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王赫:外企為何在中國外貿的比重急劇下降?

作者:

中國政治環境持續惡化及中共的防疫措施等重創了中國外貿出口。圖為2022年5月9日江蘇省連雲港堆放的貨櫃。

5月9日,中共海關總署發布數據:今年1-4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3.32萬億元,同比增長5.8%(以美元計,則下降1.9%)。但是,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額(4.06萬億元),卻下降8.2%,僅占外貿總值的30.5%;其中,出口2.2萬億元,下降6.9%;進口1.86萬億元,下降9.8%。

這表明外企在中國外貿和中國經濟中的地位,下降得很厲害。大家知道,毛時代搞計劃經濟,國營公司壟斷對外貿易。1978年「改革開放」後,外企進入中國,外貿開始多元化,對中國外貿和經濟貢獻巨大。1991年,外企進出口額在中國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已經達到21.34%;1998年,外企進出口值占比超過國有企業,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最主要力量,推動中國迅速成為「世界工廠」。

不過,2012年之後,外企的進出口占比開始下降,由2013年的46.1%下降至2018年的42.6%。然而,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和2019年底爆發的疫情,大大強化了下降趨勢(見下表)。(與此同時,從進出口規模看,民營企業2019年成為中國第一大外貿主體,2021年占比上升到48.6%,2022年進一步提升為50.9%。)

2019-2023外企貨物進出口數據

資料來源:中共海關總署

為什麼這些年外企在中國外貿的占比持續下降呢?一個因素是外企「去出口化」、外商投資「去工業化」。就前者而言,2006年,企業出口商品銷售額達到5,638億美元,是其在中國國內銷售額的7倍;2020年,外企的國內銷售則高達1.45萬億美元,比出口金額高55%。就後者而言,2005年,外商對華直接投資額中,服務業僅占24.7%,2020年已升至77.7%。

外企「去出口化」、外商投資「去工業化」可以較好解釋外企在中國外貿的占比持續下降;可是,這個持續下降可以是和緩的,為什麼2018年以來下降幅度急劇擴大呢?

這就要在經濟因素之外,從中國政治和國際政治上找原因了。本文以為,關鍵在於中共向左轉所導致的國內政策僵化和國際關係緊張,推動全球供應鏈重組、國際貿易格局大改寫,催促外企揮別中國。

擇要而言。第一,中共的全球野心,引起美國反制,2018年川普政府跟中共打貿易戰,中國國際經濟環境逆轉。第二,中共三年極端化的「動態清零」政策,尤其是上海封城,動搖中國經濟大盤;而一夜之間又突然放棄「動態清零」,隱瞞空前的死亡人數,讓國際社會更覺得中共不可理喻。第三,圍繞「二十大習近平三連任,中國政治環境大為惡化,中共走向讓海內外絕望;以及中共對俄烏戰爭的立場、發動對台戰爭的可能等等因素,都迫使外企撤離中國,也逼得國內資金、企業大規模外流。

事實上,2018年來外企在中國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外貿占比下降只是表現之一。從下表中可以看到,外企在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中的占比,也在不斷縮小。這些年的「國進」,不僅打擊民企,也在打擊外企。

2018-2023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

資料來源:中共國家統計局

今年中共「拼經濟」,大喊「穩外資外貿」,而其實際做法卻是「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從審查搜查外企、抓外企高管到修訂《反間諜法》擴大適用範圍、嚴控經濟與金融信息對外發布等等,不一而足)。中共難道一點都沒意識到嗎?當然也有所認識。但,仍然這麼幹,這說明它幾乎喪失了自我調整能力了,而這正是其走向末路的表徵。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11/190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