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無解!面對北京,西方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

在華「歐洲商會」發表的報告封面《脫鉤:拆斷全球化的聯繫和補訂》(Decoupling: Severed Ties and Patchwork Globalisation)。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6月13日表示,試圖與中國脫鉤將是「災難性的」,美國與中國應當強化彼此的經濟聯繫以便雙方都得到好處;美國跟中國打交道應當尋求去風險而不是脫鉤。在許多觀察家看來,耶倫的這番話是最新的例證,顯示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及其工商界還在探索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風險和威脅。

與中國打交道時的根本問題

中國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時,西方國家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視為國際社會發展經濟、推進民主、維護和平的一個好機會。

隨著中國藉助加入世貿組織獲得經濟大發展,不但沒有變得更加政治開放,反而變得更加理直氣壯地推行專制,並越來越咄咄逼人地挑戰當今國際和平秩序,中國又成為西方工業化民主國家眼中的風險甚至威脅。與中國脫鉤或去風險的主張由此在西方國家政府之間和民間應運而生。

鑑於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應對當今中國成為西方國家不得不面對的難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6月13日星期二在美國國會作證時有關中國的說法可謂西方高級官員對這個問題的典型的說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耶倫在國會眾議院公聽會上的發言所做出的匯總性報導是:

「財政部長詹妮特·耶倫說,跟中國維持關係符合美國最大的利益,儘管她說需要『提出』在中國發生的那些有記錄的侵犯人權事例報告以及(中國)成問題的貿易政策。

「她星期二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上說,『我們確實有需要解決的關切,但脫鉤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她接著說,美國人購買在中國可以更廉價地生產的商品從而『大大獲益』,而中國也同樣從美國出口產品中獲益,而這也有利於美國經濟。

「她強調說,這就是為什麼停止跟中國進行貿易將是『災難性的』。『去風險?很好。脫鉤?絕對不行。』她這種說法回應了上個月(發達工業化民主國家)七國集團領導人在日本舉行峰會時所發表的聯合聲明。」

耶倫的上述說法也是當今很多西方國家領導人或政府發言人的說法。但許多批評者指出,西方似乎還沉浸在一廂情願的幻想中,還在天真地幻想中國共產黨政權會跟西方民主國家一樣,在跟其他國家打交道時會把本國人民的福祉,把本國經濟利益放在思考的優先地位,但中共政權以及其他專制獨裁政權從來都是把自己的政權安全(即獨裁的權力)放在首位,經濟利益可以隨便犧牲。

批評者為此指出的證據包括,中共只是為了彰顯其政權的權威和所謂的英明性和優越性便堅持實行了三年的所謂防疫清零政策,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經濟災難,顯示了中共政權並不在乎經濟,也不在乎中國公眾的死活。再例如,中共當局擺出要攻打台灣的姿態並頻頻通過軍艦飛機逼近台灣發出威脅。這些做法明顯損害中國的經濟利益,就像是俄羅斯普京政權攻打烏克蘭損害俄羅斯經濟利益一樣,但中共當局樂此不疲;因此,繼續指望通過跟中國貿易追求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無異於與虎謀皮。

西方國家並非那麼天真爛漫

西方國家政府及其領導人在跟中國打交道、尋求跟中國合作一起發展經濟的時候是否有過於天真、過於不了解中國實際情況、不了解中共政權的本質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在西方國家也被經常提出,而且時常被大聲提出,以至於德國總理朔爾茨在2022年11月訪問中國時不得不為此做出一番詳細的解釋和表白。

在訪問中國的前夕,朔爾茨總理在美國專門報導政治新聞的網站政客(Politico)上發表文章,力圖展示他和他的政府跟中共當局打交道的時候並不是個一竅不通的糊塗蟲。朔爾茨文章的頭幾段是:

「自從我的前任(默克爾)訪問中國以來,長長的三年過去了。三年裡,在歐洲,在東亞,當然,在中-德關係中,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和風險增加了。三年裡,全世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方面是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一方面是因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並由此對國際秩序、對我們的糧食和能源供應、對全世界經濟和物價造成嚴重影響。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樣的訪問會晤是不可能的,因為有疫情,還因為北京採取了嚴厲的措施試圖控制疫情。因此,(與中共領導人進行)直接的對話現在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正是在『一切照舊』不再是一個選項這樣的大環境下,我要訪問北京。

