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全世界對中共不信任!內幕:拜登如何在新能源和抗共之間找平衡

作者:

圖為2022年6月18日,在加州洛杉磯一座建築物屋頂上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DANIEL SLIM/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中共)不是環境合作夥伴,它是全球第一大威脅。」美國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這樣駁斥美國與共產中國之間就氣候與環境問題進行合作的可能。

「這是一個簡單的選擇:你是站在中國共產黨一邊,還是站在美國工人一邊?」民主黨籍參議員謝羅德‧布朗(Sherrod Brown)也反對拜登政府為進口中國產太陽能設備開綠燈的做法。

中共對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背後的技術的控制使拜登政府和極左民主黨人想儘快從化石燃料過渡到「新能源」(也稱「綠色能源」或「清潔能源」)的努力複雜化。

如何在軍事、高科技和經濟領域對抗中共的同時,又要在氣候議題上與在新能源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共產中國合作,這已變成讓拜登政府越來越頭痛的事情。

拜登政府在氣候議題上處境兩難

白宮官員一直堅稱,他們希望是美國而不是共產中國主導未來清潔能源的技術。

但是「政客」(Politico)新聞網站報導說,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最近都試圖淡化美國正在做出與共產中國經濟「脫鉤」的戰略決定——此前二十多年美國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已經導致兩國在經濟領域深度掛鈎。

一些試圖維護美中關係的倡導者認為,美中之間相互對抗的敵意有可能扼殺兩國在清潔能源方面的合作。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一位不希望透露姓名的發言人對「政客」談論美中關係時說:「氣候是一個與中國利益相關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美中兩國)將繼續共同努力實現更清潔的能源轉型並應對氣候危機。」

美國抵制使用來自中國的技術或礦產也可能使拜登要實現到2030年將美國碳污染減半的目標變得更加困難。

去年,拜登政府通過一項《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該法案也被稱為「氣候法案」,因為該法案為清潔能源提供了3,690億美元補貼,還提出確保美國或其最親密的貿易夥伴為電動汽車電池提供關鍵礦物的目標,並禁止使用來自「外國關注實體」(即共產中國)的電池組件,以致力於打造美國本土新能源產業。

但是,這不是短期內就能達到的。目前,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仍然不平衡,而且仍然有利於進口中國產品。兩國在2022年的貿易額接近7,000億美元,其中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組件向美國的進口,這一創紀錄的數字也再次引起共和黨人對拜登及民主黨氣候政策的批評。

眾議員加拉格爾將共產中國在太陽能製造領域的主導地位與中共在新疆的強迫勞動集中營及其它人權迫害聯繫起來,他特別指出,美國和中共陷入了「關於21世紀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生死存亡之爭」。

共和黨和部分民主黨毫不猶豫抵制中國新能源產品

過去一個月,眾議院和參議院的21名民主黨人與所有共和黨人一起投票取消拜登政府暫停兩年對來自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的太陽能設備徵收關稅的命令,商務部指責這些國家充當了中國產品的銷售渠道。

拜登在本周否決了國會決議,讓暫停關稅的命令繼續有效,並爭辯說徵收關稅會「給美國企業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拜登政府對美國太陽能公司請求的回應,這些公司表示對從東南亞進口產品的懲罰將摧毀他們的行業並威脅到拜登總統的氣候目標。

美國太陽能行業協會(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主席阿比蓋爾‧羅斯‧霍珀(Abigail Ross Hopper)在一份聲明中說:「太陽能和儲能行業必須在美國建立更多的製造能力,兩年的關稅暫停為我們做到這一點提供了橋樑,在這個關鍵時刻限制供應將傷害美國企業,並阻止我們在短期內部署清潔、可靠的能源。」

大部分共和黨人和少部分民主黨人都對氣候議題及其減碳措施持懷疑態度,美國前總統川普公開指責氣候議題實際上是一個「騙局」,意在削弱美國能源工業和經濟發展。

民主黨籍參議員謝羅德‧布朗(Sherrod Brown)是拜登勞工議程的最熱心支持者之一,他也反對拜登暫停對太陽能設備的進口關稅,他反問說:「最終,這是一個簡單的選擇:你是站在中國共產黨一邊,還是站在美國工人一邊?」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彙編的數據,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的核心部件——多晶矽、太陽能晶片和太陽能電池——以及某些類別的太陽能面板的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在過去的十五年裡,中共還投入了大量資金來建立中國的能源技術公司,從而扭曲了全球市場。

