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百萬豪車上的一項腦殘設計 差點毀了吃飯的傢伙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汽車功能中,有這樣一項顯得別具一格:

它,曾是高端豪華車彰顯尊貴身份的配置之一,但如今早已褪去光環,放下架子,進入尋常百姓車;

它,自誕生以來的口碑,就一直處於嚴重的兩極分化狀態,喜歡的人每用一次都能陶醉半天,討厭的人直接稱它為「腦殘」;

它,有著令人瞠目結舌的前後裝價格差,

車企只花500元就能搞定。

如果去汽配城,掏個5000元都算輕輕宰一刀。

它,能讓你一家人,在很短的時間內,

整整齊齊地成為當地三甲醫院骨科 VIP。

它,就是讓李想迷惑、張勇怒噴、李斌忘不掉的電吸門(Electric Suction Door)。

禁慾遊戲

如果你經常開車載家人、朋友出行,一定會碰見這樣的場景:出發上車或達到目的地下車時,坐在副駕或後座的他們在需要關門時,總是習慣地對這塊分量不怎麼重的鐵皮使出吃奶的勁兒,伴著一聲或沉悶或清脆的「砰」聲巨響,車門被關嚴實。

圖源:微博

除了這種「李逵式」關門法,另外一種「黛玉式」關門法也很流行:他們只對車門施加輕微的作用力,從外觀看上去,車門確實「吸附」在了車身上,但實際上車門依然處於打開狀態。此刻的駕駛員要麼及時喊住下車的人,讓他們再加一把力;要麼就只能掛 P擋下車,自己去完成車門的關閉動作。

無論哪種方式,都不怎麼高明:前者會讓愛惜車的駕駛者心碎,還會因為關門瞬間車內產生的高壓,讓車內其他乘客承擔多餘的耳膜衝擊和刺耳噪音;後者會提升後續駕駛的不安全性概率,尤其是一些「粗心」的駕駛者,車都開出去二百米,才覺察到門沒關緊。

更重要的是,過於隨性的外力衝擊會加速車門上部分零件的損傷,比如車門一側的密封膠條,頻繁被過大的外力摧殘,更容易鬆脫,變形,損壞,造成車門松曠、異響、漏風;再比如車門鉸鏈、限位器、車窗升降器、音響、無鑰匙進入感應、氛圍燈、隔音棉和各種線束,雖然在設計時考慮了耐久度,但長期遭受超出承受範圍的外力衝擊,也會縮短使用壽命。

當然,無法對車門施加合適的關閉力度,除了使用者的不熟悉之外,車門本身「應試」式的設計思路,也要背一部分鍋。

國標 GB15086-2013《汽車門鎖及車門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中,對車門鎖止狀態進行了規範:車門分為「全鎖緊位置 fully latched position」和「半鎖緊位置 secondary latched position」。

主門鎖系統總成在半鎖緊位置時,以與鎖體垂直的方向施加4500牛的載荷時,鎖體、鎖扣不應脫開;在全鎖緊位置時,在相同方向施加11000牛的載荷,鎖體、鎖扣不應脫開。在以與車輛縱向軸和橫向軸平行方向分別施加30g的慣性載荷時,鎖體、鎖扣不應從全鎖緊位置脫開。

國標要求的初衷,是為車門提供兩道安全保險,畢竟車門是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安全的守門員。但各家車企在設計自家車門鎖止系統時,對國標的理解和執行程度都不盡相同,有的是擦著國標,只求通過,這樣的車門在關閉時,只用花很小的力氣;有的則是錨著幾倍於國標的數字去設計標定,加上為了提升安全,車門本身就造得很厚實,關起來非常費勁。

不同車企對車門鎖止的差異化標定,會讓用戶在關閉不同車門時,只能復用現有印象中的力度,除非長期使用,不然用戶很難在一次或幾次使用後,就能精準拿捏。

如果有一種「高自動化機械裝置」,可以替人類完成關閉車門最後半段的曠量消除工作,該有多好。

電吸門由此應運而生。

這種曾經只存在於豪華車上的配置,工作原理並不複雜:外力施加給車門,車門進入半鎖緊位置,此時車門與車身間會有大約6到9毫米不等的縫隙。隨後,門鎖內部的電機開始工作,驅動鎖舌旋轉,將車門從半鎖緊位置拉到全鎖緊位置,到位後,電機停止工作,車門全關。

