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普京頭大,澤連斯基快刀

目前的烏東戰場,雙方已經打的精疲力盡,甚至出現小規模衝突時連媒體都懶得進行報導,這說明了雙方的疲憊程度。 俄軍深入到別人的領土上作戰,再加上後勤補給不足,當然更加疲憊,甚至很可能已經開始出現厭戰。

2022年9月6日烏軍在哈爾科夫州發起攻勢,烏軍沿H-26公路攻入俄軍在此區域的公鐵路後勤補給中樞庫皮揚斯克,這使得占據伊久姆的俄軍集團的主要地面後勤路線(GLOC)被切斷,俄軍的防線隨即徹底崩潰,烏軍一舉將戰線推進到烏俄邊境。在烏克蘭,這場戰役被稱之為哈爾科夫閃電戰,在俄羅斯國防部,這場戰役則被稱之為「勝利撤軍」以重新集結。

烏克蘭陸軍總司令瑟爾斯基上將憑藉開戰之初的基輔保衛戰和這場哈爾科夫閃電戰,一舉成為一代名將。

下圖是當時的反攻地圖。

哈爾科夫戰場與赫爾松戰場緊密聯繫在一起。

2022年7月開始,烏克蘭使用美制海馬斯和西方援助的先進火炮系統對占據第聶伯河右岸(主要包括赫爾松市及周邊)的俄軍所依賴的安東諾夫斯基大橋、安東諾夫斯基鐵路橋和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上的公鐵路橋進行了精確打擊並相繼使這幾個渡河點無法使用。到8月底,烏軍在此區域發動了攻勢,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只是佯攻,烏軍在吸引俄軍增援赫爾松戰場之後出其不意地發起了哈爾科夫閃電戰。在俄軍於9月在哈爾科夫戰場崩潰之後,烏軍又反過身來於10月初在赫爾松發動了大規模的攻勢。10月3日,俄國防部稱「烏軍憑藉優勢坦克部隊,突破了俄軍在赫爾松北部的防線」;11月9日,俄國防部長紹伊古下令俄軍撤出第聶伯河右岸的赫爾松,這場戰役被稱之為俄軍「善意撤軍」,到11月11日,烏軍正式收復赫爾松市。

實事求是地說,烏軍收復赫爾松的戰役與哈爾科夫反擊戰的勝利遠遠無法相比,甚至可以認為是戰略上的失敗。

當時駐防赫爾松的是俄軍最精銳的三四個空降師,這隻部隊是普京進行戰爭的主要本錢。當時,這隻軍隊已經基本失去了軍備、彈藥和後勤補給,身後則是寬闊的第聶伯河,這是烏軍進行聚殲的千載良機。一旦消滅了這隻俄軍精銳,很難想像普京還有能力將這場戰爭繼續下去。但最終,烏軍將領卻讓這隻幾乎失去戰鬥力的俄軍精銳赤手空拳地化妝成平民逃到了第聶伯河左岸,這是典型的放虎歸山,讓烏軍喪失了一舉取得俄烏戰爭勝利的大好良機。

俄軍在赫爾松「善意撤軍」之後,烏東戰場的焦點就轉移到了頓巴斯的小城巴赫穆特。這場戰役是由普里戈津指揮華格納僱傭軍主攻,由一代名將瑟爾斯基上將指揮烏軍進行防守,雙方打的都異常頑強,雖然俄軍兵力、火力都占據優勢,但交戰八個多月之後直到今天,華格納僱傭軍卻依舊無法將烏軍徹底逐出巴赫穆特,烏軍依舊占領著巴赫穆特約10%左右的地方(西部的高地),有人將這場戰役的血腥程度與二戰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相類比。最近兩天網傳華格納僱傭軍已經因為兵員損耗比例過高而撤出了戰鬥,但尚需進一步的證實。