中國和與它接壤的亞洲國家向全世界輸送了全球所需的大部分太陽能設備。「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分析師伊桑‧辛德勒(Ethan Zindler)說:「這一切的發生並非完全偶然。中國企業可以獲得成本非常低甚至零成本的資本,而且中央政府大力推動這些行業的規模擴大。」

實際上,如果美國想從印度尼西亞等地進口某些種類的電池礦物,中國公司一定會參與其中。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庫倫‧亨德里克斯(Cullen Hendrix)說:「問題實際上在於,我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將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然後是中國公司分開。」

美中在新能源領域有小規模衝突

美國國土安全部上周突擊搜查了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Jinko Solar Holding Co. Ltd.)在美國營運的工廠,晶科能源是僅有的幾家在美國本土開設工廠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之一。

在德克薩斯州,州參議院上個月投票禁止中國公民擁有德州土地。德州議會去年也採取了類似措施,拒絕一位中國富商在勞克林(Laughlin)空軍基地附近購買14萬英畝(567平方公里)土地建設風力發電場。

維吉尼亞州的共和黨籍州長格倫‧揚金(Glenn Youngkin)拒絕了讓福特公司將電動汽車電池廠建在他所在的州,因為該電池廠是福特與總部位於中國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CATL)的技術合作廠。今年1月份接受彭博社採訪時,揚金稱這家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是「一家由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公司的幌子」。

福特的電池廠是眾多受益於拜登《氣候法案》補貼的項目之一,其中包括對北美生產的電動汽車的聯邦稅減免。密西根州州長、民主黨人格雷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隨後接收了福特與寧德時代有交易的35億美元的電池廠。

密西根州此舉立即遭到了國會議員們的批評,其中包括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最高級別共和黨參議員馬克‧盧比奧(Marco Rubio),以及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喬‧曼欽(Joe Manchin)。

本月早些時候,盧比奧還敦促拜登政府調查福特與一家中國公司合作在印度尼西亞建設鎳加工廠的另一項交易。鎳是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礦物。盧比奧寫信給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代理局長說,這種合作安排引發了人們對「福特汽車公司可能參與(中共)人口販運和強迫勞動的擔憂」。

福特發言人否認了盧比奧的指控,稱福特公司對其供應商有行為準則要求,包括在人權等問題上。

共和黨國會議員們還要求美國能源部根據獲兩黨廣泛支持的1.2萬億美元的2021年《基礎設施法案》,終止向微宏控股有限公司(Microvast Holdings Inc.)提供2億美元贈款。微宏控股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的電池技術公司,但在中國開展業務。一些民主黨人也對這些贈款交易提出質疑。能源部表示仍在審查這些贈款。

微宏的高管們稱這些擔憂是錯誤的,還稱他們的目標是幫助美國競爭並維持全球供應鏈。

起草《氣候法案》美國國內要求的曼欽參議員表示,他不反對美國和中國公司共同開展業務,但是他表示,美國不能允許中國控制對某些關鍵資源的訪問。

他對「政客」說:「他們(中共)在許多本不應該發生的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中共有意緩和氣候對話拜登布局全球供應鏈

美國和中國自去年8月以來就沒有舉行雙邊氣候談判,因為當時中共凍結了中美氣候合作以報復前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目前可能正在緩慢解凍——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本月早些時候表示,中國已邀請他回到北京重新開始討論。

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全球政策顧問李碩(Li Shuo)表示,中國(中共)向克里示好可能標誌著重新轉向對話。

在前總統歐巴馬的第二個任期後期,中美兩國關係開始廣泛降溫。在前總統川普時期,這一降溫趨勢繼續加速,川普從2018年開始提高了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和貿易壁壘。作為報復,中共也提高了對某些美國產品的壁壘。

在拜登的領導下,美國採取了更有針對性的方法,同時在包括技術在內的主要經濟領域加強對抗中共的市場力量。去年10月,拜登政府採取行動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和晶片製造設備,因為這類產品和設備會有利於中共的軍工建設。

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和由此導致的全球供應鏈中斷也加深了世界對共產中國的不信任。由於中共主張武統台灣、在新疆和其它地區侵犯人權,以及今年2月中共高空間諜氣球侵入美國大陸上空,都在加劇中美緊張局勢。

與此同時,白宮正在推動美國與印太地區的盟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以確保用於電池和其它能源技術的礦產以及作為中國境外製造基地的安全,這一概念被稱為「友誼外包」。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亨德里克斯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與其尋求奪回中國(中共)對重要資源的控制權,美國不如將重點放在擴大其全球供應鏈上。他認為,在中國境外建立貿易關係網絡比將中國趕出美國經濟網絡會更有成效。

這或許是拜登在堅持抗共和繼續新能源政策之間尋找平衡的一種方式。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22/190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