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莊子10句經典,讀懂了,人生就有了方向

01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

而惡人之異於己也。

——《莊子•在宥》

世俗的人,都喜歡別人贊同自己,而厭惡別人反對自己。

人人都喜歡聽好聽的,不喜歡接受不好聽的;都喜歡聽別人誇獎自己的,不喜歡聽別人批評自己,這是人之常情。但「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有些話雖然說得刺耳,有些批評可能火辣辣地燒心,但只要是忠懇有益的,我們就應該努力克服心理上的不舒服,去接受正確的批評、建議、意見,這能夠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縱觀中國歷史,凡是成就突出的人,大都勇於接受反對意見。他們能夠從善如流,所以能夠吸取眾人的智慧,避免自己的失誤,從而成就自己的事業。

02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

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

——《莊子•讓王》

知足的人,不為利祿而去奔波勞累;明白自得其樂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憂懼;講究內心道德修養的人,沒有爵位也不感到慚愧。

清代文學家紀曉嵐的先師陳伯崖有這樣一句話:「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道德經》中也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足於內而不爭虛名,就不會有屈辱;知止於外而不貪得無厭,就不會有憂患。「知足」不是人生的不思進取和漫不經心,而是告誡人們心中要有衡量標準,莫將「進取」變成「貪得無厭、慾壑難填」。

03

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

——《莊子•齊物論》

謀劃事情沒有主見,就會被事情困住;做事情沒有準備,肯定會失敗。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謀劃決斷,做事果斷。「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04

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莊子•盜跖》

喜歡當面誇獎別人的人,也喜歡在背後詆毀別人。

葛洪《抱朴子·行品》中說:「當交顏而面從,至析離而背毀者,偽人也。」我們生活中至少也會遇到那麼幾個人,「明里一盆火,暗裡一把刀」,人前甜言蜜語,背後卻惡語中傷,他們當著人的面總是撿著最優美動聽的話說,讓聽者飄飄欲仙,可是一轉身就會是另一副嘴臉,人高升時,他們殷勤示好,人處於低谷時,他們翻臉無情。兩面三刀、左右逢源、道貌岸然之人或許可以在短時間裡如魚得水,混水摸魚,但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種人終究會被唾棄,讓人「敬而遠之」。

05

真者,精誠之至也。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漁父》

本真乃是精誠的極致。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如果想說服別人,或者是感動別人,只能用自己最真摯的感情來表達,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虛情假意或許能忽悠別人於一時,但是不可能蒙蔽別人於長久,並且一旦被看穿,就是再來真情實意,人家也不信了!這句話勸告我們,要以真誠待人,表里如一,不可虛偽。如果表面一套,心裡一套,陽奉陰違,終究會露出馬腳。

06

形勞而不休則弊,

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

——《莊子·刻意》

身體不停地勞作而不休息,就會疲倦,精神不停地思考運行,也會辛勞,過度辛勞,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會枯竭的。

勤勞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無論是耕作勞動,還是讀書學習,人們總是讚頌辛勤者,但是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包括工作和思想。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說什麼「聞雞起舞」、「頭懸樑錐刺股」,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真的困極了、累極了的時候,即使心裡再怎麼想著努力,腦子裡也是混沌一片,雙眼模糊,到底學的什麼,做的什麼,迷迷糊糊的完全不知道了。

記得一位高中老師說過,他說現在學校就知道補課補課,只是一味地拼命給學生灌輸,學生沒有反芻咀嚼的機會,根本消化不了,表面上爭分奪秒,其實做的都是無用功。

好吃懶做固然可恥,過度勞作也未必可取。

07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莊子·逍遙遊》

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因為他覺得許由是大賢者,會把天下治理得更好。許由說你已經把天下治理的很好了,我就沒必要越俎代庖了。再說,我要天下有何用呢?為名嗎?名是身外之物。為名帶來的實惠嗎?我又不需要。

鷦鷯生活在深林里,所占不過一枝;鼴鼠在河裡飲水,也不過喝飽為止。

人要知足常樂。我們小時候擁有幾顆石子、彈珠就能玩得很高興,在地上劃幾個方格「跳房子」,就能和小夥伴快快樂樂地玩一個下午。

如今,有手機網絡,電腦電視,有各種娛樂場所,我們卻找不到快樂的理由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都是簡單的。

08

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莊子·天下》

不要總是爭論是非,要學會和世俗和諧共處。

南懷瑾在《論語別裁》裡有這麼一句話:人號稱萬物之靈,是人自己在吹,也許在豬、牛、狗、馬看起來,人是萬物中最壞的了,「專吃我們豬、牛、狗、馬」。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立場,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起來天經地義的事情,易地而處,可能看起來並不那麼順眼。一個人看不慣的事情越多,說明這個人格局越小。不同的立場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真正成熟的人往往都懂得換位思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人生在世,難免有看不慣的人和事,放寬心,一笑而過。

09

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莊子·山木》

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這樣怎會受到牽累呢!

「物」本來就是用來「物」的,人要主導、駕馭、使用「物」,而不是被「物」所「累」、所「役」。如果「物於物」,「物」反而成了負擔、累贅,人也就成了「物」的「奴」。心為物役,是一件可悲的事。

功名利祿也是「物」,驕奢淫逸、弄權貪贓則是「物於物」的一種病症。古今中外,物噬主、錢吃人、人為物役的事例不勝枚舉,被名韁利鎖捆綁、被欲望蒙著眼睛、被權力牽著鼻子、被「孔方兄」抽打著推磨的人何其多也,被所謂的「功勞簿」絆倒、被享樂主義吞噬、被奢靡之風吹翻的悲劇也頻頻上演。

興亡更替、沉浮載覆的經驗教訓一再告訴我們:不物於物,方能常樂。

10

知時無止,察乎盈虛,

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

——《莊子·秋水》

知道時序是無終止的,洞察事物盈虛的道理。所以得而不自喜,失而不自悲,因為知道得失是無常的。

人要有平常心,自心如水,自性清淨,以平常心看世事紛紜,看人生得失。

人都希望十全十美。但是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

人生天地間,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保持平常心態,看淡得失。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心態要寬鬆、從容、大度、豁達,坦然地面對人生,淡泊地看待榮辱得失。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大道知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29/1946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