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吳芳銘:美印的合作架構:合美、疏俄、抗中?

作者:
美國為落實地緣政治戰略尋求印度的合作,為同非軍事盟友分享敏感先進的軍事技術來捆綁印度,目的不難猜想,在於使其逐步擺脫對俄羅斯武器的依賴,並強化美印的合作,冀望共同劍指中國,邁向「合美、疏俄、抗中」的國際政治戰略。當然,印度借力華盛頓的印太戰略,也是想要實現其自身的戰略利益。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自2014年上任以來的第6次訪美以來,首次升級至「國事訪問」的高度。(美聯社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甫結束至美國的國事訪問,這是2014年上任以來的第6次訪美以來,首次升級至「國事訪問」的高度,享有這個規格的,在美國拜登政府至今只有3個人,除了莫迪以外,首位是2022年12月訪美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其次是韓國總統尹錫悅在今年4月的訪問。

拜登十分看重莫廸的到來,不僅安排莫廸對美國國會兩院聯席會議的演講、舉行國宴招待,雙方也簽署超過十多項交易與協議,涉及軍事協議、關鍵技術、太空探索及商業投資等多個領域,並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和橋水創始人達利歐(Raymond Dalio)會晤,兩位企業巨擘均表達投資印度的意願。

同時,具有觀察指標意義的是,近期為遏制中國崛起的「矽戰」及其「去中國化」,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矽幕」也將在印度落地。晶片大廠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宣布投資超過8億美元,在印度建立半導體組裝與測試工廠;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亦宣布,在印度創建一個新的半導體商業化和創新公司;晶片製造商泛林集團(Lam Research)表示,要在印度為6萬餘名工程師提供培訓。

在關鍵的國防武器協議上,同意印度採購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兩國合作生產第二代輕型戰鬥機「光輝」(Tejas)F414渦輪引擎,以及簽署新防務協議,允許美國海軍艦艇在印度造船廠進行大型維修等,軍售規模達到30億美元,足以說明印度是美國積極拉攏的重要戰略夥伴。

美印關係是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人口剛攀上世界第一、正在崛起中的印度,是地緣政治中頗有潛力可牽制中國的戰略夥伴。但印度和鄰國巴基斯坦長年處理矛盾中,美國在歷史上持支持巴基斯坦立場,提供F-16等軍售給巴基斯坦;而印度則與俄羅斯關係密切,在軍備上依賴俄羅斯,呈現歷史傳統的慣性。

長期以來,俄羅斯一直是印度最大武器供應國,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的國際軍售報告,2017年至2022年,印度武器進口金額為183億美元,其中俄羅斯占了85億美元,約46%。

美國為落實地緣政治戰略尋求印度的合作,為同非軍事盟友分享敏感先進的軍事技術來捆綁印度,目的不難猜想,在於使其逐步擺脫對俄羅斯武器的依賴,並強化美印的合作,冀望共同劍指中國,邁向「合美、疏俄、抗中」的國際政治戰略。當然,印度借力華盛頓的印太戰略,也是想要實現其自身的戰略利益。

但是,單憑拜登與莫迪的「交易」,仍不足以窺得印度對外關係的全貌。自俄烏戰爭以來,印度靠進口俄羅斯原油大賺中間財。能源貨運追蹤機構Vortexa指出,印度5月份進口俄羅斯原油再創紀錄,進口量創下196萬桶/日的歷史新高,超過從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和美國等4大原油供應國的綜合進口量174萬桶/日。

今年5月俄羅斯石油進口量占印度原油進口總量的42%,購買量驟增22倍,對比2022年1月,印度對俄羅斯的依賴度還不到2%,幾乎全部石油進口量全然仰賴中東。自俄烏戰爭後,全球第3大石油進口國印度大舉採購俄羅斯打折的原油,再加工石油產品轉售給西方國家,大發利市。如Kpler資料顯示,歐洲4月份從印度進口的成品油飆升至36萬桶/日以上,僅次於從石油出口大國沙烏地阿拉伯的進口。

莫廸的外交政策是「多向結盟」(multi⁃alignment)和「多極格局」,採取不要「限制性的結盟」策略,在各種相互矛盾的風險中,巧妙地平衡各種關係。這是典型的以印度國家利益至上的戰略自主,從現實主義來擴大自身的國際地位。

從俄烏戰爭可以窺見印度戰略自主的運用。自戰爭爆發後,印度從未支持過任何譴責俄羅斯侵略的聯合國決議。莫迪只呼籲結束戰爭,對普京說「這個時代不是戰爭的時代」。另外,在歐洲和美國實施的制裁框架里,也沒有印度。

其次,在面對北京的態度上,也可見新德里的巧妙心計。自2016年以來,在旨向抗衡西方影響力的上海合作組織,莫廸總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肩並肩。另一方面,印度與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組成四方安全對話(Quad),而北京將這一機制視為敵對的夥伴關係。

巴哈·杜特(Barkha Dutt)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專欄文章警告說:美國朋友們,別再天真了。印度永遠不會成為你們的盟友。不要期望印度在外交上采「一夫一妻制」,在國家利益需要下,印度會與俄羅斯、伊朗甚至是中國調情。

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在其《印度之道:在不確定世界中的戰略》(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中,提出印度外交的具體戰略,或許是印度國際戰略自主的好註腳。他說印度的策略是:交好美國、應對中國、深耕歐洲、安撫俄羅斯、調動日本、整合鄰國、影響更廣泛的周邊、擴大傳統的支持者;並認為,中國是印度外交的「麻煩製造者」需要管理,而其他大國都是印度可力借的力量。

印度對美國的印太戰略實質上,看似維護印度的「戰略自主」,本質上卻是一種「戰略模糊」,在世界權力轉移過程中和大國競爭形勢的不確定狀態中不站向任一邊,從而保留戰略選擇的空間。

諸如印度在吸收澳大利亞加入美日印關於馬拉巴爾海上(Ex Malabar)聯合軍演議題上有所保留,就是擔心美日印澳機制過早演化為軍事同盟。不過,印度的「印太構想」並未影響印度與美國雙邊戰略合作的日益緊密以及美日印澳國協調的不斷深化,印度與美國「印太戰略」保持距離,主要還是想以戰略模糊來避免在中美戰略競爭中過早選邊站。只是隨著中美戰略競爭日益加劇,印度在中美間對沖的空間正被不斷壓縮。

情勢仍在變化中,近日印巴在喀什米爾的軍事衝突是否擴大,也將牽動各國的態度。另外,巴基斯坦和中國關係密切,而印度與美國交往,近期中印邊界糾紛和俄烏戰爭正在加速印度對外關係的轉變。

「印度崛起」的大國夢及複雜而不斷變化的國際與地緣政治的巧妙平衡如何持續操作,正在考驗莫迪外交平衡的蹺蹺板,會從傳統的「不結盟」走向「結盟」,或是「戰略模糊」演化為「戰略清晰」,值得觀察。

印度和土耳其化地緣政治為優勢及秉持國家利益優先的戰略自主,在鷸蚌相爭的國際競爭中獲取更多的利益,提升自身的國際地位,頗值得我們省思。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04/192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