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熊志:陝西驚現中考移民,有人坐不住了

作者:

一直以來,在戶籍制度的堅冰下,我們的教育資源和戶口綁定,但不能時間久了,就覺得這種局面理所當然。

「生在河南,考去陝西」,「你決定不了你的出生地,但是可以改變你的考試地」……繼高考移民之後,「回流生」的概念這兩天火了,網上吵得沸沸揚揚。

西安為例,所謂」回流生」,是指戶籍在西安,學籍在外地,但又在西安參加考試的考生。有傳言稱,2023年10萬西安中考生中,有多達4萬的回流生,這部分考生多來自河南。

面對外來的中考移民,跟自己的孩子搶機會,西安的家長們馬上就不幹了。西安方面也是趕緊回應,表示網傳情況誇大了,回流生沒那麼多,實際只有3608名,占全市報名人數的3.5%。

即便如此,依然無法平息質疑。在網上,回流生被當成投機取巧,成為眾矢之的。還有論者呼籲,要斬斷回流生的路徑。但事實真相,也許未必那麼簡單。

01

為什麼西安本地的家長還不買帳?

說白了,哪怕實際數字不是4萬,而是3608名,對家長們來說,也意味著多了一堆競爭者。在他們看來,重要的是規則被破壞了,就算占比很少,也容易造成不公平感。

更重要的是,這些回流生,最終是奔著高考去的。他們的父母,趁著當地的低設籍門檻,拿到了戶口,然後給孩子報名中考,獲得學籍,三年中學讀下來,順利拿到在本地高考的資格。

因為,按照當地發布的《外省來陝進城務工人員及其他非陝西戶籍在陝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在陝參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實施細則》,凡是想要在陝西參加高考的學生,除了身體狀況要符合相關要求外,還需要在陝西學籍滿3年。

本質上,這和高考移民運作一樣,都是尋找升學的競爭窪地,只是把操作時間提前了,變成了中考移民。

圖/圖蟲創意

而從報導來看,很多西安本地家長不滿,還有另一層因素——回流生的運作,已經形成了赤裸裸的產業鏈。

一些機構,打著「升學規劃」的旗號,幫助家長運作;還有外地學校,也把回流生當成「教學管理創新」的樣本,將回流生參加西安中考取得的好成績,當成宣傳的籌碼。

這一現象在陝西西安比較突出,有兩個大的前提。一是,西安前些年大力搶人,設籍門檻比較寬鬆;二是,西安乃至陝西,和回流生來源較多的河南,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上,存在明顯落差。

後者催生了考試移民的需求,前者則創造了運作的條件。這一切當然不是巧合。

02

回流生的存在,根本在於教育資源的地域分布不均衡。

報導提到,很多參加西安中考的回流生,都是從河南流出來的。而作為「山河四省」之一的河南,是出了名的升學難度「地獄級」的地區,中考如此,高考更不用說,全省沒有985高校,一億人只有一所211鄭州大學。

對比陝西,可謂天壤之地。陝西尤其是西安,是出了名的高教重地,2所985,7所211高校。

如果回流生的目標,是衝著三年後的高考去的,那我們就站在高考這個維度評價。

回流生引發的巨大爭議,主流輿論基本是對該操作嗤之以鼻,認為破壞公平。但高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大前提下,哪有什麼絕對的公平呢?

在我看來,一味指責回流生的思維,也是一種對既得利益的偏袒。這種思維的背後,是理解西安考生的擔憂,卻沒能和那些河南等地的考生共情,還是一種地方保護主義的思維。

我們知道,中國的高等教育資源,現在的分布格局,不是什麼市場化培育的結果,而是脫胎於新中國建國後的高校拆分重組,為了和計劃經濟體制適配,名校資源也基本分布在大區行政中心。

西安的廣大家長們,為什麼不幹了?說白了,是覺得中學、大學資源是本地化的,是一種省屬私產,所以才會排斥外地來的新市民搶機會。

▲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圖/圖蟲創意)

這種觀點不能說完全錯誤。大部分高校目前的經費來源,確實也是地方財政的撥款,是地方的納稅人自己養著。所以為了回饋地方,在招生指標分配上,高校會優先向本地考生傾斜。

但就像前面提到的,將名校布局在此,本身就是行政大手一揮的結果。以西安目前的兩所985高校為例,西安交通大學,是從上海的交通大學部分西遷過來的;西北工業大學,合併前的一部分,也是從華東航空學院西遷過去的。

另外,包括西安交通大學在內,西安有幾所名校都是教育部直屬,西北工業大學則是工信部直屬,它們都享受中央財政撥款,當然不能簡單理解為一省的私產,它更接近全民資源。

如果要談公平,這些高校也應該面向外地考生公平,但事實上,它們對本地考生依然有招生指標的傾斜。作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受益者,本地人不能享受了紅利,而忽視背後的不公。

現在,回流生被各種指責,被認為是搶了本地考生的升學機會,是一種不正當操作,在此基礎上大談公平,呼籲禁止,何嘗不是一種選擇性的失明呢?

03

這些回流生的操作,有沒有程序問題?如果存在空掛學籍、雙重學籍,或者造假違規設籍等行為,那當然不合規;如果沒有,那就無可厚非。

他們的父母,是合法取得的西安戶口;拿到戶口之後,也是正規渠道報名參加考試。參加完中考後,想報名高考,還得按照當地規定讀三年高中,獲得三年完整學籍。

不少人將矛頭對準背後的機構,似乎這些機構經營的,是灰色不法的生意,其實也是一種過度苛責。

既然回流中考每一環,都符合現行政策規定,那它就是合法生意,甚至連鑽漏洞都談不上,跟政策明令禁止的高考移民,有本質的區別。

看到有網友呼籲,為了防止回流生跟本地生搶機會,應該在降低設籍門檻的同時,提高參加高考的學籍年限,而不是讀三年高中就可以高考了。藉此,將那些為了運作回流生而設籍的外地家長篩選出來,抵擋在大門外。

這同樣是一種有失合理的論調。

這樣操作等於提升了設籍門檻,和現在的方向背道而馳。再者,設籍門檻降低,本意是為了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說得殘酷一些,就是讓外人進來分蛋糕。

一位家長,為了讓孩子以後享受更高的教育資源,而將戶口遷到當地去,這有什麼不公平正義的呢?設籍還得審問動機嗎?西安搶人政策吸引那麼多外地人設籍,教育資源豐富,不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嗎?

圖/圖蟲創意

回流生所引發的爭議,是多重矛盾疊加的結果。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窪地民眾,希望往高處走;高處的家長,長期享受紅利之後,又覺得資源應該是自己專屬的,不容外人染指。

一直以來,在戶籍制度的堅冰下,我們的教育資源和戶口綁定,但不能時間久了,就覺得這種局面理所當然。

如果高等教育資源,是由本地財政建設的,那排外無可厚非。如果不是,或者不全是,那麼對「外來戶」分享本地資源的想法、操作,就不能簡單貶斥為破壞公平,不求同意,至少多一份諒解。

老實說,短期內,這種矛盾基本上是無解的,因為背後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根本無法在短期內抹平。長期來看,只能寄望於高等教育資源對薄弱地區的持續投入。

其實換個角度想,為什麼要推進戶籍改革?不就是因為,在短期內打破教育等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固化已久,而降低設籍門檻,讓民眾自由流動,可以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減少資源不均造成的不公平嗎?

一個河南考生,因為設籍限制的整體放鬆,可以更容易地去高教資源更豐富的地方,去參加中考和高考,去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在我看來,這不是什麼壞事,更談不上什麼掠奪。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冰川思享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22/1930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