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華格納鬼影瞳瞳 內戰:僱傭兵做大的苦果

最近,來自非洲國家蘇丹的一則消息迅速震驚了世界,蘇丹又一次政變了!按道理講,在非洲國家發生政變一直是一件不值得吃瓜群眾們大驚小怪的事情,但是本次政變與以往不同的是,它的發起者是該國的「快速支援部隊」(英文縮寫為「RSF」)並且迅速傷及了一大片無辜,造成了許多其他國家的損失……

名為「快速部隊」實為臭魚爛蝦

從名字和定義上來說,這個「快速支援部隊」和其他國家的「快速反應部隊」應該是一個類型的。

按道理來講,凡是能夠成為「快反」部隊的單位,都是各國軍隊之中優中選優,絕對忠誠的軍中精銳。

譬如美國的82空降師、中國的空降兵軍和海軍陸戰隊。

但是吧,在蘇丹這片土地上,這支所謂的「快速支援部隊」也就名字和忠誠不二的精銳部隊沾點邊,這個名對於它來講,就和明末宦官魏忠賢名字裡的那個「忠」和「賢」一樣,僅供參考。

從性質、素質、紀律、忠誠度上來說,它給中、美、俄這些國家的老牌快反部隊提鞋都不配。

蘇丹的這支「快速支援部隊」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從民團武裝改編而來的軍閥性質的「僱傭兵」。

這次造反的「快速支援部隊」,從「皮卡軍」的一般配置出發,這種遠近火力均有,反裝甲與反步兵能力均衡的皮卡車組,確實算精銳了。

現在這支「快速支援部隊」的領導人名為:穆罕默德·哈姆丹·「赫梅蒂」·達加洛。在當地一般被稱為「赫梅蒂」在媒體的報導中也被叫作「達加洛」,早在這次大規模武裝衝突之前,「快速支援部隊」就深入介入蘇丹政局,參加了多起政治事件了。

根據阿拉伯半島電視台的報導,「赫梅蒂」(達加洛)大約在1974年出生於蘇丹西部達爾富爾的一個貿易駱駝的部落,他是一位部落首領的侄子。他的最高學歷是小學三年級,之後就輟學從商,做起了駱駝買賣。出生在「達爾富爾」地區,其實就基本上決定了「赫梅蒂」之後悲慘的個人遭遇。

如果說投胎有運氣的話,那麼投在這裡,就絕對屬於「倒大霉」

因為這是一個充滿了戰亂與動盪的地區,咱們中國人平時在新聞里看到或是聽到這個名字,大概率是因為那裡發生了什麼大規模的襲擊事件。

在當地,關於「赫梅蒂」的發家過程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悲慘血腥的故事,傳說「赫梅蒂」(達加洛)原本就是個駱駝商人,直到有一天,有人襲擊了他的商團,搶劫了他的駱駝,並且一次性殺害了他家60口人(在當地一個大家族有60口人的情況也是存在的)……

在家庭成員遭到血腥屠殺,且正常生意被毀滅之後,大受刺激的「赫梅蒂」棄商從戎,走上了成為軍閥的道路,他投奔的民兵組織叫做「金戈威德」。「金戈威德」活躍於蘇丹的達爾富爾和查德的部分地區。

「金戈威德」的起源還得追溯到非洲「攪屎棍」卡扎菲的一系列騷操作,簡單講,就是上世紀80年代,卡扎菲入侵蘇丹的鄰國查德,並且扶植當地勢力打內戰。

因為卡扎菲的利比亞軍隊戰鬥力極為低下,且卡扎菲本人又極不靠譜,想一出是一出,今天和這個結盟,明天又跳槽到另一方去,所以導致查德內戰不斷,兵禍連結老百姓民不聊生。

卡扎菲用一生詮釋了五個字「又菜又愛浪」

在查德內戰中一些活不下去或是被打散的武裝團體,就向蘇丹境內跑,以求得生存根據地,面對這種情況,蘇丹政府無力組織大規模的正規軍保衛邊境,安定地方,於是就扶植一些當地的武裝力量威懾這些查德來的武裝團體。

