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說起業主舉報過的那些小區魔幻事跡,硬核操作,都能開一場吐槽大會了。
如果你沒聽說過,先指路我們真叫盧俊的幾篇文章,《這屆業主為房價不跌也太拼了》、《大寫的服,杭州人為房價不跌也都太拼了》。
而且舉報的範圍可以說五彩繽紛,關於房屋質量、物業管理的,也有房價水平、鄰里關係的......
隨便哪個拎出來,都能激發出業主們的最強戰鬥力。而且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定一鳴驚人。
剛好最近看到很多真實案例,發現如今的業主們,為了穩房價也好,其他因素也好,已經幾乎沒有什麼是他們不能舉報的了。
一、政府出讓地價太低?我反手就是一個舉報
有一種業主的舉報行為,實在讓我匪夷所思,聞所未聞。
他們一心撲在保房價上,是實打實的戰鬥型業主。為了保護自家房子的價格,從仲介到開發商,甚至地方政府,每個環節都逃不過他們的火眼金睛。稍有不慎,就是鋪天蓋地的投訴。
比如早期,就有很多業主在群內指導掛牌價,不允許同小區的業主們低價掛售。大家自覺監督,杜絕降價風氣。
圖源:微博@合肥土哥
也有集體簽字蓋手印,舉報仲介做低成交價的,還鄭重地給仲介公司發了《虛假交易撤銷書》。
不過如今看來,這些已經不稀奇了。
近兩年,一部分業主的集火對象變成了打折賣房的開發商。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兩個崑山開發商,就是其中被舉報的典型。
後來和仲介聊天,我特意問了下情況,得到的回覆是:
這兩個項目一年多以前賣得挺熱的,很多人當時就入手了。結果現在明目張胆降價,而且一降就是三五十萬,第一批購房者肯定是強烈反對的。
仔細想想,這也無可厚非,不過你以為到開發商就結束了?並沒有,最近,這些業主們連土拍都不放過了。就連隔壁集中出讓的土地樓面價過低,都要點個舉報。
5月10日,南京第二輪集中供地其中 G02地塊因為樓面價太低,被周圍業主集體投訴了。
聽起來是不是過於魔幻,但就是真實發生了。
一般來說,土地集中出讓的價格,是由專業土地估價機構遵循市場規律,測算擬出的起始樓面價,並且是被各地人民政府批准的。
但即便如此,業主們舉報起來也是毫不猶豫,直接投訴到了地方政府。
這次,首當其衝的就是南京規自局。目前該地塊已終止出讓,下架前的起拍樓面價僅10187元/平,封頂樓面價11654萬元/平。
我查了一下,從4月開始,就陸續有周圍業主在密集投訴了。
圖源:人民網領導留言板
而附近老舊小區中最近的一個,是距離500米的中建國熙公館。2016年這個小區起始樓面定價是13000元/平,最終被開發商哄搶抬到了23083元/平。
7年後,周邊的地價反倒降了10000多元/平,這種情況,對周邊小區還是會造成一定影響。業主們必然不能答應,於是短短几個月內密集舉報了500多次。
總的來說,為了保護自己家房子的價格,這些業主的足跡已經遍布了二手房、新房、土拍市場。儼然蛻變成了水陸空三棲地保房價戰士,慷慨激昂、指點江山。
不過歸根結底,這些舉報的背後,還是業主護盤心切。
早些年,為了保房價,業主們就已經奇招頻出了。什麼眾籌修外立面、換地下車庫給小區做美容,集體監督孩子學習把小區考成學區房之類的,都還只是內部戰術。
如今,連地方政府都遭到了集體投訴,可見業主保房價的迫切之心又上了一個台階。
結合目前的形勢來看,業主逐漸升級的舉報行為,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吧。
二、不患寡而患不均,也是一個特質
還有一件事,是最近親身經歷的。就在上周,仲介帶我看了綠城臻園這個盤,目前鏈家上的掛牌均價在11萬/平左右。
小區整體品質不錯,高層和聯排分開入戶,每個區域私密性都很高。
作者供圖
由於靠近外環高速和2號線,很多張江、陸家嘴工作的人都住在這裡。但走在小區里,有一點看起來很奇怪,出於不解和好奇,當時我拍下了兩張對比的照片。
這是從小區主幹車道進入聯排區域的入口,有一個聯排業主自己的大堂:
作者供圖
從隨處可見的干掛石材和大堂頂部的吊燈設計就能看出,是下了成本的,而且穿過大堂就是整個小區的中央花園橫軸,很氣派。
然後,詭異的一幕就來了。轉過身後的高層入口,卻是這樣的:
作者供圖
