力圖控制一切的中共來說,民企占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始終是個心腹大患。中共的刀子始終懸掛在所有民企的頭上,只是什麼時候落下的問題而已。

2018年的中共中央主辦的機關刊物《求是》刊出文章《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直接要求消滅私有經濟,這顯示了中共對民企的真實態度。而大午集團最後被黨國吞淨也給所有民企敲響了警鐘。

關停潮上演!樓市,大變局來了

進入2023年,隨著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全國人口減少了85萬,新生兒人口跌破1000萬。

從十年前開始,人口出生率不斷減少,小學數量呈現出了下滑趨勢。

數據來源:教育部

2022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9.7%,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全國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這一數量相較於2021年減少了5600多所。

從數據來看,這是過去15年以來,全國幼兒園數量首次負成長。

全國數據如此,地方數據必然亦是如此。

先看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大直轄市的數據。

數據顯示,2022學年,北京、上海、天津幼兒園入園人數分別同比下滑6.1%、6.2%、9.5%。重慶雖無2022學年數據,但其在2021學年,幼兒園入園人數便已大幅下跌26.0%。

北京方面,幼兒園數量在2021年見頂,2022年比2021年少了11所。

上海方面,幼兒園數量仍保持著略微增長,2022年幼兒園數量較2021年增加了9所。

天津方面,幼兒園數量已經二連降,2022年幼兒園數量2257所,較2021年減少了89所。

重慶方面,數量同樣在2021年見頂,2022年減少了20所。

接著看常住人口位居前十的大省幼兒園和小學變化情況。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從小學招生人數來看,除了湖北未披露數據外,其餘9個人口大省無一例外,2022年相較於2021年都在減少。

從小學數量來看,公布數據的山東省一年減少了395所,四川減少了230所,河北減少了144所,浙江減少了35所,安徽減少最多,減少了455所。

幼兒園數量方面,公布數據的山東省,減少了317所,浙江省減少了181所。

幼兒園在園人數無一例外都在減少。

足可見,幼兒園和小學關停潮的趨勢,在地方省市中已經全面形成。

引發人口不斷減少的直接原因,是結婚人數不斷下降。

過去多年,我們的結婚率持續下滑,2015年我們的結婚對數為1224.7萬對,到2021年只有763.6萬對。

降幅達到了37.7%。

數據:國家民政部

根本因素則是壓在年輕人肩頭新的三座大山:教育、醫療和房子,讓很多人對結婚生子望而卻步。

2022年育娃人口披露數據,中國目前的平均養娃到18歲的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韓國。這意味著,中國的人均養娃成本可能不是最大,但壓力絕對是全球前列

過去幾十年在農村人口湧入城市的大背景下,很多農村在消失,要麼被合併,要麼直接消失。原來中國有近380萬個自然村,現在只剩下了兩百多萬個,消失了近百萬

人口是樓市的基石。當新生兒不斷減少之時,首當其衝的便是學區房。

孩子數量變少了,學區房需求自然下滑,再加上目前已經有12個城市推進「教師輪崗制度」,泡沫巨大的高價學區房,未來會持續擠泡沫

在這種背景下,購房需求會逐漸見頂,中心城市的樓市會逐漸進入存量時代。而供應超大的一批中心城市,如果產業不夠強勁,可能會面臨持續調整的結局。

至於三四線城市,人口轉向與供應整體過剩的大背景,大部分人口流失、沒啥產業的三四線城市,房價會繼續調整,逐漸鶴崗化。

虧損面擴大,中國40家房企淨虧損1700億

近日,中國房企集中發布2022年度業績公告。據統計,共有40家房企在去年發生了稅後淨虧損,虧損額度合計超過1,700億元人民幣。

根據Wind金融終端統計,截至4月5日,A股和港股市場已有88家主營業務包括住宅物業開發的內地房企披露了2022年全年的經營狀況。相較2021年,房企的虧損面不僅進一步擴大,虧損房企的數量也呈現出增多趨勢,其中,不少房企是首次由盈轉虧。

據時代財經統計,共有40家房企在去年發生了稅後淨虧損,虧損額度合計超過1,700億元(人民幣,下同),每家房企虧損金額為數百萬到數百億不等,最高接近299億元。

發生虧損的40家房企以民營房企為主,但也不乏國企、央企。而在民營房企之中,不少為近兩年發生流動性危機的房企,也包括財務狀況尚還健康的地產龍頭。

其中,共有29家房企在去年首次由盈轉虧,包括碧桂園、遠洋集團、五礦地產、建業地產、雅居樂、龍光集團、時代中國控股、合景泰富集團和佳兆業等。

地方招商團魚貫而出,只能走歐亞

中國放開疫情管控之後,各地方就傳出緊鑼密鼓向外派出招商團的消息。據路透社報導,有兩名會晤了內地官員的香港政府官員表示,這些內地官員招商引資的決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堅定,涉及的項目包括港口、生物科技,也有藝術領域以及體育。他們還說,一天接待8到10個內地代表團是很正常的事情。

香港商界代表、立法會議員嚴剛對路透社表示,為了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內地各級政府壓力很大,但又由於中美關係緊張,招商團只能往歐亞地區的方向走。

另據中國官媒人民網報導,深圳市寶安區今年1月曾召開招商動員大會,並立下了全年招商1000億元的軍令狀。

北升南降?陳志武:軍工是未來增長點,中國經濟將像前蘇聯

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近日接受端傳媒採訪,認為中國未來經濟的增長點只剩軍工和卡脖子行業。

陳志武分析說,疫情放開已經四個月,但中國經濟復甦低於預期。最重要原因是過去幾年中國的經濟體制、行政管制和社會治理發生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導致民營企業和普通家庭對未來的前景一下變得非常不確定,市場主體對經濟沒有信心。

同時,他也提到,目前中國出口困難,訂單縮水,很多製造業遷出了中國。

中國房地產業越來越困難,井噴式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這個行業無法像以往那樣繼續給地方政府帶來很多收入,以城頭債為標誌的地方債也繼續攀升。

陳志武強調,房地產、製造業都低迷的情況下,軍工和卡脖子行業未來可能是中國經濟的增長點。他分析說,隨著地緣政治衝突上升,戰爭風險上升,跟戰爭、國防有關的行業就變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原來靠全球化外貿驅動的南方經濟接下來十多二十年將退居二線,北方式的戰爭推動的經濟模式將重新出現。他還說,這也是為什麼供銷社體系重新強化起來。

陳志武補充說,這兩年強調要突破的卡脖子科技行業也會朝著國防的方向發展,而不是過去那樣,通過像京東、阿里巴巴等企業,圍繞人民的生活發展起來。這種結構性的轉變也意味著,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不會因為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而變好。他還說,可以用前蘇林的經濟結構來理解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的經濟結構。

在提到金融領域時,陳志武分析說,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對金融體系的機構改革目的主要是突出中共中央對於金融業的直接管控。未來中國金融業的功能就是更多給軍工業融資,同時金融放貸將不再側重消費,而是發展國力。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0/1887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