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名家專欄:亞洲擁核面臨的挑戰

2023年3月16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左)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日本東京首相官邸舉行峰會。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Richard A. Bitzinger撰文/原泉編譯

美國的亞洲盟友會發展核武器嗎?考慮到東京、首爾甚至坎培拉一直擔心華盛頓對亞洲的安全承諾,特別是擴大核威懾的承諾可能不太可靠,這個問題被反覆提起。

有人提出,像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應該考慮對衝風險,建立自己的核力量。

美國著名的外交學者沃爾特‧拉塞爾‧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等分析人士甚至認為,一些「美國優先者」,如前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可能歡迎亞洲核化的想法。將我們的亞洲盟友從美國的核保護傘中移除﹐可能會取悅那些認為這些國家應該為自己的防禦做得更多(並要求華盛頓做得更少)的人。

人們普遍認為,日本有技術能力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製造出原子彈——幾個月,最多幾年。韓國和澳大利亞可能也不用花太長時間。(事實上,坎培拉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認真研究過自己製造核武器)。如果這些國家建造核彈並進行核子試爆,將在整個亞洲乃至世界其它地區引起反響。

然而,面臨的挑戰不一定是製造原子彈,而是隨之而來的所有其它東西,這些東西是建立可信的核威懾力量所必需的。成為擁核國家比人們想像的要困難得多。

首先,擁核國家需要反覆測試其核能力。最終,這些國家可能不得不在幾年內進行多次試驗,以確保擁有可靠的核力量。他們會在哪裡進行這些試驗呢?澳大利亞有很多開闊的土地,但許多日本人可能會反對在國土上進行試驗(即使是地下)。

第二,如何部署核武器?飛機將是一個明顯的選擇,但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沒有可攜帶核武器的飛機、轟炸機或專門的攻擊機。十多年前,坎培拉的中程轟炸機部隊(F-111C)退役。這三個國家都有F-35戰鬥機,該戰鬥機正在測試攜帶核武器,但美國可能不願意為此目的改裝這些國家的F-35(這意味著打開密封的「黑盒子」——再無秘密可言)。

另一個選擇是把核武器裝在飛彈上。這就需要將核武器小型化,以便裝在飛彈上,然後再開發飛彈。對大多數國家來說,專門的固體燃料飛彈幾乎必須從零開始製造。

那麼這些國家會把飛彈放在哪兒呢,放在發射井裡(在日本會很容易受到地震的影響)還是放在移動發射器上?像日本和韓國這樣人口稠密的國家,在其周邊地區部署此類武器可能會遭到當地人的強烈抵制,因為那裡將是敵人首次打擊的高價值目標。

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在潛艇上部署飛彈。反過來,這將需要一種專門的潛射飛彈,用於水下發射,甚至可能需要一艘新的潛艇。如果這些潛艇是核動力的(SSBN),這將意味著要遇到另一個技術障礙(小型、極其安全的核反應堆)。

(話雖如此,韓國已經在測試這種潛射飛彈,而澳大利亞正計劃與美國和英國合作,購買核動力潛艇。)

最重要的是,所有這些都不便宜。英國耗資310億英鎊(近390億美元)建造4艘「無畏」級彈道飛彈核潛艇,而倫敦只是從美國購買了現成的潛射三叉戟II飛彈(華盛頓可能不會為其亞洲盟友做這同樣的事)。

同時,這些國家將為核武器建立起一整套配套的基礎設施。必須在空軍基地和海軍基地建造專門的、極其安全的儲存設施,以確保核武的安全。核工程師必須接受培訓,以維護和處理這些炸彈和彈頭。

這些國家還必須提出一個專門的指揮控制機制,以保障核力量的使用。每件武器都必須安裝「允許行動聯絡裝置」(PAL),以防止未經授權的啟動核裝置或引爆。PAL必須高度加密以避免被黑客攻擊。

然後,東京、首爾和坎培拉將制定武裝使用其核力量的協議。最有可能的是,總統或總理將控制包含發射密碼的「核提箱」,他(或她)將成為實際釋放核武器的最終權威。但是潛艇發射的核力量呢?即使有「兩人規則」,理論上,彈道飛彈核潛艇上的潛艇指揮官也有相當大的自主發射權。這樣的細節問題必須解決。

最重要的是,三個國家將需要自行解決所有這些技術和基礎設施問題。美國當然不會提供幫助。建立一支可靠的核力量將耗資數十億美元,並且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到位。

與此同時,國內反對「發展核武」的聲音可能會非常強烈。人們可能會認為日本和韓國的極右翼會喜歡發展核武。日本極端保守的民族主義者長期以來一直渴望有一天能恢復日本帝國的遺產,擁有包括核武器在內的龐大軍事力量,能夠獨立保衛國家。韓國可能只是為了與日本看齊而效仿。

另一方面,絕大多數仍然強烈反對軍國主義、反戰和反核的日本人,可能會對擁核的日本感到不安。韓國和澳大利亞的自由派和左翼勢力也可能會反對擁核,特別是如果被認為會破壞地區安全的話。

擁有核武器的亞洲並非不可想像。與此同時,這不是一件廉價、倉促或不引發大規模政治風暴的事情。

作者簡介:

理察‧比辛格(Richard A. Bitzinger)是一位獨立的國際安全分析師。他曾是新加坡拉賈拉特南國際問題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RSIS)軍事轉型項目的高級研究員,並在美國政府和各智囊團任職。他的研究重點是亞太地區的安全和防務問題,包括中國作為一個軍事大國的崛起,以及該地區的軍事現代化和武器擴散。

原文:Going Nuclear in Asia: More Than Just Building a Bomb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25/190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