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挖中國牆角 這兩家俄羅斯公司想幹啥

俄羅斯技術集團旗下公司施瓦貝控股

2023年7月5日,路透社報導,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稱,準備提高鍺產量。

很遺憾,消息是真的,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明確表示將會增產,負責增產的是該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施瓦貝控股,該公司是俄羅斯主要的光學產品和電子元器件供應商。

施瓦貝控股基本上聚合了俄羅斯的所有光電產業相關企業,目前每年生產約20噸的鍺,其產能利用率大約為30%,旗下所有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的話,每年可以生產60-70噸的鍺。

其旗下的鍺產品線中,包括拋光鍺產品,鍺基板,鍺光學毛坯等基礎原材料和諸如無氧紅外光學玻璃,線槽衍射光柵,螺紋衍射光柵,反射式衍射光柵等元器件。

中國每年生產鍺約70噸左右,俄羅斯開足馬力生產的話,替代中國的出口份額是完全做得到的,還可以趁機出口一波元器件,提升俄國鍺產業在價值鏈上游的位置。

施瓦貝控股方面對此的解釋是「為了在中國加強出口管制的情況下,滿足俄羅斯國內的生產需求」。當然,這種說辭顯然是公然扯謊,因為全球每年的鍺產量約為130噸左右,中國出口的份額占其中6成,其中大部分產能都被東亞地區的光學和半導體產業鏈吃下,而俄國自身的光學和半導體產業極端落後,每年消費的鍺產量微乎其微,這也是俄羅斯的鍺產業一直以低產能運轉的主要原因,俄國自己的國內需求根本吃不下60-70噸的鍺,俄羅斯把這麼多的鍺生產出來,除了出口外沒有第二種可能。

另外施瓦貝控股旗下的諸多企業,與美國,德國,瑞士等國很早就建立了深度的業務往來,其合作歷史非常悠久,例如烏拉爾光學儀器廠,其自1992年就開始與美國方面的企業合作生產精密光學設備和測量儀器,雙方的業務往來極其密切,以至於雖然烏拉爾光學儀器廠也為俄軍提供技術設備,但其部分業務卻被豁免於美國商務部的制裁名錄之外,成為為數不多的沒有被美國完全制裁的俄羅斯軍工企業。

再比如同樣是施瓦貝控股旗下的新西伯利亞儀器製造廠,這家曾經隸屬於蘇聯國防工業部的企業同樣也是在1992年就開始與美國企業合作生產掃描器和光學設備了,另外其金屬材料和元器件供應在美國也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施瓦貝控股旗下的多家企業與美國的合作歷史長達30年以上,雙方增加業務規模和金屬產品的出口是非常簡單的工作。

除了鍺外,中國此次宣布管制的另一類金屬製品——鎵,也同樣在俄羅斯的增產範圍內,俄羅斯最主要的鎵生產商是俄羅斯鋁業集團,其每年可以生產約6噸鎵,這個產量不高,不過俄羅斯鋁業集團也已經表示將提升鎵的產量。

至於俄羅斯為什麼宣布增產鍺,很簡單,為了錢啊,不然還能為什麼?

與國內俄友們一廂情願的理解不同,俄羅斯與中國並不是什麼盟友,它並不會主動配合中國的制裁措施,對於俄國人來說,既然中國人讓出了市場,而他們剛好有能力填補,那入場填補市場空白就是非常合乎邏輯的事情,這沒什麼難以理解的,郭德綱說過,說相聲的盼著死同行嘛。

有人說,這麼做是為了提升原材料產品的價格,用增加生產成本的方式威脅西方。

俄鋁集團

這說法可真是一點基本的經濟常識都沒有,充分證明了某些俄友要大棋不要大腦的特徵,原材料價格攀升的結果是生產企業會把增加的成本轉嫁到消費市場頭上,原料上漲—成品上漲才是正常的商業邏輯,生產商怎麼可能自己把新增成本吞下去?

而消費市場是伴隨著全球經濟大循環共同承擔,所有人一起消化,誰也跑不掉。

這事最大的意義是啟示了我們,在全球化時代,嚴格意義上的封鎖和制裁在事實上是行不通的,美國和日本對中國的限制出口其實並無現實意義,只要真的想買,有的是辦法可以買得到,他們的制裁措施只是給國內一個交代而已。同樣中國也是這樣,中國限制原材料的出口,很快就會有其它供應方填補空白,實際上美國自己也是鍺儲量大國,實在不行美國可以自己挖,不存在誰卡誰脖子的說法,那些因為子虛烏有的「封鎖制裁」而畏懼聲張國家利益的人,本質上是活在上個世紀初的活化石而已,除非你有能力徹基質理式斷絕商業活動,否則制裁不徹底,就是徹底不制裁。

