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胡溫時期取消的農業稅竟被建議恢復 這不是笑話

有財政稅收常識的都知道,收稅得考慮稅基,農民的收入那麼低,顯然沒有合理的稅基。

近日,有所謂張捷專家建議恢復農業稅的話題又被人翻了出來,看了覺得很震驚。

這位張專家是哪個年代穿越過來的,不知道農業的現狀嗎?每畝地補貼千八百元,都沒人願意種,怎麼收稅?有些農村呈現空心化,留下的很多是老弱病殘幼,向誰收稅?

張專家給出的理由是「重新向農民徵收農業稅可以激發他們對責任田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收你的稅是為你好。照此邏輯,還收啥農業稅,該收「專家稅」啊!徵收「專家稅」,有利於激發張專家們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不過,為了避免誤傷專家們,我還是查了查這位張捷的百度資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乖乖,這張專家是何等人物啊!

01

百度對張捷專家的介紹,那真是天人之姿:

張捷出自晚清時稱「京東首富」的唐山張家,祖父、外祖父、父親三人均為中科院院士,被稱為傳奇學術世家。

最讓人高山仰止的是這句:

張捷家族在中國近代史上群星閃爍:晚清名士趙炳麟、署理湖廣總督趙炳言、道光十八年狀元鈕保福、湖州名士鈕承聰、民國要員戴季陶……

名人世家不算特別稀奇,稀奇的是「張捷家族」的群星里,一個姓張的都沒有。也不知道老趙家和老鈕家是不是同意這幾位名人認祖歸宗。當然,這點小小疑問,不影響張捷專家且富且貴且學術的家族自豪感。這可比江西城投的周公子自信多了。

▲張捷的百度百科介紹(圖/網絡)

家世牛,個人也牛。百度詞條顯示,「張捷以其家學傳承和傳奇經歷為基礎,創立了熵經濟學理論,以此理論解釋世界發展的規律,對於市場多次做出精準預測。」

不知道具體的家學傳承指什麼,是趙總督懂經濟,還是鈕狀元懂熵,能夠在發展很成熟的經濟學領域發明一種新理論?

更難能可貴的是,張專家還能理論聯繫實際,在房市、股市、大宗商品領域都做出了「精準的預測」。不過,這種「實戰業績」就不太「經濟學家」了。經濟學家真能實操成功的少而又少,尤其是股市、大宗商品交易這樣的金融實操,堪稱經濟學大咖的墳場。

頭頂經濟學、數學、經濟計量學三重冕的歐文·費雪直接被干破產,靠校方施捨才免於流浪街頭。火到破圈的凱恩斯也在金融市場賠了大半身家,賣了不少家傳古董才過的關。

02

凱恩斯充其量就是個中等貴族出身,家裡沒出過總督、狀元這等的顯貴——至少老凱家沒有,七折八彎的親戚家有沒有就不知道了。

他爹也就是個劍橋教授,不是院士那麼高級,老凱他爹留的遺產也不多,折合人民幣大概一個小目標。家世肯定比不過張專家,沒有張專家在投資圈長袖善舞、實力雄厚也是有可能的。

要知道專業學者要開創一種新理論,是要花費大量時間的,下海實操的精力其實是有限的。所以,拿著經濟學理論屠龍技去投資實操的正經學者,玩砸了很正常。

像張專家這樣學術屠龍技和股市王八拳雙修都能大成的,要麼是時間管理大師的天才,要麼是學術玩票的混子。

看張專家的經歷和頭銜,更像是玩票玩大、玩當真的那種。張專家的經歷顯示,中科大畢業後先後成功從事過核物理研究、半導體積體電路、信息系統及網際網路、金融投資、醫療服務、文化傳播、律師、房地產、專欄作家。

看這履歷,就是改開以來所有熱點一個沒落下的追風少年到追風中老年。轉行比切菜還勤快,跨界比跨欄蹦躂得更迅速。

▲張捷的講座(圖/視頻截圖)