圖源:蔚來

筆者一直被電吸門深深吸引,是因為一次看似風平浪靜的關門動作背後,有多個精密的機械機構在門板下默默運行著,最終讓整個關門過程絲滑、無聲、克制,

一種濃烈的禁慾系氣質撲面而來。

除了傳統的電機路線外,更先進的電吸門還用上了電磁感應原理:在門框或門板邊緣加裝電磁線圈。車門打開時,線圈內有電流通過,形成磁場。當車門關閉到與門框距離較近時,磁力會對車門自動吸附,完成關門動作。

兩種技術路線,車企前裝會更偏向電機驅動方案,汽配城後裝會更傾向電磁吸附方案。

電吸門「完美」地解決了無法精準掌握關門力度的用戶痛點,

但本質上,它是」美麗的廢物「。

因為解決掉的」力度「痛點,是用戶拿更切膚的真·痛點交換而來的。

電吸門的盡頭,是骨科

細心的人注意到,常規的電吸門在初段半鎖緊位置時,門和車身之間是存在一定縫隙的。

這條縫隙,就是電吸門在安全上的死穴。

一位德國女士曾分享過她自己被電吸門夾斷手指的經歷:下車後的她為了給其它車讓路,只能緊貼著自己的車門站立,當時的車門並未完全關閉,自己的大拇指被啟動中的電吸門硬生生夾斷,後雖經治療,但大拇指變形嚴重,無法恢復正常功能。

根據公開測試,為了讓車門正常關閉,電吸機構需要向車門施加至少600牛的外力,才能在很短的路徑中,實現關閉動作。如果不幸被夾住,約等於要讓手指承擔一個成年人穿著鐵鞋單腳站立的力。

這樣的力度,就算是變種人金剛狼來了,後果也是輕則烏青,重則骨折,更別提肉體凡胎的普通人了。

汽車媒體人韓路曾做過路特斯電吸門的夾斷性試驗,三個試驗對象:剝皮火腿腸、帶皮火腿腸和雞爪,在遭受電吸門的擠壓後,無一倖免,全部斷折。

圖源:韓路微博

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遭遇電吸門」伏擊「的經歷:整個指甲被夾成瘀血紫色,慢慢脫落,然後再長新的,耗時五個月。

別說看實拍圖了,光聽聽都覺得疼得倒吸一口涼氣。

那,作為服務豪華車用戶的配置,電吸門難道連最基礎的安全——防夾——都實現不了嗎?

您還別不信,現階段的電吸門,能做到防夾的,少之又少。

有人會問,電動尾門也是自動電吸的,為什麼就能實現全行程防夾呢?這當中有什麼無法平移的技術壁壘嗎?

我們先來看下,常見的汽車電動尾門驅動系統由:撐杆、ECU、自吸鎖、腳踢、支架、傳感器以及氣動彈簧等部件組成。在尾門開啟或關閉時,傳感器會實時檢測是否有障礙物出現在作動路徑上,如果有,

尾門會反向運動。

這裡的傳感器,是根據霍爾效應製作的霍爾傳感器,它可以將變化的磁場轉化為輸出電壓的變化。在汽車電動尾門上,它可以實現兩大作用:第一,檢測配套電機轉速,調節尾門高度;

第二,檢測電子迴路中電流大小,如果有超過閾值的異樣波動,就讓電機停止工作或反轉,實現有效防夾。

霍爾傳感器不是不能應用在電吸門上,只是多個零件後增加的成本,對汽車行業來說,實在太敏感,且加裝後的費用要轉嫁到用戶身上,大部分人都是不樂意掏錢的。

蔚來工程團隊曾給出提升電吸門防夾的優化方案,簡單來說就是將啟動間隙減少到8毫米以下,該厚度以內的物體進入間隙,門鎖就會因為無法進入電吸觸發範圍,從而一直靜默,直到物體取出或手動操作。

理想汽車 CEO李想表示,」防夾和電吸確實是衝突的,不過,可以為電吸門增加一個開關「。通過軟體更新,來修正前期標定時,不太吃的準的電吸門啟動距離,這或許是當下的最佳解決方案了。

寫在最後

在汽車上,電吸門完全算不上什麼前沿科技,早在1991年的 W140奔馳S級上,電吸門就是標準配置。但32年過去了,最基礎的安全防夾功能,依然沒有足夠合理、完善、萬無一失的解決方案,著實讓筆者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難不成花大價錢買來的」500萬以內最好的車「,最終只能拉著一家人去骨科接斷指?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虎嗅汽車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30/190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