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媒體報導,中國三、四線城市房價暴跌,外商投資大幅放緩,與此同時,五一假期一派繁榮景象仿佛昭示著中國內需對刺激經濟復甦的重大意義。然而有學者認為,中國居民普遍消費預期下滑,經濟增長倚重內需可能收效甚微。
三、四線城市房價暴跌外資大幅放緩
據英國《金融時報》5日報導,占中國房產市場三分之二的中國三、四線城市房價較2019年全盛時期下跌20%至50%,其中以商住公寓下跌最大。報導指出,房價下跌幅度遠超市場預期,整體房市在過去嚴格防疫的三年裡蒸發數十兆元人民幣。
此外,該報導還分析說,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是中國房產成交鼎盛時期,在此期間「上車」的買房者不僅要負擔高昂房價,還要承擔如今的劇烈貶值,這種損失會影響其消費能力,從而阻礙中國經濟復甦。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本周消息,近期中國擴大《反間諜法》,將適用範圍擴大至「外國威脅」,有關部門也對在華外國企業加大實施網絡安全審查。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準備對美國在華投資實施新的限制,在華外資的營運風險大大增加。
旅美經濟學者秦鵬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在外需進一步縮水的情況下,中國刺激經濟復甦不得不依靠內需,然而內需潛力有限是中國當前面對的挑戰之一。
「過去拉動內需是靠兩大產業,地產和汽車。一般性消費吃喝玩樂不是最主要的,現在這兩個產業拉不動的。現在之所以很多人拼命玩、拼命吃,是因為下定決心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孩子。靠這種狀態拉動內需,怎麼可能呢?心理預期是沒改變的。」他說:「現在的內需處於拉不動的狀態,整體經濟都在下行。大家對未來經濟、政治前景都不是很看好的情況下,拉動內需是很難做的。」
今年三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會見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的外商代表時承諾,不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然而此舉似乎並不會提振外資信心。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2022年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同比銳減48%,至1800億美元,達201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涵蓋世界主要經濟體的七國集團2021年對華投資總額僅為163億美元,低於2020年的247億美元,及2014年353億美元的峰值。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現已大幅放緩。
秦鵬表示,中國政府必須通過外交政策真正做到緩和國際關係,才有可能提振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
正在清點美元的一名中國銀行工作人員(路透社資料圖)
學者:消費市場虛假繁榮內需不足
在此情況下,拉動內需又成了刺激經濟復甦的重中之重。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副院長林采宜,在中國媒體財新本周五發布的文章中分析說,過去十年裡,雖然中國居民消費有所增長,但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仍遠低於國際水平。
她援引數據分析說,工資仍是中國居民收入的最大來源,大部分居民的消費支出仍以衣食住行和健康等必需消費為主。
本台日前報導,今年五一假期是中國全面放鬆疫情管控後的第一個旅遊旺季,備受群眾期待。近期,山東「淄博燒烤」突然出圈,不僅火上熱搜,還被多家中國媒體大舉報導。而在抖音短視頻平台上,「大學生特種兵旅遊24小時極限吃遍一個城市」的視頻也迅速興起。
從事多年貿易工作的中國企業家孟軍認為,個別城市旅遊需求旺盛並不代表內需復甦。
「現在國內的輿論導向一邊倒是『地毯經濟』,把所有主要的經濟(問題)都拋到一邊去。今年五一整個虛假繁榮,世人都出來了但消費沒出來。」
他說,此前疫情封控的三年裡,人們無法外出,導致今年五一報復性釋放旅遊需求,而且還是「窮游」。「(經濟)肯定會越來越差的,這個五一絕對是個特例,下一個黃金周不會再有這種情況了。」
「2020年疫情期間的實證數據顯示,人們消費支出的同比降幅高於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降幅。可見,大部分人面對不確定的預期時,消費意願會降低,最近三年,儲蓄上升、消費減少體現了這種保守趨勢。」林采宜寫道,「因此,面對養老、醫療、教育和通脹的不確定預期可能會降低中國居民的消費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