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位朋友告訴貓姐,她準備離開廣州,找個二線城市生活。
她的理論是這樣的:
賣掉廣州房子,去二線城市不僅能全款買房,還能夠剩個百來萬,再找一份工資不高壓力也不大的工作,美滋滋~
很多年來,一直有「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逃離北上廣深」的口號。
但一直是口號,直到現在,要開始相信眼淚、相信逃離了?
今天,廣州最新的人口數據出來了,去年,廣州市的常住人口1873.41萬人,對比2021年(1881.06萬人),少了7.65萬人。
至此,北上廣深的常住人口數據全部出爐,無一例外全部都是負成長。
其中,廣州、深圳都是首次出現人口負成長;
上海則是從2020年就開始進入人口下降通道;
北京更是早從2016年開始,人口就已經只減不增。
為什麼北京和上海,早早就出現了人口負成長?!
其中一個原因是:不想生孩子。
前段時間,上海衛健委發布數據,去年上海全市的總和生育率為0.7。
這一數據不僅創下上海歷史新低,同時也是全國的最低生育水平。
在全國生育率排行榜上,北京也處於墊底位置,不到0.9。
國內最發達的京滬兩大城市,是全國最不願生小孩的地區。
七普數據也顯示,北京、上海2021年的出生率,均低於全國線,分別為6.35‰和4.67‰。
當然,生育率影響的只是一部分。
人口變動分為自然變動和機械變動,自然變動指的是出生、死亡帶來的變化,機械變動則指的是人口遷入、遷出帶來的變化。
而北上廣深之所以出現人口負成長,更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機械下降(淨流出),即人口外流。
以廣州為例,下面這個圖可以明顯看到,無論是自然增長人口還是機械增長人口,從2021年開始就已經進入下降通道,但還在增長。
以此推斷,2021年和2022年,廣州的非戶籍人口,必然是大幅減少的。
一線城市,大家都不再愛了?
那麼,人都去哪裡了呢?!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人口增加最多的十個城市,分別是:長沙、杭州、合肥、西安、南昌、昆明、武漢、鄭州、青島、濟南。
不難發現,這些城市都是二線城市,房價、房租、生活成本沒有一線城市那麼高(當然杭州除外),但經濟發展水平(就業機會)和生活便利程度(醫療、教育、交通等)又沒有比一線城市差多少。
看看這些城市近十年的人口變動情況,也無一例外全部都是正增長。
其中,成都最誇張,十年時間人口增加了562.5萬人;
武漢、西安、杭州三個城市,十年間增加的人口也都在350萬以上。
這不由得讓貓姐想起前兩天看過的一張圖。
2012年-2021年十年間,成都、杭州、長沙三個城市,連續十年都是「最具幸福感城市」。
而深圳的上榜次數是:0。
時代變了。
經歷過疫情三年的洗禮,年輕人們,除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以外,選擇「幸福」,或許也是不錯的。
不過,對於一線城市的人口負成長,我們或許也不必太過緊張。
還有可能,是因為去年疫情防控,導致進入一線城市的人口結構性減少呢?
或許,今年大家又回來了呢?
最後,奉上229個城市2022年人口變動圖。
來看看你所在的城市,人口是流入還是流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