雖然巴赫穆特戰役尚未結束,但給人的感覺是攻守雙方都已經是強弩之末,普里戈津指揮的華格納僱傭軍的攻勢看起來已經減弱,守方也無力組織起很有力的反擊。

巴赫穆特戰場逐漸陷入僵持之後,總長超過1300公里長的烏東戰線就陷入了沉寂,或源於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雖然俄軍在數量上占據一定的優勢,但雙方兵力都明顯不足,在漫長的戰線上用於防守都顯得捉襟見肘,也就難以聚集起足夠的兵力用於進攻。

第二,雙方的攻堅的能力不足。

任何一方如果要發動有效的攻勢,一般都需要建立起制空權,雖然俄羅斯空軍目前在戰場上稍占優勢,但時刻面臨烏軍先進單兵飛彈和防空系統的打擊,也就無法建立起制空權。

如果要進行攻堅戰,無疑就需要大量的裝甲部隊。俄烏雙方目前都以前蘇聯的坦克和裝甲車為主,而且都已經損失慘重。或許俄羅斯還有很多古董坦克可派上前線,但隨著坦克的不斷損耗坦克兵的損失就一樣慘重,這種技術兵很難得到快速補充,這就難以快速組織起一隻可用於攻堅的裝甲部隊。

要發動攻勢就缺少不了大炮,源於沒有大炮很難進行攻堅,目前俄烏雙方的大炮都有不足,尤其是炮彈荒更限制了雙方的攻勢。

兵員不足就無法聚集起足夠的兵力,再加上攻堅武器彈藥的匱乏,就讓一千三百多公里長的烏東戰線沉寂了下來。

但從戰略態勢上,烏軍或已經占有了一定的優勢。

俄烏戰爭打響之後西方就開始為烏克蘭編練部隊,有報導說目前已有4萬(也有說8萬)經過訓練的烏克蘭戰士已經回國準備參戰,再加上歐美為烏克蘭提供了一部分先進坦克等重裝備(報導說已經裝備了9個重裝旅),而且西方也在努力為烏克蘭搜集大口徑炮彈(比如美國向韓國租借了50萬發155毫米炮彈)以解決烏克蘭的彈藥饑荒、用於烏軍的反攻,這就讓烏克蘭開始積蓄起進攻力量,這股有生力量對日漸疲弱的烏東防線就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已經公開宣布,反攻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只待天公作美烏軍就可以反擊。

到這時,普京開始頭大:

第一,目前的烏東戰場,雙方已經打的精疲力盡,甚至出現小規模衝突時連媒體都懶得進行報導,這說明了雙方的疲憊程度。

俄軍深入到別人的領土上作戰,再加上後勤補給不足,當然更加疲憊,甚至很可能已經開始出現厭戰。

經俄烏雙方媒體共同證實,烏軍已經在4月20號前後渡過第聶伯河在秋魯平斯克(上圖紅圈處)以北建立起陣地,而且已經沿著E97高速公路向前推進,快速擴大了烏軍在河左岸陣地。

第聶伯河赫爾松河段的寬度約1000-1500米,平均徑流量約每秒1670立方米,雖然稱不上是天塹,但依舊是最重要的天然屏障,對交戰雙方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一旦烏軍在左岸建立起陣地,重型裝備就可以源源不斷地運過第聶伯河,相當於俄軍的沿河防禦就已經被突破,對俄軍來說這顯然是不准許的。按說俄軍需要立即組織空軍、炮兵、裝甲部隊和步兵進行殊死爭奪,就像當初諾曼第登陸之時德國所做的那樣努力將烏軍趕到河裡去,但俄軍卻僅僅派空軍投幾顆炸彈、命令炮兵打幾炮了事,而步兵和坦克部隊則完全無動於衷,如果因此認為俄軍軍力已經消耗殆盡顯然缺乏說服力,很可能意味著俄軍已經極度疲憊,甚至開始厭戰。

一戰進入1917年,俄軍前線士兵已經極度厭戰,後方民眾疲憊不堪,最終引爆了二月革命並導致沙俄的解體。雖然目前俄羅斯本土支援戰爭的聲音還很響亮,但前線士兵極度疲憊甚至厭戰的情緒一旦傳染到國內,俄羅斯內部就可能生變,現在到了普京睡不著覺的時候。

