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美中氣候特使北京會晤 努力重振氣候外交

美中氣候特使北京會晤 努力重振氣候外交

全球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國的氣候特使周一在北京舉行了會晤,標誌著兩國正式恢復高層氣候外交。不過,中美關係目前依舊緊張,氣候問題上也存在不少「爭吵點」。中國官媒發表評論稱,「改善關係僅靠氣候特使是不夠的」。

周一(7月17日)上午,中美雙方的氣候問題代表在北京飯店舉行會談

目前距離杜拜的全球氣候大會還有4個月時間,正在訪華的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在北京與中方特使解振華舉行了會談。克里表示,中美兩國「取得真正的進展是當務之急」。

解振華表示,兩位氣候特使可以在改善中美關係方面發揮作用。路透社報導指出,雙方正試圖在去年談判因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中斷後重建信任。

美聯社報導,克里在訪華前對美國國會議員說,拜登政府目前對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實現「穩定」,「如果可能的話,不做任何讓步」。克里表示,「我們要做的是找到我們可以合作的方式,以實際解決氣候危機」。他指出,中國對於解決氣候危機問題非常重要。

「希望未來三天能向世界發出積極信號」

克里在周日抵達北京。周一(7月17日)上午,中美代表在北京飯店舉行了會談。據路透社報導,克里說:「在未來三天裡,我們希望我們能夠開始邁出一些重大步伐,向世界發出信號——中美兩國正在嚴肅對待這個全人類共同的風險、威脅和挑戰,這個由人類自身造成的風險、威脅和挑戰。」

對於周一這次會晤,中國官媒目前只做了簡短報導,指出「會談持續約4小時」。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美都經歷了破紀錄的高溫和極端天氣。周日(7月16日),新疆吐魯番的一個氣象站測到52.2攝氏度的歷史最高溫度。

路透社報導指出,中美氣候代表團的會議將持續到本周三,沒有正式的日程安排,但預計將重點關注甲烷等減排問題,以及今年年底在杜拜舉行的氣候大會(COP28)的籌備工作。

此外,中國對煤炭的依賴問題也可能被列入議程。在北京,克里讚揚了中國在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但同時表示,新建煤電廠削弱了中國在可再生能源上的努力。克里敦促中國與美國合作削減甲烷排放,減少燃煤發電對氣候的影響。

中國已經承諾將在2026年後減少煤炭消費,但是自去年以來,當局加快了對新煤電項目的審批。

「他們互相信任」

路透社指出,克里作為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第三次訪華標誌著中美兩國正式恢復高層氣候外交。克里是最近幾周第三位訪問北京的美國高級官員。

克里和解振華在周日晚舉行了晚宴。克里稱讚解振華在康復後重返工作崗位。這位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此前遭遇了中風。

不過路透社報導指出,雖然兩位資深特使關係融洽,但中美之間潛在的緊張關係可能阻礙本周會談取得進展。

去年,雙方的會談因為佩洛西訪台而中斷。此外,中國政府指責美國不公平地批評中國,卻未能兌現自己的承諾,尤其是在為較貧窮國家的氣候行動提供資金方面。中國也對美國要求中方採取更多措施減排而表示不滿,稱中國是一個開發中國家,其歷史排放量仍大大低於美國。

美國國務院的一位高級官員表示,迫使開發中國家承擔更多減排義務將成為美國與中國的一個「爭論點」,因為中國認為這不符合巴黎協定。

「我認為,克里先生與解先生的合作非常牢固,他們互相信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張海濱對路透社說,「但展望未來時會發現,……有很多不確定性。美國國內政治現在已經進入下屆總統大選階段。美國國內政治非常複雜。」

「改善中美關係僅靠氣候特使是不夠的」

美聯社報導指出,美國兩黨在氣候問題上同樣存在分歧。國會共和黨人在克里出訪前對他的質詢,有時也演變為質疑氣候變化這一事實的存在。不過總體上來說,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接受氣候變暖的科學依據,共和黨方面的批評主要集中在美國與中國在進行氣候談判時的適當性方面。

中國已承諾到2030年前實現碳到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美國和歐盟則敦促中國採取更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

中國官媒新華社在7月16日發表的一篇英文評論中稱,最近的美中官方互動是防止進一步誤判、引導雙邊關係重回正軌的良好跡象,但「改變中美關係僅靠氣候特使是不夠的」。

這篇評論表示,「白宮尤其應該牢記,在雙邊關係中尋求將與中國的合作、與中國的競爭以及對中國的壓制分門別類、割裂開來,在實踐中是根本不現實的,也是北京無法接受的」,「中美合作要想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將雙邊關係視為一個整體」。

關於美國氣候特使克里訪華,你應該了解的關鍵問題

美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約翰·克里周日抵達北京,重啟與中國政府的氣候談判。

就在全球變暖帶來的致命高溫、乾旱、洪水、野火等災害影響日益嚴重之時,中美這兩個地球上最大的碳排放國之間的氣候談判已中止了近一年。

拜登總統的氣候變化事務特使約翰·克里於周日抵達北京,重啟與中國政府的氣候談判。他預定將與中國對等官員解振華和其他官員舉行為期三天的會談,目的是尋找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合作的方式,儘管兩國在貿易、人權和其他問題上的緊張關係不斷加劇。下面是你關於這次訪問應該了解的東西:

為什麼說這次會面事關緊要?