但是,起點那麼高、又蹦躂得那麼遠,最後落地一個「專欄作家」,也就和我這樣家裡三代都不曾闊過的碼字工同列,就有點高開低走、前虛後實的意思了。

再看張專家的豪華頭銜,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客座教授、北京量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北京市金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環球財經》副總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教授」是客座的,「研究員」也是客座的。

原來如此。

票友比專業的唱得更好,也不是不可能。但張專家的確實不行。

03

就算今天專家教授貶值比美元通脹還猛,稍微懂點專業——不,是有點專業常識的,都不會揭農業稅這個瘡疤。張專家可能是玩票玩得很認真,卻沒玩明白的那種高級票友,才會念念不忘「恢復農業稅」這麼奇葩的玩意兒了。

談農業稅,起碼得有三農的常識。連網紅三農專家都知道,農民種地連微利都談不上,只堪用作要錢要補貼的旗號,不能真找農民要錢。但凡種地能賺錢,誰願意七辛八苦、拋下家裡老幼進城打工呢?

今天刨地的農民,大半是老幼殘跑不了、跑不動的不得不種。種地不賺錢,是農村空心化的病根子。農村都這樣了,還要向農民徵收農業稅?張專家真當「責任感」能當飯吃呢,還是當「自豪感」能發財?

網上爭議起來後,張專家似乎是明白了,出來打補丁了。可是他的解釋又看著還是不太明白。他說恢復農業稅是為了解決農補不公平云云。農補不公能靠農民交稅解決?農補沒補到農民頭上,農民吃了一重虧。還要因此繳納農業稅,再讓農民受兩茬苦,是什麼道理?

 

他大罵下鄉資本、土地承包企業,也算是「資本萬惡」轉移目標的網際網路話術基本技巧。可是,他從頭到底都沒主張對這些「萬惡資本」的收稅啊?交公糧、征農業稅的對象不還是農民嗎?

而且,中國農業問題要罵「萬惡資本」,真的有點牽強了。轉包農村土地的主力是國營農墾企業,靠國資背景和地方政府博弈能力強,賺點農補的小錢罷了。

毛病是有的,「萬惡」是真談不上。城鄉二元體製成了農村和城市市場經濟的深溝壁壘,幾乎是資本禁區了,哪有多少「下鄉資本」?繞道走都來不及。

有財政稅收常識的都知道,收稅得考慮稅基,農民的收入那麼低,顯然沒有合理的稅基。

談稅收還要考慮稅負公平。農民是中國社會各階層里最弱勢的群體,無論是收入水平還是福利保障,都是底層。無論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增加他們的稅負都是不公平的。

就算張專家一心為公,也得有起碼的稅收成本意識。目前各地財政緊張,張專家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替地方財政增收找軟柿子捏,折騰農民也是極其不明智的。別想當然地把農民的弱勢處境和稅收成本低劃上等號。

想像力限制了張專家對農業稅成本的估算,至少得懂點歷史把?出過總督、莊園、三代院士的世家子弟縱然沒有丰神俊秀的天賦異稟,總不能和地主家傻兒子一樣只看眼前吧?

04

三農問題的確網紅,也的確門檻不高。但是,門檻不高不等於沒有門檻。除了基本的常識感,還要有點基本的道德感。對弱者不能保護,起碼也不能加害。

三農問題談不到痛處,不能正視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不怪張專家。能翻箱倒櫃把「農業稅」這個大殺器翻出來,這就太破底線了。張專家要是和網紅三農專家一樣,罵罵資本之類的陳詞濫調,做點騙流量的生意也就罷了。非要不走尋常路,明目張胆坑農民,就太過分了。

作為「專欄作家」同行,我能理解張專家的心情。碼字的誰沒點流量饑渴呢?何況張專家這樣家世顯赫高起點,只混了個百萬粉的槽頭肉部位網紅,衝上頭部的動力不是我這樣知足常樂的能比的。

但是,動力再足,流量生意不是這麼個做法的。轉到私域流量拳打腳踢,悄悄把錢給賺了,打槍滴不要,那多踏實?靠收智商稅養活自己,總比公然折騰農民體面一點。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冰川思想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13/1926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