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40℃高溫天氣,逼瘋電動車主...

—高溫天氣,逼瘋電動車主

夏天來了,在長沙從事新能源車汽修的孔山,最近明顯感覺到來修空調壓縮機的車主變多了。端午以來,多地明顯升溫,高溫爬升至40℃,開車出行需要空調續命,「使用頻率變多,自然就容易壞」。

科萊威的車主齊佩岐下班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車空調不製冷了,「本來還以為天太熱需要等會兒才能製冷,等了半個小時,空調風很大,但是吹熱風,大夏天真的很心塞,而且當時車才買45天。」

比亞迪海豚車主徐九一直很喜歡自己的車,然而最近溫度升高才發現「這車空調反射弧有點長,車裡溫度遲遲降不下來」。

除了空調的問題之外,近幾年,全景天幕在眾多電動汽車上流行,一到夏天,全景天幕便「炙烤」著車主們的頭皮,「頭頂像是有個移動的電熱毯」。坐進車裡的一瞬間,來自全景天幕的直射陽光可能會讓人的好心情瞬間全無,畢竟在夏天,越熱越容易生氣。

如果說不停在地下車庫或者樹蔭下面,車內溫度甚至可能爬升到70℃。這種情況下,上車之前就需要提前打開空調或者駕駛室過熱保護模式。

除此之外,多位車主也表示夏天開空調的時間增加,再加上開啟了座椅通風等功能,續航縮減更加明顯,充電頻次有所增加。如果正好家裡沒有充電樁,大熱天還要去戶外找充電樁,「真不知道該在車裡還是在車底」,畢竟這是一件又熱又危險的事。

最近,有特斯拉車主說自己的車突然當機,車門無法打開,最後硬拉把手推開縫隙逃出來,「差點悶死」。之後便有網友表示,以後開車還要隨身攜帶剪刀和錘子,防止被困。

進入夏天,成熟的車主們已經準備好隔熱膜、遮光簾、遮陽板等一系列設備了,而沒有準備好的車主還在要連結。

全景天幕:始於顏值,終於高溫

如果要盤點夏天開車出行的痛苦,那一半以上的痛苦來自全景天幕。

寧哲發誓夏天再也不打新能源車了,「夏天不想走路選擇搭計程車,但差點熱死在全景天幕的新能源車上,最後選擇下車繼續坐地鐵。」

而對於廣大的電動車車主來說,對全景天幕的感情更複雜。

車主們選擇全景天幕的開始,都有一個浪漫的期待,看晴空萬里,看漫天星河。

然而現實中的全景天幕,風景與熱浪並存。有人近距離看到過車頂的簇簇繁花,就有人撐著遮陽傘卑微求生。如果買到好用的遮陽板,那社交媒體的評論區必然會被「要連結」的聲音攻占。

打算買婚車的吳樂最近在集中試車,她跟深途分享了一次試車的經歷。在一個36℃的午後,她試駕全景天幕的比亞迪海豹,上車的一瞬間,「車內的人和車外的人都沉默了」。在試車之前,車已經停在露天廣場許久,車內積聚了一天的熱氣,而頭頂的全景天幕就像是一個加熱中的電熱毯。吳樂只好勉強撐著傘在裡邊試一下,最終她沒有選擇這輛車。

曾經的全景天窗或天幕,是豪華車的配置。如今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全景天幕的價格被打下來了,成為眾多暢銷新能源車的標配,

特斯拉、蔚來、小鵬、比亞迪、嵐圖等品牌,都將全景天幕作為一些車型的賣點。

然而浪漫止於高溫,全景天幕在夏天的代價是隔熱膜、遮陽簾、遮陽板,但一頓操作下來,浪漫也所剩無幾。也有的車型的天幕玻璃支持智能調光,但是在高溫之下,一些車主表示並沒有明顯效果。

特斯拉model3的車主周林對深途表示,「夏天沒有裝遮陽板的話真遭不住,熱量明顯能傳遞到頭頂,並且我座椅調到最低離頭頂還有一拳多的距離。有幾次女性朋友坐我的車,上車都想打傘了。」

吐槽完不可開啟的全景天幕,可以開啟的全景天窗也同樣需要遮陽板。

比亞迪宋的車主琦玉還記得買車時銷售說,「夏天在野外打開全景天窗就可以看星星」。但實際上,在夏天,尤其是夏天的下午,手往天窗那一放就能感覺到流動的熱浪。琦玉說,他貼了隔熱膜,拉上遮陽簾,也還是熱。為了不讓上車就像上蒸籠一樣,只好又入手了天窗遮陽板、前擋遮陽板,這才好一點了。

畢竟對於大多數通勤的打工人來說,長久的舒適駕駛比偶爾一次的看星星來得實在。

眾多車企也貼心地為全景天幕的車型提供了防曬配件,但基本都是需要額外付費的。以特斯拉model3為例,玻璃車頂遮陽簾官方售價710元,並不便宜。因此,許多車主選擇在電商平台入手遮陽板。在電商平台,該品類的商品一到夏天銷量就暴增,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當初買車也是為了遮風擋雨,但是沒想到還要戴著遮陽帽。在用車上,大家把悶、熱、曬幾種不同的感受都體驗了一遍,「並且冷和曬可以同時存在」。

蘇歆對深途說:「這種感覺很奇怪,車裡開了空調很冷,但感覺依舊很曬,冷和曬不一樣。」自己平時開車頻率也不高,一旦夏天要開車,就要全副武裝,遮陽帽、防曬衣必不可少,「平常家屬開得多,已經曬得烏漆嘛黑了。」