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和可再生能源投資國,更重要的是,兩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燃料污染排放國。兩國排放到大氣層的溫室氣體合計約占全球排放量的40%。

分析人士一致認為,美中兩國減少碳排放量的速度,以及幫助其他國家轉向風能、太陽能和其他形式清潔能源的速度,將決定地球能否避免氣候變暖帶來的最嚴重災難性後果。

「沒有中國參與,就沒有解決氣候變化的方案,」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戴維·桑德洛說,他曾在柯林頓政府和歐巴馬政府擔任資深官員。「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排放國應該就這個生存威脅進行對話。」

美國和中國為什麼現在開始就氣候問題進行談判?

在高度緊張的關係持續了近一年後,這兩個超級大國的領導人終於開始再次對話。

由於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南希·佩洛西訪問中國聲稱是其領土的民主島嶼台灣,中國政府於去年8月凍結了與美國的高層外交接觸。克里曾表示,希望氣候談判能夠不受地緣政治爭端影響,但中國官員拒絕了這個想法。

拜登總統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在峇里島會晤時同意兩國高級官員重啟氣候談判。但這個計劃在今年早些時候擱淺,因為一個中國偵察氣球被發現飄越美國大陸上空,引發了華盛頓的憤怒,進而導致中國政府放慢了恢復談判的速度。

拜登為穩定兩國關係,已在最近幾周派數名內閣部長級官員訪華。克里此行是在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和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之後。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將在克里之後訪華。

「我認為有辦法解決問題,與中國建立一種對他們和我們都有利的工作關係,」拜登最近在接受CNN採訪時說。美國和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已做了哪些工作?

在2015年達成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中,幾乎所有國家都同意控制碳排放,避免讓全球氣溫上升到危險的高度。《巴黎協定》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和中國達成了協議。

兩國暫且放下了幾十年來誰應該先減少碳排放的爭論,同意一起採取行動,儘管行動速度不同。兩國的協議讓美國和中國能夠說服其他國家的領導人,無論富裕程度如何、也無論是否對氣候變化負有責任,每個國家都有責任幫助解決氣候變暖問題。

美國的目標是在本十年內將碳排放量降低近50%,並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中國已表示,將讓碳排放量在2030年時達到峰值,然後開始減少,到2060年時實現淨零排放。

分析師們說,兩國都大致有望實現近期目標。但仍有重大的難關。

美國正在投資3700億美元用於清潔能源,並實行法規,限制汽車尾氣和煙囪污染。但與此同時,美國一直在批准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項目,也一直沒有兌現幫助更貧窮國家支付擺脫化石燃料所需費用的承諾。

中國的電動汽車銷售量領先世界,太陽能發電量高於所有其他國家的總和。但中國消費最髒化石燃料煤炭的數量仍在繼續危險地增長。國家領導人沖淡了減少煤炭使用的承諾、重新強調「能源安全」後,中國最近加快了建設燃煤發電廠的速度。

美國想從克里訪華中得到什麼?

克里已表示,他希望至少在三個問題上與中國合作:控制石油和天然氣井泄漏的強效溫室氣體甲烷、森林砍伐,逐步淘汰中國的煤炭使用。

美國也一直督促中國制定新的、更嚴格的氣候目標,包括提前碳排放量達峰的日期。

克里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希望離開時,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看到一些「開啟未來的具體新行動」。

中國想得到什麼?

大多數人認為,中國政府想把重點放在已設定的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些目標制定的政策上。中國政府不喜歡外界迫使它設定新目標,尤其是在擔心拜登的潛在繼任者可能退出承諾的時候。

中國以制定可實現的目標並將其付諸實施而著稱,已提前完成了確保在2030年前將非化石燃料消費比重提高到25%的目標。

「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做了很多工作,」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研究部主任、中國氣候政策問題專家李永怡(Bernice Lee)說。「他們顯然想指出,中國能源結構中,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斷增長的情況,他們認為這是一項成就。」

但她還說,「問題是中國是否願意談判更快地淘汰煤炭。」

儘管經濟規模和碳排放量巨大,但中國仍試圖將自己置於開發中國家捍衛者的位置。雖然近20年來中國一直是最大的碳排放國,但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仍低於大多數富裕國家,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富裕國家應該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全球行動提供資金上承擔更大的責任。解振華和其他官員很可能會強調這點。中國官員還可能就華盛頓對中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徵收關稅的問題向克里施壓。

「美國在氣候以外的其他領域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尤其是貿易領域,因此中國可能希望,在氣候問題上採取積極步驟,有助於緩解其他領域的緊張關係,」總部設在芬蘭的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中國能源分析師秦琪(音)說。

此行可能有什麼結果?

中國的觀察者們對此行的期望較低,部分原因是中國政府和大多數政府一樣,不喜歡表現出被迫採取行動的樣子。觀察人士預計,在克里訪華期間,中方不會發布有關碳排放目標或降低煤炭消費的重大新聲明。

「我認為他們不會讓自己表現出好像約翰·克里來這裡告訴他們該做什麼的樣子,」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麥可·格林斯通說。

一個可能的結果是,兩國同意定期舉行美中氣候變化會晤。專家們說,這會是一個有影響的結果,可能為定於今年11月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鋪平道路。

能源分析師秦琪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財政部長耶倫最近都未在訪華期間達成重大協議。但他們與中國官員的見面「可能會為今年晚些時候最高領導人舉行峰會奠定基礎,那時我們也許能期待看到一些更實際的結果,」秦琪說。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德國之聲 紐約時報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18/1928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