第二,目前的烏東戰場在地理上對俄軍並不利。

目前俄軍在烏克蘭占領區是沿著亞速海沿岸的一個長條形狀(見上圖),有人將這個戰線形態形容為一座「大陸橋」。亞速海沿岸至第聶伯河河岸的直線距離也不過100多公里(位於第聶伯河右岸的赫爾松市距離克里米亞行政邊界約100公里,見上圖),如果美軍可以援助射程超過100公里的海馬斯火箭彈(戰術飛彈),就意味著俄占領區的「大陸橋」都在烏軍炮火的覆蓋範圍內,就可以不斷打擊俄軍計程車兵聚集點、指揮部、彈藥庫、油庫、車站、橋樑等,這會嚴重打擊俄軍的戰鬥力。即便是目前美國援助的射程80公里的火箭彈,也有能力覆蓋俄軍占領區的大部分。再有,如果美國援助100公里以上的戰術飛彈,就可以封鎖亞速海沿岸,阻止俄黑海艦隊對「大陸橋」上的俄軍陣地進行支援和補給(下圖)。所以,俄軍指揮部當初構建這條「大陸橋」的戰略設想很美好,但在遠程炮火的打擊之下其防守卻比較脆弱,要組織起有效的防禦並不容易。

再看烏東地形(下圖)。

從圖中可見赫爾松州全部、扎波羅熱州的西南部和克里米亞大部都是寬闊的低地平原,在長程火炮的掩護之下,由西方先進裝甲組成的裝甲部隊如果能在平原上打出閃電戰,就可以從扎波羅熱到赫爾松之間長達數百公里戰線上的任何一個點對著亞速海方向快速突進,徹底切斷俄軍構建的大陸橋。

一旦大陸橋被切斷,同時摧毀(或不斷打擊)俄羅斯塔曼半島和克里米亞半島之間克里米亞大橋的運輸能力,再考慮到黑海艦隊已經成為黑海船隊(旗艦也只有四千噸),對克里米亞半島進行支援的能力很有限,克里米亞半島就會被孤立起來。普京之所以在俄羅斯有今天這樣的王者地位,就源於2014年果斷奪取了克里米亞半島,當克里米亞半島被烏軍孤立甚至封鎖之後,普京就會深陷政治危機,此時固守在梅利托波爾、別爾江斯克、馬里烏波爾等大城市的俄軍就只能傾巢而出爭取再次打通大陸橋,烏軍就有機會選擇在曠野上與俄軍進行決戰,爭取戰爭的最後勝利。這就是普京頭大的地方,在赫爾松州至扎波羅熱州數百公里的漫長戰線上,烏軍可以虛虛實實地在各地不斷佯攻,最終選擇俄軍防守薄弱之處進行突擊,讓俄軍防不勝防。

總的來說,烏克蘭的反擊戰如果要想取得理想的戰果,首先取決於西方能否為烏克蘭提供更充足的彈藥,包括大口徑炮彈和射程足夠遠的海馬斯火箭彈,如果能幫助烏軍建立起空中優勢就更好,其次就是烏軍要打出閃電戰,澤連斯基要讓烏軍成為一柄快刀,避免陷入消耗戰,爭取在野戰中打掉俄軍的精銳力量,普京就只能投子認負。

相反,一旦烏軍選擇對俄軍重兵固守的梅利托波爾、別爾江斯克、馬里烏波爾等大城市進行攻堅戰,自己在西方援助下組建起來的裝甲部隊就很可能被無謂地消耗,一旦再次打成了消耗戰,雖然俄軍的軍備、彈藥補給十分困難,但到時西方對烏克蘭的軍援也有可能難以為繼,雙方最終就只能以實控線為基礎上走上談判桌,烏克蘭收復全部失地的願望就會落空。

願榮耀歸於烏克蘭!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如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02/189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