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布林肯訪華在即 美中關係大勢難改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推遲數月的訪華行程本周末即將展開。在美中競爭激烈、雙邊關係跌入幾十年來低谷的情況下,這次訪問到底能對美中關係帶來哪些影響?美中各有怎樣的期待?

本周三(14日),美中雙方分別公布了國務卿布林肯將於本周末訪華的消息。在中共外交部1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對於彭博社記者詢問布林肯訪華的更多信息,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經中美雙方商定,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將於6月18日至19日訪華。雙方正就訪問有關安排保持溝通。我們將及時發布。」

中方拖延公布布林肯訪華消息有何算計?

這將是五年來美國國務卿首次訪華。此前,布林肯曾定於今年二月初訪問北京,但因「間諜氣球」事件而臨時取消。這次,在多家外媒先後披露訪問消息的情況下,中共外交部卻拖到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和布林肯通完電話之後,才公布出來。

對此,前中共中央黨校校刊《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認為:「這個可能也是接受上次的教訓,更謹慎。」他說,最近美國媒體又傳出中國要在古巴設立對美情報竊聽站,北京可能擔心這一事件若發酵,會再度影響布林肯行程。「另一種可能就是,直到秦剛和布林肯通話之前,雙方之間就要談什麼問題可能還沒有最後敲定。」

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告訴本台:「中國無疑是想讓美國看起來比他們對此次訪問更感興趣。他們想看起來是被討好的。這可能讓他們在國內看起來更好看。但中國的確也想要有這次訪問。」

美中雙方確認布林肯將於6月18日及6月19日訪華美聯社圖片

布林肯之行美中期待都不高

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J. Kritenbrink)在周三(14日)的媒體電話簡報會中指出,布林肯訪華有三大目標,即希望確保高層溝通渠道暢通,以減少誤判風險;同時,表達並捍衛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以及尋求符合彼此利益的潛在合作領域。他還表示,布林肯的訪中之行,不太可能為美中關係帶來突破與轉機。

中共外交部則在14日發表了秦剛與布林肯通話的聲明,其中稱「年初以來,中美關係遭遇新的困難和挑戰,責任是清楚的。」聲明還說,秦剛就台灣問題等中方核心關切闡明了「嚴正立場」,強調美方應予」尊重」等。

葛來儀分析說:「雙方都有很多的懷疑、不信任。中國強調他們並沒要求這個訪問,他們甚至說秦剛與布林肯通電話也不是他們要求的,他們依然在指責所有的雙邊關係問題都是美國造成的,他們則完全沒有責任。所以這不會是個容易的對話,能有何結果還要觀察。」

葛來儀談到,中方並不喜歡和布林肯打交道。她曾聽說,中方更希望財政部長耶倫先訪問中國,但美方堅持要布林肯先去。「我不認為此行,中方會願意讓步,但美國的希望也不高。」

中方談"誠意"與「尊重」戴博:等同要美國"閉嘴"

就在中國宣布布林肯訪華前後,中國國內媒體持續發文,說美國一方面擺出「迫切交流的假象」,同時又在原則底線問題上「反覆試探挑釁」。還有文章稱美方是「強行『串門』」,並質疑布林肯訪華到底「帶了多少誠意」。中共官方此前則多次表示,美中溝通關鍵在於美方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鄧聿文分析中方的心態時說:「布林肯就是來,只不過就是某個方面要中國配合你,但是回去之後,你該怎麼做仍然怎麼做。所以它(中方)就強調美國沒有誠意,對中國不尊重。」

美國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則認為:「問題是中國對『誠意』的定義、對『尊重』的定義,好像都是『閉嘴』。如果你有誠意,如果你尊重我們,不允許你做任何我們不要的事情,不允許你說任何我們不愛聽的話。這個是美國不會接受的條件。」

美國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周三的媒體簡報會上也強調,美國正在與中國競爭,但美方不尋求衝突、對抗或新冷戰。美國想要的是「負責任地管理競爭」。

戴博認為:「我們對世界局勢、對西太平洋的安全有不同的、相互矛盾的一些看法,可是我們能不能降低直接發生衝突的可能性。這個是拜登的目標,而不是真的改變中美關係。改變這些關係的大方面不太可能。」

布林肯訪華為APEC峰會鋪路?

葛來儀認為,如果這次布林肯訪華之後,能有更多美國高層官員、如財政部長耶倫或商務部長雷蒙多訪問北京,就將是一個積極信號。

今年十一月,美國將在舊金山主辦亞太經合組織峰會。葛來儀說,布林肯的訪問若能為APEC峰會期間的美中元首會晤做些鋪墊,本身就將是個不錯的成果。

戴博也指出,如果雙方這次會晤能夠堅持比較客氣的語調就夠了:「因為,其實他們的目標不只是國務卿跟中國的有關方面官員見面,還是要準備習近平十一月份到舊金山去的時候,拜登和習近平的峰會。這個是最重要的。」

美中軍事溝通機制難恢復

兩國關係的一個令人擔憂的方面是長期中斷的軍事對話。儘管美方近期試圖與中國疏通溝通管道,但北京似乎興趣不大。本月初,中國防長李尚福拒絕與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香格里拉對話期間舉行場邊會晤。

坎貝爾周三表示,相信布林肯將強烈主張這些溝通渠道的必要性。「它們是成熟、強大的軍隊互動的方式,而避免建立這些關鍵溝通渠道的風險太高了。」

葛來儀特別指出:「最重要的是恢復《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協定》(Military Maritime Consultative Agreement, MMCA)。這是討論意外事故,僥倖避險,接近碰撞情況的機制,這一會議已經有十八個月未召開了。這是最棘手的,考慮到中方空中和海上的操作是多麼地強勢而危險,這既包括台灣,也包括南海。」

不過,鄧聿文認為,要實現進一步交流,中方首先會要求解除對中國防長李尚福的制裁,但目前可能性不大。

美國智庫哈德森學院高級研究員、退役空軍准將斯伯丁(Robert Spalding)說:「真正有作用的會議是當拜登和習近平會面時。坦率講,這與層級更低的軍事將領和我們的防長會晤無關。」

台海戰爭風險依然不算高

目前,兩岸形勢持續緊張。康達日前回應媒體稱,預料布林肯訪華將會重申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是美國的持久利益。

「(台灣海峽)戰爭的風險是比幾年前升高了,但我認為依然不算很高。」葛來儀指出,美中雙方都沒有開戰的意願,尤其是俄烏戰爭讓中國看到,他們還遠沒有為一場重大的軍事行動做好準備。「失敗可能導致在國內削弱習近平的力量,並有可能削弱中國共產黨。習近平不太可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16/191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