續航:「冬天打折就算了,夏天也打折」

除了曬這種夏天出行難以避免的亘古難題,面對新能源車這種還在發展中的事物,人們開始有了新的為難,比如空調很難調到舒服的角度和溫度,在冬天續航縮減的「電動爹」,夏天續航同樣會縮減。

周林也覺得空調有一些問題,「隱藏式的空調出風口角度調整非常有限,沒有辦法完全避免吹到人身上,吹久了不好受,因此空調的風也不敢調太大。」

在夏天,續航縮減的情況不同程度地出現在各品牌的各車型身上。尤其是對於使用時間較長的電動汽車,續航縮減則更加明顯。

有業內人士表示,動力電池在使用過程中衰減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新能源車消耗測試有三個標準,不同的標準之下,衰減程度也不一樣。目前標準下車企標註的續航里程為常溫下的數據,並沒有標註低溫和高溫下的。同時,根據車主們的使用習慣、使用場景的不同,相同的車型在續航上也有差異。

李揚買比亞迪E2兩年了,以前沒有明顯感覺到電池衰減,但這個夏天,感覺很明顯。本來405km的續航,現在只有290km左右。開了兩年,這個續航縮減程度直接讓他「粉轉黑」。

佳爾三年前入手了續航670km版的小鵬P7。在夏天,開座椅通風,空調調至24℃,再聽一下音樂,滿電的續航一般只有450km左右,「雖然沒有冬天嚴重,但是也會縮減。」

不過,有實測數據顯示,這款車在2020年夏季時,續航就打七折左右。2022年時,多位小鵬車主表示OTA(汽車遠程升級)後,續航下降明顯。

同樣是小鵬P7的車主,吳克發現自己的車夏天的實際續航一般要打六折,不過她本來對續航的期待就不高。她告訴深途,「買電車前就有心理準備,有些寫著很高的續航本來就不信。並且電車只是在市內開,裝了充電樁也方便,所以也沒啥影響。」

有車主在這個夏天入手新車,一開始就遇到了續航大幅縮減的問題。河南安陽的何倩二十多天之前去鄭州入手了一台哪吒V,官方續航401km,但實際開下來,往往只有兩百多。因為還是新車,她決定去找售後,售後表示這種情況就是正常的,但何倩對這個續航非常無語,還在和售後僵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黑貓投訴平台,就有超30條數據投訴哪吒汽車的續航問題,且涉及車型多為哪吒V。

夏天開電動車會更不安全嗎?

除了上述問題,夏季高溫,新能源車的安全是大家廣泛關注的問題。

以特斯拉為例,多位特斯拉車主表示,自己在夏天一般都會打開駕駛室過熱保護模式,畢竟夏天室外溫度也比較高的時候,車內的溫度能達到60℃以上。

廣東韶關的零跑T03車主松松告訴深途,進入夏天后,她的車就開始充不滿電,本來403km的續航實際只能充到380km左右。更加難受的是,自己家地下車庫目前還沒有安裝充電樁,所以要在大熱天去戶外找充電樁,擔心太熱戶外充電不安全,松松一般選擇早上或者傍晚出去充電。

近期,「浙江義烏一輛嵐圖追光起火5次」的視頻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於是有燃油車的車主表示,「以後停車不停在新能源車旁邊了」。

事件之後,義烏某消防隊還特地開展了新能源汽車火災應急處理能力相關的培訓。

作為新事物,新能源車自燃更能廣泛引起人們的關注。其實並不是新能源車的起火率就高於燃油車,純電車型和混動車型的起火率也不同。

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在2022年發布了當年第一季度全國火災數據,其中接報各類交通工具火災1.9萬起,新能源汽車640起。也就是說,2022年一季度平均每天發生7起新能源車火災事故。但截至2022年3月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891.5萬輛,算下來新能源汽車起火概率約為萬分之0.72;而此前公安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燃油車的起火率在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二之間,新能源汽車的起火率低於燃油車。

美國汽車保險推薦網站Auto Insurance EZ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當前市場下,純電動車的起火率僅是燃油車的1/60,是混動車型的1/140。相比而言,混動車型的起火率是燃油車的兩倍多。

一進入夏天,多地交警發布了新能源車充電安全指南,比如儘量避免高溫暴曬後立即充電,避免在雷雨天露天充電,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充電樁,在充電時儘量不要加重電池內部負荷等。

汽車行業分析師、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對深途表示,目前尚未有數據表明,夏季交通工具起火的概率要高於其他季節。只是從動力電池的原理上分析,夏季散熱慢,需要更長的冷卻時間。整體來說,新能源車自燃的概率挺小的,車主也沒有必要自己嚇自己。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車主可以對車的構造儘量熟悉,如果遇到一些緊急情況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結語

夏天出行確實比別的季節更需要勇氣,高溫「炙烤」下的人和車都更容易有脾氣。多位車主分享了「全景天幕曬頭皮」的故事,也因為續航縮減而吐糟。

但是吐槽歸吐槽,全景天幕「買個遮陽板可以解決」。在別的季節,自然光還是很讓人心情舒暢的,甚至有些時候,可以看到色彩豐富的天空。

另外,也有一些車主表示,續航縮減對於日常通勤的人來說,影響不是很大。相比上車之後開空調等車內降溫,現在多數新能源車在手機APP上就可以提前打開空調降溫,這個功能已經讓很多人難以拒絕了,還有電動車的使用成本真的要底很多。

當然,如果車企們能努力解決掉這些問題的話更好,這樣車主們就可以優雅地過夏天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孔山、徐九、寧哲、吳樂、周林、琦玉、蘇歆、松松、佳爾、李揚、何倩、吳克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鈦媒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04/192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