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共國勞動成本日益攀升,加之國際局勢的不穩定性,外資企業在中共國的裁員規模正持續擴大。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外企在中共國雇用的員工數量首次降至1000萬人以下,僅為988萬,這一人數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低,並比上一年減少了15%。
根據中共國商務部的報告,今年前10個月,中共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同比減少29.8%,僅達人民幣6933.1億元。這一現象凸顯了外資企業對中共國市場前景的擔憂。
威拉米特大學(Willamette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梁燕指出,中共國的市場環境正變得更加複雜。一方面,企業通過裁員降低營運支出,提高運作效率;另一方面,國際局勢的緊張也迫使部分企業重新審視其全球戰略。「不確定性正在增加,這使得外企不得不慎重考慮在中共國的投資布局,」梁燕表示。
外資企業雇員人數的歷史高點出現在2014年,當時雇員總數達到1566萬,但這一數字在過去十年間不斷下滑。在中共國社交媒體平台上,例如小紅書,關於歐美主要跨國企業在中共國裁員的討論逐漸升溫,其中德國、美國、法國和英國的企業尤為引人注目。
《南華早報》分析指出,外資企業的撤退還與中共國經濟增長放緩、國內競爭激烈以及勞動力成本攀升息息相關。過去一年,包括德國的大眾汽車(Volkswagen)、美國的思科(Cisco Systems)以及日本的豐田(Toyota)和本田(Honda)在內的跨國企業,已先後宣布在中共國縮減業務或裁減員工。
此外,政治因素也對外資企業的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阿麗西亞·加西亞-赫雷洛(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如果川普在美國再次上台並推出減稅政策,可能會吸引大量美國資本回流本土。她警告,這種趨勢對中共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將構成更大的挑戰。
整體來看,中共國在吸引外資和保持就業穩定方面正面臨嚴峻考驗。如何應對國內外多重壓力,將成為中共國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