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楊威:俄引北約到家門口 中共同樣窘迫

作者: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首腦會晤後說,「北約是一個區域聯盟,但我們面臨全球性挑戰」。他表示,北京的全球野心和莫斯科對烏克蘭的戰爭需要北約、歐盟和印太夥伴之間更加緊密地合作,堅定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截至2023年7月,北約有31個正式成員國,瑞典即將成為第32個成員。(NATO官網)

7月11日至12日的北約峰會,實際決定了俄烏戰爭的最終走向,北約防線正全面推進到俄羅斯家門口。這本來是俄羅斯希望阻止的事,卻自己一手將其促成了。中共畏懼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留任。面對中共的全球野心,北約和印太盟友合作,也來到了中共的家門口。

北約的版圖再次擴大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1949年創立時,成員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葡萄牙、丹麥、挪威、冰島、盧森堡。北約要防止前蘇聯可能的軍事進攻,雙方曾經的冷戰超過40年。

1955年,前蘇聯及其衛星國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成員包括蘇聯、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東德、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1991年,隨著前蘇聯解體、東歐共產政權瓦解,華約解散。

冷戰期間,先後加入北約的成員包括希臘、土耳其、西德(1990年兩德統一後為聯邦德國)、西班牙。

冷戰結束後,前華約組織成員和一些共和國脫離蘇聯控制,但大多擔憂俄羅斯可能的侵略,紛紛加入北約,包括捷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克羅埃西亞、蒙特內哥羅、北馬其頓。

2023年4月4日,芬蘭正式成為北約第31個成員;與俄羅斯接壤的芬蘭感到了切實的戰爭威脅。瑞典也即將成為第32個北約成員。烏克蘭正迫切要求加入北約。歐洲國家中,還剩瑞士、奧地利、波士尼亞、塞爾維亞、白俄羅斯、愛爾蘭沒有要求加入北約。

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直接對峙的前線本來很小。前蘇聯共和國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加入北約後,與俄羅斯接壤,算是北約對抗俄羅斯的陸地前線,但長度較小。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土耳其與俄羅斯並不接壤,只是隔著黑海相望。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曾是北約與俄羅斯之間重要的緩衝區。芬蘭加入北約後,俄羅斯西北部的大片領土與芬蘭接壤,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直接軍事對峙的前沿陣地一下子就長了好幾倍。

俄羅斯一直極度反對北約版圖擴大,稱之為「北約東擴」。實際上,前蘇聯控制的東歐國家和共和國獨立後,紛紛選擇了「西進」戰略,無論從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考慮,靠向西方幾乎是各國不二的選擇。

近年來,北約與俄羅斯軍事對抗的強度實際在降低,北約內部一度不知何去何從。前美國總統川普川普)上任後,強力推動北約國家承諾2%的國防預算,還遭到不少非議。多數歐洲國家幾乎沒有預見到戰爭的到來。

2023年7月11日,北約各國首腦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峰會期間合影留念

俄羅斯欲吞併烏克蘭卻失去緩衝區

戰爭差不多總是伴隨著政客們的一系列誤判,有時會出現一個「意外」事件,成為導火線或催化劑。然而,俄烏戰爭似乎顯得突兀。2022年1月,俄軍再度陳兵俄烏邊境,美國頻頻示警,各國甚至不以為然,有的人還覺得通過外交斡旋就能化解危機。

俄羅斯掐住了歐洲的能源命脈,歐洲大國投鼠忌器,也不願意相信俄羅斯真會發動戰爭。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也在烏克蘭東部實施蠶食策略,俄烏之間的小規模戰事不斷。俄羅斯想吃掉與北約之間的重要緩衝區,但歐洲各國似乎缺乏警惕。

美國前總統川普曾要求德國停止與俄羅斯的北溪二號天然氣項目合作,但德國政府選擇忽略巨大的潛在危機,於是川普下令從德國撤軍,並制裁北溪二號項目,美德關係下滑。

2022年2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北京參加冬奧會開幕式,與習近平會談。普京向習近平交了多大底不得而知,但這應該是克里姆林宮開戰前的一個關鍵步驟。中美對抗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克里姆林宮認為美國要用主要精力對付中共,只要中共不放棄與美國爭霸,俄羅斯就可能得到一個天賜良機。

中共領導人大談「百年變局」時,克里姆林宮已經在謀劃真正的「變局」。普京的北京之行,至少得到了習近平政治和經濟上的支持,但習近平很可能要求普京等到冬奧會結束之後再動手。

北京冬奧會2月20日結束,克里姆林宮2月21日就下令進軍。莫斯科的一系列誤判中,最致命的應該是對俄軍實力的錯誤評估,中南海也是如此。中共自詡為「第二大經濟體」,也自吹國際影響力高於俄羅斯;但在軍事實力上,中共仍覺得是俄羅斯的小弟,曾不斷吹捧俄軍,幾乎把俄羅斯的武器都買遍、偷遍了。

莫斯科嚴重高估了自身軍事實力,又低估了烏克蘭反抗的意志,還低估了美國和北約的反應。

俄軍在實戰中一再無法達成目標,與現代化軍隊的差距較大。莫斯科本想吞併全部或部分烏克蘭,不坐等「北約東擴」,先搶占緩衝區,結果陷入了戰爭泥沼,又很快失去了芬蘭這一緩衝區。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1949年成立,至今成員仍在不斷增多。(NATO官網)

