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400多萬醫生 能攤到陽光下的薪水有多少?(圖)

自2023年7月底掀起的醫療反腐風暴,讓428萬中國醫生究竟有多少收入能攤在陽光下成為討論焦點。

因培養周期長、技術難度高、工作強度大、精神負擔重,且醫生需求大於供給,在各國醫生都是一個被設定為高收入的職業。想要評上國內醫生的最高職稱——主任醫生,晉升最快的博士,畢業後也要工作至少八年。越是在頂尖醫院,晉升的難度就越大。

《財經·大健康》曾做過一個多地公立醫院醫生收入的調研,發現地域不同、科室不同等導致國內醫生收入的差距,如一家北方省會城市三甲醫院,一位外科主任醫生每月底薪6200元,同一屆的校友在心內科任主治醫生,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則5000多元。

但一個共同點是,如果只論陽光收入,國內醫生薪資並沒有外界設想的那麼多。

即便在醫生薪資相對高的京滬地區,大多數醫生的收入也很難稱得上高薪。

多位跳出體制內的醫生都曾向《財經?大健康》表示,離開公立醫院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能在陽光下就掙到高薪。

業界的共識是,迫切需要推動公立醫院醫生薪酬改革,特別是對35歲-45歲醫生,他們是中國醫療界的中堅力量。

醫生收入的金字塔

醫生收入的分化,在同一家醫院已相當明顯。

在一位上海外科主任醫生所在的三甲醫院,除了三大優勢學科的主任醫生收入能到百萬元級別,絕大多數的主任醫生的收入還在三四十萬元。

醫生的工資分三部分,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基本工資按省里的標準,各項都和職稱、崗位掛鈎,固定不變,績效工資也要看醫院和科室的平均收入水平。

目前國家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工資標準是每月1510元-6010元;薪級工資標準,每月260元-7204元。還有就是績效工資。經濟發達地區的醫院,有的人均基礎績效工資可達到事業單位人均水平的1.5倍。

《2022年中國醫院人力資源現狀調研報告》數據顯示,醫生平均臨床收入為9.4萬元,70%的醫生表示稅前臨床收入在10萬元以下。

《財經·大健康》調研發現,在安徽淮南某三甲醫院,主任醫生基本工資是2002元,加上科室的獎金和績效,每月收入約5000元-6000元,年收入不到8萬元。

各地對醫院發放的績效工資進行總量控制,醫院內部多可自主分配。效益好的醫院會有獎金,即獎勵性績效工資。這意味著在北上廣等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地帶,醫生平均收入會相對高出不少,其他地區則則相差不大。

根據丁香人才發布《2021年度中國醫院薪酬調研報告》,上海地區醫院薪酬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8%,年薪為35.1萬元,各職稱級別醫生的年度薪酬都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除了地區間的差異,還有醫生級別的差異。在上述東北省會城市的三甲醫院,主任醫生的基本工資可達6200元,而新入職的醫生只有基本工資3000元。

上述調研報告顯示,只有14%的科室主任、副主任年收入超過20萬元。

「對中國大多數的醫生來說,不同級別的陽光收入一年也就相差幾萬元,這點和已開發國家不太一樣,比如美國住院醫生和主診醫生差距可能是10倍以上,能夠充分體現技術差距,也能提升醫生職業生涯的整體收入。」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說。

美國今年4月出爐的一份醫生收入報告顯示,35.2萬美元(約合280萬元人民幣)是所有醫生的年平均收入。

即便已經做到中國醫生群體金字塔的頂層,上述北京三甲醫院的主任醫生慶幸的還是早年間的房價沒這麼高,看看現在組裡的年輕醫生,想靠自己買房太難了。「家庭條件不好的,真是等不到掙錢那天就轉行了。」他解釋,醫生培養周期長,年輕時吃點苦不可避免,可就算40歲終於熬到主刀醫生,正常工資還是難以撐起一家老小在一線城市的適宜生活,這才有那麼多醫生抱怨。

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醫生們的績效工資會高出同行不少。上述北京三甲醫院科室主任介紹,他所在科室中,完成規範化培訓後的住院醫生差不多30歲,每月總收入5000多元,最好的不超過8000元,到35歲如果能升到主治醫生,平均月薪能有1.8萬元。

然而,這個薪水離北上廣一平方米的房價,甚遠。

有多少醫生年薪能超過百萬

以一度衝上熱搜「醫生曬年收入250萬」的新聞為標準,上海一家頭部三甲醫院院長的回覆是「極極少數」,這也驗證了有醫生可以光明正大地掙到這些錢。

主任醫生是正高級,也是醫生中最高等級的專業技術職稱,想升到這個位置,得從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副主任醫生一步步熬上來。

《財經·大健康》了解到,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主任醫生,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博士畢業後12年才升到主任醫生,

「如果中間沒有任何原因耽誤,也得十年」。

這些醫生應在國內算是頂尖醫生。「要說全國的頂尖收入,得看專科排行,哪怕在名氣略遜的醫院,只要科室強,收入也毫不遜色。」一位醫療行業人力資源人士說。

頂尖醫生都在哪裡?可參考的是上海復旦大學每年發布的兩個榜單:一個是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另一個是醫院專科排行榜,榜上是各專科的全國前十名。

