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田野里日落下,收割後的玉米杆被收集打包。
大紀元專欄作家Walker Larson撰文/唐雲舒編譯
縱觀歷史可以發現,食品價格和民間騷亂有著很強的關聯性。古羅馬詩人尤維納利斯(Juvenal)曾寫道,「人們渴求的就是兩樣東西——麵包和馬戲團」,即食物和娛樂。古羅馬的皇帝們了解糧食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因此常常免費發放糧食以取悅於民。但是當食物稀缺、人們通過勞動換不來溫飽時,內戰和革命常常會隨之而來。
博客New Security Beat刊登了一張有趣的圖表,比較了2004年到2012年期間和食品相關的騷亂與食品價格指數之間的關聯性。毫不奇怪,食品價格越高,暴亂次數就越多。
但這並不是近年來才發生的現象,古羅馬皇帝們的政策早就表明了這一點。我們回顧一下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也可以找到突顯上述關聯性的例子。歐洲人口在1715年到1800年期間翻了一番。而在人口激增的同時,政府放鬆了對國內糧食買賣的管制,使得賣家可以任意提高價格,從而導致法國民眾面臨糧食短缺問題。1775年,法國各地出現被稱為「麵粉戰爭」(Flour War)的騷亂潮,成為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的前奏。1788年冬季的嚴寒則加劇了糧食短缺問題,導致饑荒,甚至(有很多人)被餓死。
我們都知道下一步發生了什麼。當然,有很多重大原因導致了網球場宣言(Oath of the Tennis Court)、攻占巴士底獄,以及接踵而來的一系列的事件,但我們不能忽視麵包價格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它給法國災難性的政治、哲學和宗教變化埋下了隱患。
法國大革命爆發75年後、也就是美國內戰期間,發生了一次叫做「里奇蒙麵包暴動」(Richmond Bread Riot)的嚴重騷亂,其中的一個促發因素就是食品價格。1863年美國冬季嚴寒,在天氣轉暖後,道路變得泥濘不堪、無法通行,使得里奇蒙幾乎斷了糧。由於和時任維吉尼亞州州長約翰·萊徹(John Letcher)會面時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抗議者隨後襲擊了政府倉庫、雜貨店和商店,搶奪貨品。當局威脅使用武力和大炮後,才平息了事件。
又過了50年後,俄羅斯社會基層出現了類似的壓力,為布爾什維克發動共產主義革命提供了條件;而這一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其破壞性堪比法國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不力、裝備落後的俄羅斯軍隊在和德軍對壘時吃了很多敗仗,使得俄羅斯民眾和士兵士氣十分低落,俄國經濟也受到干擾。然後,在1917年那個陰冷的1月,彼得格勒(Petrograd)現名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等城市的對外交通被阻斷,導致食品和燃料短缺,進而引發騷亂。在人們處於恐懼、飢餓和絕望之際,布爾什維克黨內的「專業革命者」趁機發起推翻俄羅斯政府的行動,最終建立了共產主義政權。
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德國國內出現惡性通貨膨脹,食品價格成了當時的魏瑪共和國(Weimar Republic)的一個大問題。雖然德國沒有爆發一般意義上的起義,但阿道夫·希特勒(Adolph Hitler)和納粹的崛起,也可以說是一種革命了。像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一樣,希特勒藉德國民眾的不滿情緒攫取了權力,並且獲得了徹底改變德國所需的支持。
更近一點的例子是1977年在埃及發生的「麵包騷亂」,也證明了價格上漲和民間革命的相關性。埃及政府當時正在推行更加左傾的自由貿易經濟政策,為此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貸款。而IMF成功迫使該政府削減食品補貼,使得埃及麵包價格上漲50%、麵粉價格上漲67%。隨後,全國各地爆發騷亂和警民衝突事件,迫使政府取消漲價行動。
2007年到2008年期間,受天氣和貿易限制等因素影響,海地(Haiti)、孟加拉國(Bangladesh)和莫三比克(Mozambique)等眾多開發中國家發生糧食騷亂。而「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的催化劑之一就是高昂的糧食成本。這類例子不勝枚舉,但上面的幾個就已經足以說明這種相關性了。
我並不是說高糧價一定會導致暴亂,或者說高糧價是導致暴亂的主要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二者在歷史上有著很強的關聯性。聰明的革命者知道如何利用民眾真實存在或者設想的困難(例如食品安全問題)來點燃革命的烈火。
向不知道的人提一下,美國食品價格在2021年到2022年期間上漲了11%,在2022年5月到3023年5月期間進一步上漲6.7%。
作者簡介:
沃克‧拉爾森(Walker Larson)在威斯康星州的一所私立學院教授文學和歷史,他與妻子住在那裡。他擁有英國文學和語言碩士學位,他的作品發表在《海明威評論》(The Hemingway Review)、《知識分子外賣》(Intellectual Takeout)和他的子棧堆《哈茲爾堅果》(The Hazelnut)上。
原文:Do High Grain Prices Provide the Seed of Revolution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