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往習近平傷口上撒鹽!人民日報竟然這樣玩【阿波羅網報導】

當一位美國記者問起朱鎔基那段「右派」經歷時,一直侃侃而談、與記者互動頻繁的朱鎔基,一下子變得表情非常嚴肅,然後,他語調深沉地說:「這一段經歷對我的教育是很深刻的,但也是很不愉快的,因此,我不想再提這件事情。」在當時,這一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阿波羅網記者秦瑞報導/5月4日,中共人民日報頭版在重要位置發表文章,標題是《總書記心中的新時代好青年》,其中再度提到習近平當年的梁家河的知青歲月。其宣傳手法,實質是往傷口上撒鹽。

人民日報文章在」做能吃苦的好青年「這一部分,重提習近平在梁家河度過的歲月,」在黃土高原深處的梁家河,知青習近平什麼活兒都干,什麼苦都吃,是鄉親們眼中『吃苦耐勞的好後生』」云云。

文章在這裡完全剝離了習近平到梁家河的時代背景、家庭境遇,大樹特樹習近平的「吃苦耐勞」形象。而將中共領導人在文革中曾經遭受的政治迫害,當做榜樣宣傳的可謂極為罕見,因為這等同於往其傷口上撒鹽。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1998年3月,在擔任中共國務院總理後的首次新聞發布會上,當一位美國記者問起朱鎔基那段「右派」經歷時,一直侃侃而談、與記者互動頻繁的朱鎔基,一下子變得表情非常嚴肅,然後,他語調深沉地說:「這一段經歷對我的教育是很深刻的,但也是很不愉快的,因此,我不想再提這件事情。」在當時,這一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共官方幾年前曾經報導,當時和習近平一起插隊的戴明回憶了當時的場面,他用「一片哭聲」來形容當時的慘景。戴明說,「習近平和我們幾個都到了北京站,當時一看,好傢夥!人山人海,擠都擠不動。有知青,有來送行的家人,還有維持秩序的警察、軍人、車站工作人員,整個站台擠滿了人。當時,我的父母都去送我了,但因為人太多,他們沒能擠到前面去」。

他說,「列車一開動,車上車下就是一片哭聲了,不光女知青哭,男知青也哭。因為畢竟都是些十幾歲的孩子,大多都沒怎麼單獨離家出過遠門」。

後來,習近平也回憶說:「在去延安的專列上,我記得很清楚,那是1969年的1月份,全部都哭啊,那整個專列上沒有不哭的。就是我在笑。當時車底下我的親屬都說,你怎麼還在笑啊?我說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這兒有命沒命我都不知道了,我走這不是好事嗎?我哭什麼呢?他們聽後就破涕為笑了。」

這段經歷對於習近平本人、對於他的家人來講,如同朱鎔基的右派經歷一樣,是一段痛苦而難以磨滅的回憶。在那個瘋狂的年代,很多人在歷經迫害後捱了過來,包括無數的中共高官在內,數不清的人無辜失去了生命。

朱鎔基的右派帽子一帶就是20年。

朱鎔基被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馬洪調回北京後,擔任研究所下面一個研究室的主任。1978年4月4日,中共中央轉發《關於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請示報告》。這年9月,朱鎔基20年的右派問題終於劃上句號。

在正式「平反」那天,中國社科院組織部門的一位負責人,把他的檔案袋裡定他「右派分子」的材料和開除黨籍的處分決定抽出來,付之一炬。朱鎔基看著那一張張記載他「反黨罪行」的字紙,在火中化為灰燼,沒說一句話。 

從某種角度看,人民日報刻意迴避習近平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而片面渲染所謂的」吃苦耐勞「,無疑是在呼喚那個恐怖的年代。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阿波羅網記者秦瑞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05/189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