其次,這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人可以當贏友,也不是不可以當俄友,但不能既當贏友又當俄友,因為贏和俄這兩件事很多時候往往是互相衝突的,任何認為贏和俄可以同時發生的人,不妨先問問施瓦貝控股有沒有照顧一下他們的國際觀瞻,配合他們的大棋戰略,或者也可以問問俄羅斯大張旗鼓慶祝「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紀念日的時候有沒有擔憂引發友邦驚詫。

最後,此事再一次證明,中俄關係含金量不高,其價值最高不超過60噸鍺,認清這一基本事實極有必要。

---------------------------------------

有人舉出statista的統計數據,表示俄羅斯的鍺產量非常有限,只有5噸,認為我給出的數據有誤,就算增加產量也無傷大雅,不會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措施形成衝擊。

這是錯的,原因是statista的統計數據存在統計口徑問題,無法使用,它只統計了精煉鍺,也就是鍺金屬的產量,而沒有統計鍺化合物的產量,更沒有統計鍺的初級產品的產量。

statista的數據一直有統計口徑混亂的問題,例如鋰,其將氧化鋰和氫氧化鋰和鋰初級產品混合統計,但是到了鋅,又將金屬鋅和鋅初級產品分開統計。

這種統計口徑混亂的局面在statista的數據中極為常見,導致其數據基本不可用。

在鍺的問題上,statista數據的問題在於只統計了鍺金屬的產量,而沒有統計鍺的化合物,如二氧化鍺,四氯化鍺,磷鍺鋅等鍺化合物的產量,更沒有統計鍺的初級產品,例如未鍛鍺,鍺碎料,鍺粉的產量。

而俄羅斯的鍺產品生產並不都是以金屬形式生產,由於冶煉工藝落後,俄羅斯生產純度達到99.9999%以上的區熔鍺錠的能力極為有限,其金屬鍺的產品質量不過關,大部分鍺產品只能以鍺化合物形式生產,或者以鍺的初級產品形式生產,而這些化合物和初級產品是無法納入statista的統計數字的,因為他們只統計了金屬鍺。

施瓦貝控股的鍺產品的拳頭產品是衍射光柵和毛坯,前者是金屬鍺,後者則多以化合物甚至碎末粗鍛的方式生產,施瓦貝控股的拋光鍺甚至是從海外進口高純度金屬鍺錠,自己進行切割拋光加工,賺個代工費而已。

在這種產品結構下,用statista的數據口徑進行統計,就容易出現只統計金屬而不統計化合物的情況,於是,俄羅斯只產5噸鍺的數據就是這麼出來的。

你說它錯吧,它也沒錯,確實俄羅斯生產的金屬鍺就這麼點,但鍺產業顯然不只有金屬鍺,二氧化鍺,四氯化鍺這類化合物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冶金工藝發達的國家更是熱衷於進口廉價的未鍛鍺和鍺碎料自己進行加工,以實現成本最低化。

statista數據的錯漏之處只要看看這個數據的其它部分就明白了,在statista的數據中,美國2021年的鍺產量低於俄羅斯,這是非常荒謬的。最簡單的辦法是看一看外國的進出口數字即可,那一年,世界上最大的鍺進口國是印度,其次是荷蘭,再次是德國。

在這一年,印度進口了最多的鍺,其中最大的進口來源是美國,其次是中國。

荷蘭進口了第二多的鍺,最大的進口來源是美國,其次是中國。

德國進口了第三多的鍺,最大的進口來源還是美國,其次是英國。

2021年進口鍺最多的三個國家最大的進口來源都是美國,美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鍺儲量國,結果美國的產量在statista的數據里比俄國還少,你們覺得這合理嗎?

美國出口量比俄羅斯大,但按照statista的數據,產量卻比俄羅斯少,俄羅斯產的多,出口的少,那麼這隻有一種可能:說明俄羅斯的半導體產業比美國發達,所以俄羅斯國內市場消化了大量的鍺,沒有多餘的拿來出口。

這顯然是荒謬的,俄羅斯的半導體產業有多落後,舉世皆知,畢竟電子管超級大國。

所以這顯然是統計口徑出了問題。

因此,用俄羅斯產金屬鍺5噸來論證其增產行為不會對中國的反制措施造成衝擊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因為這沒有把俄羅斯的鍺化合物和鍺初級產品的增產納入考量,俄羅斯由於冶金工業不發達,其金屬鍺的產量確實比較低,但不是說只有金屬鍺產品才會對中國的反制措施造成衝擊,鍺化合物和鍺初級產品一樣會對中國的反制措施造成衝擊,因為中國的反制對象無一不是擁有發達的冶金工業的國家,進口鍺化合物和鍺初級產品,然後再加工成高純度金屬鍺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難度,俄羅斯顯然也不是只會出口金屬鍺的國家。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托卡馬克之冠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09/192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