查德在蘇丹正西,利比亞在蘇丹西北,這是一片在物理上打成一片的「熱土」

這些受政府扶持的民兵組織就是「金戈威德」的前身,再後來查德內戰消停了,蘇丹內戰又打起來了,2003年作為蘇丹反政府力量的「正義與平等運動(JEM)」和「蘇丹解放軍(SLA)」開始大規模進攻蘇丹政府軍,蘇丹政府軍面對叛軍的進攻節節敗退,甚至直接被叛軍攻陷了一個重要的空軍基地,駐場飛機被揚了不說,連基地官兵都被俘了很多……

在政府軍不給力的情況下,當時的蘇丹政府想出了出錢給當地民兵組織,讓這些民兵作為政府一方的「僱傭兵」替政府軍打仗的主意。於是便開始向當地的民兵組織也就是「金戈威德」提供槍彈糧餉支援。這樣的操作,在當時立即收穫了效果,相比於腐敗低效的政府軍,「金戈威德」相對而言,敢打硬仗,靈活機動,並且由於給的工資相對高,所以徵募了很多具有戰鬥經驗的老兵來效力。

2004年聯合國決定向達爾富爾地區進行軍火禁運,並點名「金戈威德」的決議

不過,和世界上的大部分僱傭兵組織一樣,這群在「刀口上舔血」的兵匪們沒什麼道德底線可言,強姦、搶劫、勒索、屠殺、霸占當地礦場等行為樣樣俱全。

其暴行很快就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反感,聯合國專門對其進行了點名譴責。外界估計,在那場戰爭當中有30萬百姓死亡,250萬墮胎離失所……

對「金戈威德」組織相關領導人的追責行動,也一直在進行中

因為在對付叛軍的過程當中,「赫梅蒂」(達加洛)表現出色,所以受到了賞識,一路加官進爵,2013年在當時的蘇丹總統巴希爾和蘇丹「國家情報與安全局」的支持下「赫梅蒂」的「快速支援部隊」正式開張,它吸收了大量的「金戈威德」成員。

為了制衡蘇丹軍方的勢力,成立後的「快速支援部隊」並沒有加入蘇丹的正規軍系統接受統一領導,而是自立門戶,掛靠在蘇丹的「國家情報與安全局」下面。這種操作,為今天蘇丹的戰亂局面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禍起蕭牆,同室操戈

名義上是蘇丹「官軍」,實際上是軍閥私兵的「快速支援部隊」,在有了正規軍的身份背書之後,繼續擴張自己的勢力和生意。除了在國內搞錢以外,「快速支援部隊」還做起了國際買賣,2015年沙特和阿聯決定武裝介入葉門內戰,為了填戰線,拉炮灰,沙特出錢僱傭了「快速支援部隊」參加葉門戰爭。

在葉門戰爭當中,「快速支援部隊」外戰外行,表現一般,他們沒能改變沙特聯軍一方不斷吃敗仗的局面,自身也損兵折將,被殲滅了多支分隊……

蘇丹快速支援部隊的娃娃兵和車門上掛著的「赫梅蒂」(達加洛)畫像

2018-2019年,「赫梅蒂」(達加洛)聯合當時蘇丹軍隊中的領導者布爾漢,利用蘇丹國內物價上漲引發的抗議示威,聯手幹掉了兩個人的老上級(當了一回呂布),當初一手提拔過「赫梅蒂」(達加洛)的蘇丹老總統巴希爾(1989-2019年間當了30年總統)。

政變成功之後,「赫梅蒂」(達加洛)和布爾漢宣布兩個人將共同組織一個「主權委員會」,用四年時間進行政治過渡,並最終把政權還給文官政府,做到還政於民。

不過對於軍閥來講,這樣的許諾顯然沒有任何自我約束力,2021年,兩個人聯手又干翻了當時的蘇丹文職總理政府。

左邊的是職業軍官出身的布爾漢,右邊的是民兵出身的「赫梅蒂」(達加洛)

自那以後,兩位實際上的軍閥就進入了互相看不順眼的狀態。根據外媒的報導,代表蘇丹正規軍的布爾漢和埃及、美國勢力走得近,而「赫梅蒂」(達加洛)則和沙特等海灣國家以及俄羅斯在中非活躍的準軍事組織華格納關係密切……

總之,這2人為了對付對手,都採取了一切可能的辦法,他們既在國內招兵買馬,又拉國際援助(這種援助一般都是靠出賣蘇丹主權才能換的)。

再往下的故事線閉著眼睛都能猜出來了,這兩人早晚得干架。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這次蘇丹兩股軍事勢力之間的火併,也是因為「整軍運動」。

