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第一批用AI替自己幹活的人:一個人頂一個團隊

今年是人工智慧的大年。

去年年底,Open AI發布了

顛覆性的聊天機器人程序ChatGPT

今年3月,

新版本ChatGPT4.0發布,

它可以智慧地回應所有任務,

寫代碼、做方案,寫論文...

用建築AI軟體一鍵導出的大師風格效果圖

貝聿銘大師風格(左)和扎哈·哈迪德大師風格(右)

用建築AI軟體一鍵導出的

建築大師弗蘭克·蓋里風格效果圖

與此同時,

AI製圖軟體Midjourney

也在中國社交平台火了一把,

攝影師用它復原20世紀老照片,

設計師直接用它出圖。

還有建築行業的AI,

可以一鍵生成大師風格的效果圖……

我們採訪了四位使用AI工作的普通人:

他們是廣告導演、程式設計師、

大學老師,和建築結構工程師,

我們身邊的普通人,

是不是真的吃到了AI紅利?

有了AI,工作是更卷了,還是更輕鬆了?

他們的行業會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撰文:張銳嘉

責編:倪楚嬌

何斌博士,一級註冊結構師,AI建築設計使用者

我從事建築結構設計20多年,主要做城市更新和豪宅。

博士畢業後,來到西北做教育,所以我平時會關注很多新科技,尤其對學生未來工作的影響。

今年是AI的大年,市面上突然出現很多建築行業的AI設計軟體,比如房地產開發的畫圖AI,結構的計算AI,還有單體建築畫圖的AI。其實這些技術研發是幾年前就開始了,藉助ChatGPT的熱點才引起更多人討論。

以前我們接到一個別墅改造的案例後,會在網上給客戶找大量的意向圖,很生動具體。但核心問題是,圖里房子畢竟不是業主的房子。所以傳統辦法就是我們做模型,出效果圖。

做模型的周期長,一個圖就要畫兩三天。而且速度慢,人工畫圖一次只能畫一個,不可能批量做十個、八個讓對方選。因此成本高,幾天人工少說也要幾千塊錢出去了。

模袋雲導入線稿

小程序操作界面(左)和

選擇「宮崎駿」大師創作的生成圖(右)

模袋雲是一個建築行業的AI畫圖軟體,做別墅設計用得比較多。兩三年前他們就開始研發了,一直在做內測,AI模塊上周才正式開始公開外界使用。

在這個小程序里,設計師把建築的簡單圖形導入後,不到一分鐘就能出一張效果,而且還能選擇風格。

「柯布西耶」大師風格的生成圖(左)和

「托馬斯·赫斯維克「大師風格的生成圖(右)

「安藤忠雄」大師風格的生成圖(左)和

「扎哈·哈迪德「大師風格的生成圖(右)

建築AI軟體「模袋雲」提供選擇的大師風格

裡面有幾個大師的風格可以選擇,比如安藤忠雄,貝聿銘,扎哈·哈迪德,柯布西耶,而且還可以生成多張圖供你選擇。

相比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國外製圖網站,這個小程序的訓練庫針對性強,基本都跟建築、室內和景觀有關,背後的研發團隊也比較了解建築行業的痛點。

但就是因為新,所以也確實需要更長時間的訓練,需要更多的數據和資源把它「餵」出來。但進步也很快,可能過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使用體驗又是完全不一樣了。

「安藤忠雄「大師風格生成圖

「密斯「大師風格生成圖

「貝聿銘「大師風格生成圖

培養一個建築學生很不容易的,不光要學習藝術方面的設計,還有理科的結構,還要學建築史這樣的社會學科,還要掌握大師們的風格,所以說建築師很難培養。

以前我們本科教學都是用教材,在書裡面學比如貝聿銘的風格,看他很多案例,提取他的風格的元素,再去模仿他做創作,周期很長,但現在有了AI,你可以很快導出他風格的設計圖片。

整個建築行業都不是太景氣,我們土木工程方面也需要去做拓展和突破。

所以針對土木這樣更看重實踐的行業,我們希望學生要平衡專業的知識學習和技術應用,而是把重心放在方案的創意和輸出上。

這時候AI就幫了大忙,它可以做執行工作,學生再用它的成果來輸出創意就方便多了。

但說到底,AI現在更多是個工具人,在它能不能取代設計師的問題,我的結論是取代不了。

設計的核心是創意,是所以我認為至少未來的5-10年裡,設計師都無法被AI替代。

建築需要是從一句話、一個想法、一張圖片中激發創作靈感,我們學生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學習,掌握建築的核心本質內容,而不是AI替代他們去學習。

土木工程現在正面臨著50年一遇的大挑戰。上次改革要追溯到80年代,很多研究人員出國之後,看到了很多國外的結構計算軟體,引入了中國,然後進行二次研發,推出了一系列結構計算的編程軟體。

