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慢就業,輕就業,輕創業,自雇經濟… 還有詞嗎?

近期,有網民發現針對高校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難」問題,多家媒體刻意使用了一些創新名詞或非常用詞來代指或評論,諸如「自雇經濟、輕創業、輕就業、慢就業」等。這些現象引發了不少網民的嘲諷,認為這是一種刻意迴避現實、自欺欺人式的表達。

近期,有網民發現針對高校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難」問題,多家媒體刻意使用了一些創新名詞或非常用詞來代指或評論,諸如「自雇經濟、輕創業、輕就業、慢就業」等。這些現象引發了不少網民的嘲諷,認為這是一種刻意迴避現實、自欺欺人式的表達。

4月30日,央廣網的一篇文章《高校畢業生人數創新高,大學生從「輕就業」轉向「輕創業」》提到了「輕就業」和「輕創業」這兩種說法。根據原文的描述,「輕就業」或許是指兼職、零工、副業。而「輕創業」則應該是指低成本創業、低風險創業、個體創業。經查,「輕創業」一詞並非首次出現,但它作為一個較新的創業概念,被網絡引用的頻率並不高。

5月5日,財經網發起了一個微博話題「#調查稱應屆畢業生慢就業比例上升」,相關微博引用了智聯招聘平台所發布的《2023年大學生就業力調查報告》,稱2023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應屆畢業生「慢就業」比例從去年的15.9%上升到18.9%。

經查,「慢就業」一詞早在2015年便就有出現,2017年曾被中國新聞網所引用,該詞的含義是「在就業難的背景下,許多畢業生並不急於擇業,而是暫時選擇遊學、支教、考研或者創業考察」,究其本意其實就是待業或失業。

5月6日,環球時報的文章《「自雇經濟」崛起,你準備好了嗎?》提出了「自雇經濟」的概念。

據原文所給的定義,「自雇經濟」指的就是知識型自由業這種形態,涉及的工作內容有「知識分享、技能服務、內容創作、付費諮詢等」,屬於官方所謂的「靈活就業」的一個分支。

雖然這篇文章也提到了自由業者會面臨到的一些問題,例如安全感缺失、技能培養成本高、社會支持不足等,但文中例舉的兩個人物其職業類型較為罕見,分別是「職場優勢教練」和「健康財富規劃師」。

以下為中國數字時代編輯摘自微博、推特網友的評論:

HaRIaYa_JKi:慢就業、待就業、靈活就業,就是不能提失業。

丁丁貓之厚積薄發:把找不到工作說的這麼清新脫俗。

dxfisher1:慢就業,微創業,輕要飯…..以後會越來越多類似的這種傻逼詞。

這會都說套路118:慢就業?無業游民吧!

午時陽光12:延遲上班。

福幫啾呼胖吉:就是早晚有一天能就業。

rwf7202: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永遠不會變!

過以後020:就是排隊。

但願深潛不上浮:一天天的不造就業造概念。

TsukasaGsun:既要,又要,還要。

火球六婆:用詭辯思維創造一些新詞,想忽悠誰?又有誰會被忽悠?有意思。

biggerherb777:如何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請證明公式:失業=靈活就業+慢就業+延遲就業+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

聞歌的視界:是否又要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了?

燜大鵝:你糊弄我,我糊弄你。

Tramp-Allen:慢就業又比靈活就業委婉。

仙人對弈:鼓勵「慢就業」,實質上的社會效果就是認同和支持「躺平」。

玩火2022:不就是慢躺平嘛。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中國數字時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08/189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