簡單來說就是,正規軍想將「快速支援部隊」合併,二者整合成統一的蘇丹軍隊,但是就具體條件問題,兩邊沒談攏,崩了……

目前已經有多架其他國家在蘇丹臨時停靠的飛機因兩軍衝突被毀

其實這種因為「分贓不均」而產生的不同武裝集團之間的火併,在非洲比比皆是,這次與眾不同的是,兩邊開戰之後,迅速地就將還在當地的許多外國人員與財產卷了進去,幾乎沒有留給外國公民與機構跑路的時間,埃及空軍在當地停留的米格29戰機與部分空軍官兵,被「快速支援部隊」直接俘虜在了機場上……

一臉懵逼的埃及被俘官兵

導致這種兩軍幾乎瞬間就在全國多地開戰的原因,本質上還是在於蘇丹採取的這種實際上允許僱傭兵組織獨立做大的制度隱患。

根據阿拉伯半島電視台的跟蹤報導,在合法外衣的庇護下,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在蘇丹積累了驚人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其領導人成功吸納了大批退役軍官,在首都喀土穆設立了多個指揮部,並在蘇丹大部分州擁有行政機構和營地。

這些快速支援部隊的營地選址,都在各地的要害部門,換句話講,這支名義上用來打仗的部隊,早就開始了「搶班奪權」的軍事準備。

截圖自阿拉伯半島電視的報導

而在這次談崩之前,「快速支援部隊」還借著各種各樣聽上去十分正經的藉口,例如「幫助打擊人口販運、非法移民和毒品交易」,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密集調動,儘管從程序上來說,正規軍認為這並不合法……

儘管知道對付沒安什麼好心,但介於對方的實力已經做大,所以正規軍也不敢貿然採取行動

在調動完成之後,快速支援部隊迅速就在全國要害地區開戰,直接將局勢惡化到了如今的局面。截止目前,即使按比較保守的估計也已經有大約2000人在衝突中死傷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死傷人數會快速上升

實際上,早在兩派武裝這次大打出手之前,蘇丹人民就已經被禍害的喘不過氣來了,在上次兩派聯手幹掉文官政府之後,蘇丹的民生數據指標是這樣的:「蘇丹麵包的價格上漲了十倍多,而其它主食價格也上漲了200%至300%,汽油的價格上漲了135%以上。生活成本飆升,蘇丹大約有30%的人口面臨飢餓。此外,政變後,國家自然資源管理不善的問題進一步暴露,礦業走私大行其道,這也使得政府稅收能力降低,難以為社會經濟優先事項提供資金。」

蘇丹亂象的啟示

近些年來,由於國際局勢的動盪,一些私營的武裝組織開始抬頭,比如說最近十分出眾的俄羅斯華格納軍事集團。

兵精糧足的華格納在中非和烏克蘭東部打出名氣的同時,也讓包括中國一部分網友在內的民眾覺得,這玩意好像挺好用的,要不要在自己的國家也成立一個?用來在海外執行一些正規軍不方便執行的任務?

隨著華格納越打越大,其老闆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強,經常公開怒斥俄羅斯正規軍

實際上,只要梳理已經發生過的事例就會發現,重用僱傭兵組織的情況,往往都是「飲鴆止渴」式的,蘇丹「快速支援部隊」的崛起,在於蘇丹政府軍戰鬥力低下,而「華格納」的崛起本質上也是在於俄羅斯正規軍的「不頂用」(要是俄正規軍在俄烏戰爭之初就能閃電擊敗烏克蘭,哪有後來華格納發揮的舞台呢?)。

在嘗過初期僱傭兵戰鬥力強悍的甜頭之後,國家需要用很多年的時間去「還債」,游離於正規軍系統的僱傭兵組織一旦做大,時間一長,就會用更高的工資對正規軍產生「吸血」效應,將正規軍中能打的官兵吸納過去,並且在無形中製造出一個國家內部的軍事隔閡……再往後,就很難保證膨脹的傭兵集團不會產生「二心」了。

每一個傳奇的傭兵故事背後,其實都充滿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普通民眾的血淚。

(有刪節)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軍武次位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05/189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