「我要帶著五點思考啟程踏上旅程。第一,今日中國已經跟5年前或10年前的中國不一樣了。中國共產黨剛剛結束的代表大會的結果是毫無含糊的: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忠誠宣誓比以往的中共黨代會占據了寬廣得多的空間。對國家安全即對共產黨體制穩定性的追求以及對自力更生的追求在未來將更為顯著。在中國發生變化之際,我們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也必須改變。...」

朔爾茨總理在政客網站上發表的文章標題扼要地提出了他和他領導的德國政府跟中國打交道的新思路——「我們不想跟中國脫鉤,但也不能過分依賴」。

6月14日,德國公布首份應對日益增加威脅的國家安全戰略。這份76頁的文件指出,在可見的將來俄羅斯是最大的安全威脅,並主張對中國採取平衡的應對策略。美聯社報導說:「德國政府也正在制定一份專門對中國的戰略;朔爾茨拒絕說它什麼時候會發表。他對記者說,『我們準備好的時候就準備好了』。」

去風險:剪不斷理還亂

由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中國已經融入全球經濟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跟許多國家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聯繫,跟中國脫鉤會給各方造成重大損害,因此,不要脫鉤但要去風險成為當今西方國家的一種共識。

然而,去風險也面臨諸多難題。美國報導工商新聞的福布斯雜誌6月12日發表該雜誌資深撰稿人洛倫·湯普森的文章以微軟公司在中國為例,展示了西方大技術公司試圖在中國這樣的一個國家謀發展對美國、對全世界構成的安全風險。

湯普森的文章指出,微軟公司從1992年起就開始採取種種措施在中國謀發展。文章說:

「假如中國是一個正常的國家,上述的舉措或許都可以被認為是典型的增加市場份額的戰略。但中國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中國越來越象是一個集權獨裁政權,跟美國競爭全球影響力。中國威權行為的一個方面是國家網絡安全法,規定中國政府可以獲取在中國銷售的技術公司產品的原始碼和其他專有詳細信息。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2003年3月5日報導說,微軟公司把它的使用廣泛的視窗作業系統的原始碼對中國政府敞開。視窗系統隨後被用於對其他國家的多種資產進行網絡攻擊,其中包括最近攻擊美國的基礎設施。根據中國的網絡安全法,微軟公司可以被要求(向中國政府)展示其產品軟體的一些高度敏感功能,例如加密密鑰。

「這種要求也對中國國內的公司實行。例如,(經營電商平台的)阿里巴巴公司受到懲處,因為它在向中國政府報告之前就向阿帕奇公司透露了該公司的原始碼當中的一個漏洞。不幸的是,中國政府可能利用這種第一時間報告來支持它自己在全世界進行的網絡攻擊活動。微軟公司在其《2022數碼防務報告》中表示了這一擔憂:——

許多來自中國的攻擊都得益於中國能發現和編譯「零日漏洞」,即電腦安全業界先前所不知道的獨特的、沒有得到修補的漏洞。中國收集的這種漏洞在中國實行一項新法律之後看來已經增加。該法律規定在中國的實體要向政府報告它們發現的軟體漏洞,然後才能跟其他實體分享其發現。

「換句話說,微軟為了它在中國的市場同意幫助中國使全世界的信息系統易於受到攻擊的努力。由於微軟產品無處不在,而且中共當局規定它對微軟原始碼和潛在漏洞有獨特訪問權限,因此這些漏洞很容易被國家支持的黑客武器化。」

微軟等西方技術公司為了贏得、保持或擴大在中國的市場而跟中國政府合作,給全世界網際網路帶來威脅的報導近年來時常出現。早些時候,監督中共當局網絡信息封鎖和操控的組織GreatFire.org發表報告說,微軟、蘋果、Mozilla等技術公司的瀏覽器都將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作為系統內置默認可信任的證書,使中共當局得以「中間人攻擊」的方式多次對谷歌、微軟、蘋果、雅虎網站發動大規模網絡攻擊。

在經貿、技術、網絡高度融合的今日世界上,不脫鉤,同時又要去風險,這似乎是一道無解的難題。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18/191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