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找不到工作的中國青年人打造「尷尬」潮流

中國青年人失業率屢創新高,當局甚至不再公布青年人失業數據;有不少中國青年人現在成為「全職兒女」,「全職」照顧爸媽算是「打工」;在「豆瓣」,一個「全職兒女工作交流中心」群組現在已有四千多名參加者。「全職兒女」心情各有不同:有的人感到丟臉,基本沒有社交;但也有「全職兒女」表示心安理得。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31歲的杭州女子張家儀(譯音)在今年初結束了自己的時裝生意,回家照顧雙親,每月領取八千元人民幣「薪金」。她的「工作」包括陪母親打太極,規劃爸媽的旅行,以及協助他們解決使用數碼產品時的問題。

另外,23歲的Widty Shang曾就讀於中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去年畢業後在一個跨國企業中國分公司工作,但他選擇在今年年初成為一名「全職兒子」,原因是他是獨生子,他「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希望能陪伴與父母同住的生病祖母。與此同時,在經濟「不太好」的情況下,他說工作量變得越來越難以忍受。

與所謂的「NEET」(不在接受教育、不在就業或不在培訓機構)不同,這些「全職兒女」並不認為自己失業,相反,他們的「僱主」是自己的父母。

在「豆瓣」,一個「全職兒女工作交流中心」群組現在已有四千多名參加者。一名成員在群組上發帖表示:「我都當全職兒女三年了」,「這三年來就是陪我爸看病,陪我媽看病,陪我爸看病,再陪我爸看病。也不掙錢自己,啃老,說實話,說出去挺丟人,所以我都基本沒有社交,就天天在網上和網友聊天。」

也有群組成員留言說:「當全職女兒一年了,辭職回家考研,今年二戰(第二次赴考);從一開始不適應家裡的環境,也無法做到心安理得花父母錢,到現在會趁爸媽不在偷偷點外賣點奶茶,只是希望早一點脫離這個狀態,可以有屬於自己的生活。」

不過,也有「全職兒女」表示能夠心安理得:「目前挺好的,父母年紀大了,還指望我照顧。」

史丹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學者、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許成鋼,幾十年來一直從事中國經濟研究。他向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除非經濟好轉,否則職工的工作環境不會改善。」

報導亦引述密芝根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周雲(譯音)表示,許多中國年輕成年人決定成為「全職兒女」,這表明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正在發生變化。周雲認為,在過去的幾年裡,受新冠疫情和中國經濟發展放緩的影響,許多人的生活中出現了強烈的不確定感,這導致一些年輕人開始反思他們對未來的想像,以及自己在這個集體未來中的位置。

同時,周雲認為,一孩政策意味著許多年輕人可以成為「全職兒女」,因為他們不必與兄弟姐妹分享父母的資源。然而她強調,這種優勢也是有代價的,即獨生子女也需要在照顧年邁父母方面承擔更多的參與和責任。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29/194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