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官方下架高校畢業生就業注水報導 評論:官宣呈反效果被維穩

中國年輕人就業問題是近期的熱門話題,官媒揭露高校為畢業生就業數據造假的手法,引起社會大迴響後,再將文章下架。評論稱,由官媒公開高校為畢業生就業造假已久的問題,無法回應民意,更影響社會穩定,同時突顯中國是長期數據造假的國家。

中國青年失業率高升,出現了造假就業現象。圖為江蘇淮安的一場徵才會。AFP資料

中國年輕人就業問題是近期的熱門話題,官媒揭露高校為畢業生就業數據造假的手法,引起社會大迴響後,再將文章下架。評論稱,由官媒公開高校為畢業生就業造假已久的問題,無法回應民意,更影響社會穩定,同時突顯中國是長期數據造假的國家。

六成中國大學畢業生想當網紅

中宣部委託新華社主辦的期刊《半月談》,早前一則揭露高校為學生就業造假的文章,引起網民迴響。文章引述有學生反映,學校輔導員在微信群教學生,用申報"靈活就業"和假稱自己在做自媒體等,為畢業生就業率注水,又引述有家長稱,學校表示有拿不到就業協議蓋章就拿不到學位證的說法,使網購平台出現為學生在就業協議"蓋章"的生意,並不記名引述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透露,學校對外宣稱就業率有90%,實際今年只有20%畢業生就業。

這篇文章在《半月談》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同被消失,但內容已被各大媒體和博主引用報導,也有網民把報導截圖,繼續在網上轉發。

高校慣性為畢業就業率"注水"報導引發反效果超官方預期

中國獨立政治學者陳道銀表示,在上海任教時,學校已要求教授為沒有工作的學生解決"蓋章"問題,但當時普遍就業率高,注水問題沒太突出,但《半月談》屬內參性質的刊物,事件由他們揭露,對社會的衝擊超出官方預期,導致文章被下架。

求職者在北京一場徵才會上。(法新社

陳道銀:"學生就業一般是由輔導員負責,工資、待遇、獎金和考核全是掛鈎,特別對於一些省市的院校,經費的撥款、教師的考核,也和這個掛鈎,就逼著高校去造假,動員老師和各方面支援幫學生就業,例如說我有朋友開公司,請他幫自己學生蓋一個就業四連章,再交回學校,紀錄上我的學生就業了,實際上這個學生並沒有就業。這是一種制度慣性的造假,因為近年這個問題太突出,由公信力比較高的媒體來談這個問題,當局似乎表現一種'民有所呼、民有所應',但是對社會穩定的衝擊力很大,客觀上造成消極的影響。"

陳道銀表示,事件反映中國社會不鼓勵說真話、不懂說真話和慣常造假等扭曲現象。

陳道銀:"是黨文化對這個民族的一種改造,高校在沒有接到教育部說明,今年不能再造假,沒有接到這個指令的時候,會按照過去的辦法去做,即使接到這個指令,他也不知道你是真是假,事實上大家已經吃過說真話的苦頭了,五七年時讓大家說真話,結果打倒一大批人。從那個時候以後,人們就學會了當執政黨號召你說真話時,不知道是陰謀還是陽謀,引蛇出洞啊,突然要讓你說真話,你也不知道怎麼說。"

評論:事件揭露中共黨文化改造社會當"造假"為常態

日本靜岡大學教授楊海英表示,事件不僅是高校和教育範圍的問題,是突顯了整個社會的風氣問題。

楊海英:"整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建造在一個造假系統上,在那個崗位上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或者是他的學校的名譽,他得造假呀,沒有高層管理的道德水平,或者說專業的評價體系,這是中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國家的構造性問題,現在這個制度性的問題,構造性和體制性的問題,從各方面都已經暴露出來了。"

評論:"造假"成風誤導決策者錯誤應對社會問題鼓勵學生從小造假

時事評論員方原表示,統計工作的客觀和準確,是國家正常運行的基礎之一,中共官方數據慣性造假,在經濟好的時候問題不大,但在經濟不好政府要對症下藥時,這些注水數據便成為嚴重影響施政的主因。

方原:"因為長期就業率的造假,包括各方面數據的造假,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個宣傳的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對上層進行治理方面的決策,會產生極大的誤導,他們得不到真實的信息和數據,會按照這個上報的數據進行決策,進一步引發社會決策的巨大失誤,帶來巨大錯誤性決策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最終就是全社會為這種錯誤的決策買單。"

方原表示,高校強迫學生就業造假,反映中國的高校並非淨土,過早把社會敗壞風氣污染學生,灌輸欠缺道德原則的做法,也造成荼毒社會下一代的負面效果。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31/193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