莫斯科反向推動「北約東擴」

克里姆林宮開戰是為了防止「北約東擴」;結果反而推動了「北約東擴」。有點失去方向的北約瞬間復活,芬蘭和瑞典趕緊要加入北約。

北約峰會基本確定了俄烏戰爭的走向。北約各國對烏克蘭的軍援大幅升級,克里姆林宮明知北約在藉機削弱自己,卻還在逼著烏克蘭為北約打一場代理人戰爭。

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局長納雷什金(Sergei Naryshki)7月12日通過媒體放風,稱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上月底通話,討論「如何處理烏克蘭問題」。他還稱,「談判遲早會成為可能,這很自然,因為任何衝突,包括武裝衝突,都會以談判結束。」

莫斯科放風「談判」或「求和」,但北約此時恐怕不感興趣,只要烏克蘭不願意談,消耗戰仍會繼續。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里亞克(Mykhailo Podolyak)及時回應稱,俄羅斯正在輸掉戰爭,「這些俄羅斯精英對事件的認識完全不足,因此與他們沒有什麼好談的。」

北約峰會明確未來將接納烏克蘭,但現在還不想直接捲入戰事。若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與北約之間將只剩下白俄羅斯最後一塊緩衝區。

克里姆林宮最初的目標是硬吞烏克蘭,再把烏克蘭、白俄羅斯一同納入大俄羅斯版圖,把原來的緩衝區都完全控制在俄羅斯手中。俄烏戰爭帶來的「變局」,與莫斯科的設想正好相反。

曾經高調支持莫斯科的中共領導人,面對變化的戰局和國際形勢,忽左忽右,始終難以找准位置。中共應該看到了俄羅斯的敗局,但仍希望莫斯科儘可能撐住,繼續牽制美國和北約,只是中共還不敢公開軍援俄羅斯,擔心引火上身。不過,中共大概也自知與北約為敵的後果。

2023年7月12日,北約秘書長與受邀參加峰會的印太地區夥伴國家元首合影。從左至右為: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紐西蘭總理希普金斯(Chris Hipkins)、韓國總統尹錫悅。

北約「東擴」和「西擴」到印太地區

習近平曾說,「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這話算挑戰美國,似乎沒有包括歐洲。

6月19日,習近平對來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尊重美國的利益,不會去挑戰和取代美國。」

中共的本意,應該在試圖弱化中美對抗,避免持及太平洋;同時又用於對內宣傳,好像中共領導人沒有放軟,而是要直接爭霸全球了。北約峰會的聲明闡述了中共的「全球野心」,不知是不是聽到了習近平最新的這句話。

7月6日,習近平視察東部戰區,稱「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安全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要「增強憂患意識」;「深化戰爭和作戰籌劃」。

這番話倒像是中共為了保政權而害怕開戰。北約峰會期間,中共戰機再次大規模騷擾台海,算是對北約點名中共的一種對抗之意。這只能令北約更加關注印太地區。俄烏戰局大致已定,美國及其盟友也確定了印太地區是下一個關注的重心。

習近平視察東部戰區的同日,法國軍方宣布部署10架飆風戰鬥機到印太地區,與美軍及其盟友展開聯合演習;法國戰機向東飛行,頗有些北約「東擴」的味道。

2023年7月6日,法國軍方宣布部署10架飆風戰鬥機、5架A330 MRTT Phénix加油機、4架A400M加油機、320名航空人員到印太地區,與美軍及其盟友聯合演習,總計經停10個國家、11站,飛行超過18,000公里。(法國空軍推特)

無獨有偶,英國軍方7月5日也發布了英國軍機的動向,英國空軍戰機向西飛行,跨越大西洋、阿拉斯加,進入太平洋;很像從大西洋「西擴」到太平洋。

2023年7月5日,英國空軍戰機經過22小時不間斷飛行,跨越大西洋、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空,抵達關島。(英國空軍推特)

美國幫助歐洲穩住了安全,現在輪到歐洲幫助美國和印太盟友穩住印太地區了。韓國和台灣同樣是歐洲的主要晶片供應商,歐洲的供應鏈也在印太地區,這裡還是有潛力的龐大市場。

7月5日,中共披露,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兩艘護衛艦到訪上海,進行7天訪問後,將與中共艦艇聯合演練,恰恰正值北約峰會期間。俄羅斯戰艦之前還故意在台灣北部和日本的與那國島附近航行。中俄之間的軍事合作,應該是北約「東擴」和「西擴」到印太地區的另一個理由。

朝鮮剛剛又試射飛彈,應該也是中共慫恿,同樣弄巧成拙。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獲邀參加北約峰會,韓國總統尹錫悅似乎最迫切希望加深合作。中共把北約招到自己家門口,如今除了口頭上反對,也於事無補了。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首腦會晤後說,「北約是一個區域聯盟,但我們面臨全球性挑戰」。他表示,北京的全球野心和莫斯科對烏克蘭的戰爭需要北約、歐盟和印太夥伴之間更加緊密地合作,堅定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這位北約秘書長本該卸任,但各國一致認為,此時需要他繼續留任,應該令中共十分頭疼。北約峰會公報明確,中共的「野心」和「脅迫性政策」挑戰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對歐洲-大西洋地區安全構成「系統性挑戰」;中共正致力於顛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陷入消耗戰、又經歷了兵變的克里姆林宮,促成了北約的迅速擴張,把北約引到了自己家門口。中共正面臨一樣的窘境,中共領導人對安全的擔憂,甚至超過了莫斯科。然而,真正的「變局」或許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14/192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