現在AI的出現算是第二次革命,它現在能把建築圖紙輸進去就能出一個結構圖,這是革命性的。

很多東西我們都還在探索的階段,沒有融入到真實的教育工作中,我覺得可能真正的爆發點,可能還有幾個月或更長時間,到那時候整個行業就會認識到這種衝擊的猛烈。

但我們要如何處理這個變革?我還在思考,我相信很多人也還在思考。

伍哥,39,廣告導演,Midjourney使用者

我目前在上海做廣告導演,之前做了15年攝影師。

Midjourney確實是快,它讓我的工作變簡單了,但同時會增加我的工作量,也會讓我一個人承擔原本一個團隊才能做的事情。

我的工作就是在接到項目之後,出一個視覺方案,裡面包括腳本,這個一般是插畫師手繪的黑白線稿,以及氛圍圖,就是在網上找視覺參考圖,這部分也是最費時間的。

有一天我在抖音上刷到了Midjourney,我當時很興奮,馬上就在第二個的項目里試用了一下,有點顛覆我的想像。

之前插畫師的線稿和氛圍圖現在可以用Midjourney一個軟體搞定,節省了前期製作成本,又提升了效率。

伍哥用Midjourney導出的腳本視覺圖

對於客戶,他們可以在拍攝前期就看到一個具體的影像參考,包括人,景,物,光,色,和構圖,甚至說就是最後想要拍出的理想畫面。

Midjourney的工作方式對我來說也很友好,我用自己語言描述給它我想要的畫面,它就會開始高效地為我工作,結果大部分是令人滿意的。

而且不是傻瓜式的,Midjourney的參數設置非常具體。

Midjourney的操作頁面(目前僅支持英文)

最下方對話框內為人工輸入描述,上方為已生成圖像

比如前陣子我做的香薰廣告的案例,故事發生在大山腳下的一個房間裡,女主角是個漂亮的女孩子,我就會輸入:一位美麗的女孩坐在窗邊,旁邊的茶几上擺著我們的香薰產品,早上的氣氛,柔和的光,窗外遠方是群山,寫實風格,ue5引擎,8k解析度,-- ar16:9,-- v5,然後點擊生成。

不到一分鐘內,它就會按照你的敘述生成4張畫面,我可以在裡面選一張我覺得最接近的,然後再讓它生成4張,直到你得到我最滿意的那張為止。

如果想要個帥哥,網絡上建議輸入韓國男生,這可能和kpop的文化有關。

整個行業對於Midjourney的出現都是很興奮的狀態,但對未來也有焦慮,尤其是插畫師朋友,聽說已經有些插畫師的工作被Midjourney等AI工具代替了。

我擔心AI的這種高效,不但不會減輕中國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反而會助長資本的貪婪性,不斷壓榨年輕人的勞動力。原本3天交的項目,因為AI,未來可能會被要求1天裡交付。

伍哥的ChatGPT使用界面

但在生活上,ChatGPT確實是方便的,幾乎替代了我用搜尋引擎搜東西的習慣,也可以快速地幫你理解一些難懂的東西。

比如我對哲學一直挺感興趣的,但哲學領域的一些名詞和概念,經常越查越迷糊,就算讀懂了我也理解不了。ChatGPT出來之後,我就直接問它: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幫我解釋幫我概括,叔本華和黑格爾為什麼總吵架。

ChatGPT直接回我,因為兩個人一個比較悲觀,一個比較樂觀,兩人性格和理念不同,然後再慢慢去了解,就發現叔本華的思想也能讀懂了,黑格爾的書也不那麼晦澀了,還明白了原來尼采和黑格爾也是一脈相承的這種關係,如果是用普通搜尋引擎的話我可能要花很久才能搞明白。

小許老師

小許老師,西安民辦高校教師,ChatGPT使用者

我現在在大學當老師,我教的這門課叫《文化創意與策劃》。

最開始關注到ChatGPT是因為一個學生,有一天上課我讓學生們討論一個創意產業的案例,他一直低著頭,我問他在幹什麼,他竟然在用AI軟體查我問的問題,然後還推薦給我說可能對我的工作有幫助。

後來我又遇到第二個學生也在用ChatGPT,主要是在做副業賺些生活費,工作主要是做PPT。

有了ChatGPT,他就把客戶的要求輸入進去,輸出的內容調整一下就能直接用了,每個PPT能賺個100-200元,每個月做十幾個就能賺出一個蘋果手錶了,簡直是躺著賺錢。

其實上學的時候我也做過一段時間副業,工作之後就停了,但我對副業還是很感興趣的,我就更想研究這個東西了。

小許老師的ChatGPT使用截圖

我開始會擔心AI給出的東西會不會太傻瓜啊,結果確實比我想像中好很多。他後來教我註冊和使用,我發現真的可以幫助我備課,大概提高了我30%-40%的備課效率。

ChatGPT有幾個方面對我很有幫助:

1. ChatGPT很擅長生成框架,給到要點。

比如我讓它幫我設計一個《文化創意與策劃》的課程,主題是西安城市文化IP,它直接對西安這個中國的非一線城市進行分析,給到西安的建築、城市資源、風土人情等內容的回答,我覺得很厲害。

