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土地真的賣不動了,公務員們的工資怎麼辦?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土地財政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也是推動房地產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動力。然而,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和遇冷,土地財政也面臨了後繼乏力的困境。

據統計,2022年全國1-2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同比下降29%,賣地收入持續減少。而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中,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預計僅增長0.4%,幾乎是零增長。

這意味著,土地真的賣不動了,開發商不再拿地,上面也對此不抱有太大希望。

公務員工資的壓力

土地財政後繼乏力,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而公務員工資是地方政府支出的大頭之一。

據主串流媒體報導,財政供養人群數量超過8000萬人,占全國14億人稅收的40%以上。這部分費用才是開支的大頭。

而且,公務員工資還有一定的增長率,每年都要漲一點。如果沒有足夠的收入來源,公務員工資就會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所以,很多人都在擔心,公務員們的工資怎麼辦?上哪弄錢來養他們?

應對方式的選擇

面對土地財政後繼乏力和公務員工資壓力的雙重困境,地方政府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般來說,有三種方法可以選擇:第一種是通過改革稅制來增加收入;第二種是通過出售國有資產經營權來增加收入;

第三種是通過減少不必要的支出來節省開支。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權衡和選擇。

改革稅制可以增加財政收入,但也會增加老百姓的稅負。比如說,向囤積炒房者開徵房屋稅、向高收入人群徵收更高的個人所得稅、向移民富人徵收資產轉移稅等等。

這些措施雖然可以打擊富人階層,但也可能引起社會不滿和反彈。

出售國有資產經營權可以在短期內獲得大量收入,但也會損失長期利益。比如說,將景區、廣場、學校、醫院等公共資源和設施進行資本營運或者打包出售。

這些做法雖然可以緩解眼前的困難,但也可能降低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甚至引發社會不公和道德危機。

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可以節省開支,但也會影響政府的形象和效能。比如說,減少一些行政開支、加強對公共資源的節約管理、縮減一些不必要的差旅和招待費用等。

這些做法雖然可以體現政府的節儉和廉潔,但也可能降低政府的工作積極性和執行力,甚至引發政府部門之間的矛盾和牴觸。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吾有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29/194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