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對皇帝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底氣

作者:

北宋政和二年,宋徽宗派了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宦官譚稹去河東負責邊境防務的事務。結果譚稹回來述職的時候,帶回來一件古董,據說是從晉州(今山西臨汾)民間收的。

這個東西的材料,有點像石頭,也有點像銅,顏色黑里透紅,大概一尺來長,一寸多寬,兩三分厚,一端是個圓頭,一端是方的,兩頭都是光滑的,圓頭兩邊橫出兩個雲氣形狀的尖尖,中間刻著上古篆文。譚稹覺得自己才疏學淺,辨認不出來這是什麼東西,於是就把他獻給了宋徽宗。

宋徽宗把這個古董交給了宰相蔡京,讓他組織一個專家團來鑑定一下。

蔡京非常榮幸地接過了這個任務,然後召集了一幫大名鼎鼎的人物組成了一個專家鑒寶團,名單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幾個人:左僕射何執中、知樞密院事吳居厚、門下侍郎余深、中書侍郎劉正夫、尚書左丞侯蒙、尚書右丞鄧洵仁。

十月十八日,這一幫北宋末年最大的大佬們經過反覆對比之後,得出一個非常驚人的結論:這個東西不得了,這是當年大禹治水成功之後,堯帝賜給他的玉圭,專用名詞叫元圭,寓意大功告成。

宋徽宗是一個文藝青年,文史造詣還是相當深厚,不是那麼一個好蒙的人,需要給他說出個子丑寅卯才能交差的。

於是,專家鑒寶團殫精竭慮,找出了以下幾條理由:

第一,堯帝就是晉州人,大禹也在平陽工作和生活過,所以元圭出現在晉州是合情合理的;

第二,這個元圭上圓下方,正好代表了「天圓地方」的理念,圓頭這一端有雲紋,代表天成,方頭這一端光滑無紋飾,代表地平,合起來就是天地之道;

第三,《舜典》裡面說,堯帝建國的時候,天下有十二州,他冊封了十二座山,制定了十二章紋飾,說明他特別喜歡十二這個數字,現在這個東西正好十二寸,非常符合堯帝的習慣;

第四,古書上說,堯帝賜給大禹的元圭材料、形狀、色澤都跟現在發現的一模一樣,就連元圭兩側雕刻的十二座山都清清楚楚,所以可以確定是元圭無疑。

這四點鑑定意見出爐之後,專家鑑定團又給出了一個總結陳詞:「陛下即位以來,奉行堯禹之道,九族敦敘,任賢使能,百姓昭明萬邦協和。所以陛下感動了上蒼,特地降下元圭來獎勵陛下。臣等雖然沒能親身經歷堯舜的時代,但是千年之後能夠感受堯禹的寶物,也就等同於親身經歷了堯舜盛世,這實在是臣等的福分啊。」

這番馬屁一拍,宋徽宗簡直開心到爆炸。既然這麼多有識之士都覺得這是元圭,那就一定是元圭了;既然大家都說這是堯舜盛世,那就一定是堯舜盛世了。

宋徽宗下令,準備搞一個盛大的儀式,接受上天賜予的元圭,然後大赦天下、賞賜百官。

消息傳出去之後,蔡京等人大喜過望,開始張羅著各種慶典活動,晉州守臣呂公雅一看不樂意了,這玩意兒明明是譚稹從他的轄區里弄到的,結果現在搞得他吃屎都沒趕上熱乎的,太不科學了。但是東西已經交上去了,而且已經鑑定為天下至寶,他也不可能憑空再去弄一個對等的寶物出來搶戲。

想來想去,呂公雅給宋徽宗上了一個奏摺,說他在晉州的一塊大石頭上發現了一片很像文字的花紋,仔細一辨別,竟然是四個大字——天正堯端。

宋徽宗當然很開心,將呂公雅也一併賞賜,然後下令在當年冬至時舉行受圭大典,派宰臣祭拜天地,親王祭拜宗廟,禮部尚書奏告社稷,忙得不亦樂乎。

第二年十月三日,宋徽宗專門下詔書,說今後每次冬祭的時候,都必須手持元圭祭拜上帝,形成定製。

那麼,這個東西真的是大禹的元圭嗎?但凡有點常識和良知的人都知道,這玩意兒絕不可能。

但是為什麼這麼多大人物組成的專家鑒寶團會睜著眼睛說瞎話呢?因為他們有底氣。

這個底氣就是能夠決定他們命運的宋徽宗希望這個東西是真的。

宋徽宗要證明章惇當年對他「輕佻不足以君天下」的論斷是錯的,要證明自己這些年來的豐亨豫大是成功的,要證明自己是深得萬民擁護的,要證明自己是走在堯舜之道的正確道路上的,當然就希望天降元圭。

既然宋徽宗希望是真的,那就是真的好了。

於是,這麼一出荒唐的鬧劇就這麼發生了。

一百零四年前,宋真宗搞天書現世的時候,還有孫奭等人潑冷水,說:「老天連話都不會說,怎麼會寫信?」

而等到宋徽宗天降元圭的時候,朝中無一人表示反對,連沒趕上趟的呂公雅之流,也要想方設法在這場鬧劇里分一杯羹。

不知道是可悲還是可嘆。

2023-06-19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讀宋史的趙大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20/191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