小許老師的ChatGPT使用截圖

2.完成規章式「任務」。

我習慣用它生成的內容查漏補缺。比如我們學校跟當地會展集團有合作,讓我們老師提意見,有些項目條例都是很標準化的文件,有時候我沒耐心一條條看完,我就會輸進去看它給我什麼答案。

有時候它確實會給出我沒考慮到的意見,我就會補充進去,很有幫助。

小許老師的ChatGPT使用截圖

3. ChatGPT很擅長內容整合,以前搜尋引擎需要來回搜索的內容,現在能直接吐出來給到我們。

比如我們老師需要寫的課題,之前需要搜索很多參考資料、論文等等,現在都省去搜索的時間了。

我有時候會擔心我輸入的課題都太聚焦太本土化了,它可能會給到一些比較老的數據,但實際上我問過它關於西安特色小鎮這種已經非常聚焦、非常細分的課題,它的數據也都是比較新的。

小許老師

我也是最近一兩個月才開始用,偶爾問問它我感興趣的話題,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關於主流社會認為女性應該要結婚,它怎麼看。

我也曾經用過別的AI聊天機器人,會有勸導女性去結婚的意味,但ChatGPT給我的回覆比較客觀,它表達了是否結婚是女性自己的決定,也會列出一些結婚的利弊,是一個開放式的回答。

我覺得AI短時間內不會替代教育行業。

AI肯定是有自己的優勢在,但教育行業是注重過程的行業,結果甚至沒那麼重要,尤其我們現在使用設計情景的方式教學(PBL教學法),老師在其中主要是引導作用,就更難被替代了,

但是隨著AI的發展還是會有所擔心,未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教育方式或許會有所轉變。如果不能提升教師相關能力,還是面臨著「被優化」的可能。

小宋,27,算法工程師, ChatGPT使用者、前研究者

我研究生學的是自然語言處理,現在在大廠做算法工程師,負責的是網頁的落地頁廣告和電商的變現收入,說白了就是你在刷短視頻的時候,給你推薦更感興趣的廣告,然後儘量讓觀眾下單變現。

現在很火的ChatGPT,本質是一種語言模型,簡單理解就是個轉換器,你隨便給它餵一個東西,它都能給你吐出一堆東西。比如你給它一段文本,它通過編碼-編碼的方式輸出另一段文本。可以是問答、續寫、複述、機翻等關係。

我研究生階段,就在開發GPT,只要你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數據去訓這個模型,只要訓的數據足夠廣泛,效果就足夠好。

其實2020年的GPT-3也很厲害,但還沒有披上聊天機器人的外衣,也沒有問答的形式,所以我們只用它來解決行業內的一些專業技術問題。

這次ChatGPT能讓普通人註冊和使用,很牛逼,屬於是破圈了。

小宋的ChatGPT操作頁面

現在我基本上每天必問ChatGPT。最常用的就是問它我不會或者記不住的語法和算法。

前段時間我要用到一個叫做bosun的語法,說實話我沒學過這個語法,也不會寫,問了組裡的人也沒人回我,我就把我的問題發給ChatGPT了:「請你用bosun語法幫我寫一下」。

它最開始給我返回的答案是錯的,我就又輸入:「你寫錯了。」它就回復我,它會按照我的需求重新修改一下,然後給到我一段滿意的正確的代碼。

在工作上,ChatGPT相當於我的一個私人助手。

當我確定我在搜索軟體里一定能搜到的問題,我會直接問ChatGPT,相當於給它派個活兒幫我查一下,然後它把查到的結果匯總給我,比如讓它給我寫一段C++代碼的單元測試。

但如果是我覺得我主動去檢索都查不到的問題,那它可能會胡說八道,那種我也不太會問它。

ChatGPT操作首頁,在下方對話框輸入你的問題

其實使用ChatGPT的重點是你怎麼描述你的問題,它需要你把問題分解到非常細,便於它理解,實際上我認為能把問題分解到這個層面,你就已經具備解答這個問題的能力了。

GPT終究只是GPT,是個「工具人」。

ChatGPT是可以完成很多簡單的、重複性的代碼工作,但在公司里做事,我的工作是拿到代碼,把它嵌入到項目里,拿著實際問題去,跟產品啊、營運啊等部門的人「對齊」,然後再由我來設計算法去解決「需求」,再然後,剩下的工作才可能用到ChatGPT。像項目的業務背景和邏輯分析等是它無法完成的工作。

小宋提供的ChatGPT使用記錄

生活上我也會經常問ChatGPT。

比如我最近在裝修,買家具家電的型號啊,木踢腳線和鋁合金踢腳線的利弊呀,主要想看它有沒有比我更厲害的回答。

國外有個新聞是說ChatGPT參加谷歌的面試,還通過了,這是因為面試的本質就是一個提問,一個回答,這個場景就跟做題一樣,是很適合ChatGPT的場景。

說白了ChatGPT現在只能接受文本,而且只有被動輸入,他不會主動問你問題,這是很大的問題,所以它百分之百不可能替代公司員工,只能替代一些重複勞動,去增加人效,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未來它可以接入一些語音識別的能力,包括一些動態感知,包括我覺得它還是未來很可期的。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一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26/189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