沒錯,除了綠化帶就是幾個印著綠城服務字樣的隔擋牌。一邊是霸氣的大堂設計,一邊是綠化帶加幾個低矮隔擋。
這種明顯的落差,無論從建築園林的功能還是美學設計來看,都是極度不合理的。一問之後才了解到,原來這兩個入口背後,還有一段故事:
據仲介透露,小區的高層房源是15年交付的,當時綠城在唐鎮做這個項目還是很用心的。
為了拔高品質,不僅把小區內外的路都修整了,還順便在高層入口處也做了一個對應的門頭。結果一不小心超標了,高層的入戶門頭看起來比聯排的還氣派。
然後就有業主投訴這個門頭屬於違建,最後判定下來確實如此。
此後,高層的入口處就一直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好在小區大門旁邊,也專門給高層業主們開闢了一條人行通道,進出都很方便。
這件事的真實性細節我們不得而知,目前的結果似乎對雙方業主並未造成太大影響。但這種心裡不平衡所以就舉報的魔幻風氣,其實對自家小區?的整體形象也是一種折損。
小區外表再光鮮亮麗,真正住進去後的體會卻是冷暖自知。
那麼接下來說的,就完全是個人需求之間的不平衡了。
三、家門口種菜種花,投訴你沒商量
投訴政府低價賣地、舉報自家小區違建,這種其實只是個別案例。畢竟,現在大部分業主最常見的需求表達渠道,還是向物業投訴。
前段時間熱搜上的李亞鵬,就是因為被其他業主投訴後,公開向管理方道歉出圈了。對,就是王菲的那個前夫之一。
這次上熱搜的原因也不是欠債、老賴、強制執行這些,就是單純地種菜。
比起離婚後頻頻失利的投資行為,種菜算是李亞鵬這幾年得心應手的領域了。甚至專門開了個專欄《節氣生活》,從2021年8月至今更新了41集,在每個節氣日記錄自己種菜、燒飯的日常。
這次道歉,是被管理方告知最好不要在小院裡種農作物。視頻里,李亞鵬一臉心疼,惋惜生長不易的菜苗們,甚至舉起一根被剷除的菜苗,遺憾地說都開始結豆角了。
中國人愛種菜的基因,在這一刻幾乎達到了集體共鳴。
很多網友站出來聲討物業,不理解好好的小院,為什麼不許種菜?
也有人指出,李亞鵬的這個小院似乎並不算業主個人產權。鏡頭裡,小院周圍看不到任何建築,更像在小區的公園綠地圈了一塊地,所以才被投訴了。
為了驗證真假,我把《節氣生活》的視頻從頭到尾捋了一遍,終於在32集找出了小院的起源:
《節氣生活》劇照
敢情這塊地是小區里一個廢棄的貓屋,被他拿來改成種菜小院了,所以,這次被投訴道歉其實也不冤枉。而且,李亞鵬這種業主還不是個例。
公共區域圈地種菜、種花,引發鄰居不滿舉報,這是大部分小區最常見的矛盾糾紛。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業主們,苦小區圈地種植久矣。哪怕是自費綠化,本意造福小區的也不行。
4月份,楊浦區控江四村的一位業主張先生也被居民投訴了。張先生在家門口的室外公共區域,擺了很多假山、盆景、花卉的微景觀。
圖源:上海新聞廣播
並自掏腰包數萬元,維護了近10年。終於把當初黃土、石塊裸露的綠化帶,打造成今天幽趣、雅致的景觀花園。
小區其他業主閒時散步會過來欣賞,小孩子也很喜歡。結果卻被舉報違規侵占公共綠地,要儘快拆除。
張先生心疼得一晚上沒睡著覺,主動找到新聞坊的記者求助,講述自己有多委屈。
圖源:上海新聞廣播
不過也有鄰居出來控訴說養護園藝需要堆肥,味兒太大。
平時這位張先生還喜歡做手工,也會產生噪音擾民。
一邊是不堪其擾的左鄰右舍,一邊是支持留下花園的其他業主。為了這片花園的去留,一場普通的採訪都快成辯論賽了,連城管部門和小區居委會都出動了。
最終確定的是,在公共綠地上私自劃院種菜、種綠植,侵犯了其他業主的利益,所以該拆除的還是要拆除。
至於之後這些花花草草轉移到哪裡,再由小區居民集體討論。
至此,這場鬧劇才算告一段落,只是張先生要和他的花園短暫說再見了。
四、看著五花八門的舉報,仔細一想背後又情有可原
回過頭來看這些業主的舉報行為,有的只是雞毛蒜皮,有的則出於共同利益。
無論在保護公共空間還是小區房價上,大多數業主的斤斤計較,只不過是立場不同罷了。因此,有些舉報行為雖然聽起來略顯魔幻,但我們還是應該理性看待,和睦溝通。
畢竟,小區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每位業主都是這個共同體的一分子。
不過,人多了自然就有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