在一位上海外科主任醫生看來,「在上海年薪250萬元不普遍,但也算正常。」

2021年度全國綜合排名前十的醫院中,上海占三個,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還有九個上海醫院專科聲譽位列全國榜首。

上述上海外科醫生所在的三甲醫院,在復旦綜合榜上位置相對靠後,自己的科室也並未能進入專科榜,收入也能接近250萬元的水平,「只要是上海三級以上的醫院,每家那三到五個頂尖科室,知名主任基本能達到」。

從創立之初,就明確「收紅包即開除」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現在也能為高級顧問醫生(類似於主任醫生)開出200萬元的年薪,其中70%固定薪酬,30%績效。

在北京一家醫院能排進全國前五的科室中,「收入水平也差不多,醫院發給主任醫生的有100萬—200萬元,手術多的話,掙得就能更多。」該科室的主治醫生介紹,自己的年薪也能在50萬—70萬元之間。

科室之間的差距,讓這位工作不到十年的主治醫生,收入可以比肩一位工作近30年的主任醫生。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北京一流的心外科主任醫生,每月收入不到5萬元,醫院績效好的時候,一年還會再發兩次獎金,年收入約70萬元。

上述上海外科主任醫生介紹,科室之間的差距主要就是來自獎金,由科室的效益決定的。

頂尖科室的患者絡繹不絕,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前沿的技術,醫院能夠享有自主定價權,是提升科室收入的關鍵。

頂尖的醫生靠犧牲假期,掙外快貼補家用

2012年還在公立醫院的張強,作為學科帶頭人和科室主任,全部薪資年收入40多萬元,彼時一次「飛刀」的收入,就比得上他在公立醫院一個月的工資。

「飛刀」,其實是醫生坐著「飛的」去做手術的代稱。中國頂尖收入的醫生,大多是外科醫生,原因就在於「飛刀」手術,是外科醫生收入中重要的彈性係數。「一台手術主任醫生5000元-10000元,副主任醫生、主治醫生也有三四千元。」上述上海外科主任醫生介紹。

有一位外科醫生曾介紹,如果全都按照他在外「飛刀」的收費水平,那麼單純靠手術費的收入,年收入就能超過千萬元。

相比於收入能達到千萬元級別的頂尖的律師、金融從業者,頂尖醫生想達到這個水平,只能在自己的醫院外掙錢。

北京、上海是這些「飛刀」醫生聚集地,醫生們周末在機場相見也是常事。想掙這筆錢,犧牲掉休息時間是不可避免的。

一位「250萬收入」醫生曬出的行程單中,包括全年無休,周六日加上國家法定節假日,通常在115天,也就是當普通人用三分之一的時間來休息時,這些頂尖的醫生,得靠這個時間掙錢,貼補家用。

「我這輩子掙錢最多的不是工作收入,是在北京買房子,裝修房子的錢還是靠周末去外地『飛刀』做手術掙的,那年一個周末都沒休。」上述北京主任醫生說。

他一台常規手術全程平均要五個小時,作為主刀醫生他需要在台上三個多小時,總共需要醫生、麻醉師、護士加起來七八個人,在自己醫院收費約5000元,每個人能分幾百元。

到外地去做一次「飛刀」手術,即便是一台小手術,他也能拿到兩三千元,有的手術直接就能給到一萬元。

一位北京醫生也在博文中講述了一位熟識的外科醫生,為了給兒子買房子開啟每個雙休日「飛刀」模式,大概有幾年的時間,飛機上同一航線的空姐兒都認識他了,等到給兒子買房子的錢全部掙到手後,他立即終止了「飛刀」——太累了,有時累得直想吐。

「飛刀」是同行間公開的秘密,它一定程度也是醫療不均衡的產物。

不可避免,「飛刀」手術正在變少,一方面曾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醫院的管理更嚴格了。

「以前都是私下邀請,比如學生邀請老師幫忙做一台手術,現在醫院都要求報備。醫院還會主動安排到聯盟醫院去做手術,機票由對方出,手術收費也能達到近萬元,收入是合法的了,醫療風險也由醫院承擔。」上述上海外科主任醫生介紹,說實話也不缺這點錢,也不想擔這個風險。

說起推進多年的醫生薪酬改革效果不理想,上述北京科室主任也不知道給醫生發多少錢才合適。福建省三明市是近年來醫改的「標杆」案例,推出年薪制七年後,主任醫生年薪最高近60萬元,最低15萬元。

「中國幾個頂尖的醫學院,每年畢業生差不多一半出國,四分之一去了藥品、器械企業掙錢,能一直留在一線臨床的只是少部分。」

上述科室主任感慨,自己的本科同學有三分之二在國外執業。

業界的共識在於,最迫切要改變薪酬待遇的,是醫生的中堅力量。

張強認為,「尤其公立醫院的定位強調普惠性,那就要為國人留住一批優秀的中流砥柱,按照中國的醫生培養體系,大概是35歲—45歲之間的醫生待遇,最為關鍵。」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財經大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16/194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