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號稱「亞洲鋁王」的忠旺集團,正式被港交所摘牌,理由是連續兩年沒公布業績,觸發了退市紅線。
兩年前,忠旺集團的二把手、主管財務的王冠儒突然不辭而別,帶著全家跑路希臘,音信全無,拋下一把手劉忠田一人在國內凌亂。
與王冠儒一起消失的還有忠旺集團的爛帳。在劉忠田的授意下,王冠儒通過影子公司、自買自賣、反向發債、騙取補貼等手段,構建了一張誰也說不清的虛假銷售網絡。
二把手「潤」了,一把手劉忠田自知大禍臨頭。他慌忙停牌了港股並動用一切關係,想利用重歸A股的機會,來一次「穢土轉生」,洗白公司。
可惜為時太晚,「亞洲鋁王」的債務已滾至900億,而帳上只有3.6億的現金。這僅是明面上的負債,沒有計算眾多「影子公司」的負債。
劉忠田想過跑路,但他因出口造假,被美國法院判了5年的刑期。
如果「潤」到國外,以FBI的影響力,他很可能被引渡到美國服刑。
這時的劉忠田已走投無路,他只能乖乖地留在國內,束手就擒。
01
在王健林崛起之前,劉忠田曾以240億的身價短暫地當過一段時間的東北首富。
那時,他創立的忠旺集團是全球第二大、亞洲第一大的鋁業公司,靠著火熱的基建市場,公司的毛利潤一度達到不可思議的40%——利潤率和今天的晶片差不多。
小學文化、木匠出身的劉忠田之所以會踏進鋁業製造的大門,與他十多年的「倒爺」生涯密不可分。
20世紀80年代,劉忠田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倒爺之一。所謂「倒爺」就是利用價格雙軌制,把計劃內調撥的物資賣到市場中,賺取差價。
所謂「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待開張」,就是形容「倒爺」的盛行。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倒爺」的活兒毫無技術含量,只要有關係,能搞到計劃內的物資即可。
17歲的劉忠田運氣好,搭上了黑龍江的某條線,充當「白手套」,把黑龍江計劃內的物資發到遼寧出售,一夜暴富。
在倒賣的眾多物資中,劉忠田發現鋁材利潤最高,一噸鋁材從黑龍江發貨價是700元,過了山海關就暴漲到3000元,躺賺2300元。這為他日後創立忠旺鋁業埋下了伏筆。
此外,劉忠田還是東北最大的汽車走私商。他發揮了遼寧臨近日韓的優勢,偷偷搞進來了大量進口車,品質一流,價格還比國產的便宜,瞬間供不應求。
90年代初,26歲的劉忠田名下有30輛豪車,手上有5億元現金,是遼寧的隱形富豪。
02
劉忠田家窮,14歲便出來跑江湖,文化程度僅有小學。他擅長倒買倒賣的生意,遇到高級點、金融層面的生意,他就不會做了。
有次,高管建議他早日推動忠旺鋁業上市,劉忠田對股市一竅不通問:「上市有什麼好處?」
高管耐心地列舉了上市的好處。劉忠田聽得意興闌珊,昏昏欲睡。
當高管說到「上市後企業可白拿一筆錢,不用還」時,劉忠田來了精神反問:「還有這好事?!」從此他對金融著了迷,為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1992年,價格雙軌制逐漸取消,中國全面走向市場經濟,倒爺賴以生存的土壤沒有了,劉忠田被迫轉型,盯上了利潤豐厚的鋁材製造。
他先去香港註冊了一家空殼公司,再用外資的名義在遼陽投資了一家名為「忠旺鋁業」的公司。
劉忠田雖然沒什麼文化,但市場感覺很好,總能踩准風口。忠旺鋁業成立僅一年就趕上了地產熱,全國在建商品房。建築類的鋁材技術含量低,忠旺鋁業生產的建築鋁材供不應求。
劉忠田賺了錢後,沒有滿足,又向更有技術含量的工業鋁材轉型,成為高鐵的供應商。
靠著低價優勢和國內外旺盛的需求,忠旺鋁業僅用了10年時間便成了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超級鋁業公司。
照理說,忠旺鋁業走的一直是製造業發展的正道,從低技術產品不斷向高科技攀升,最終形成國際競爭力。
可能是在香港上市時,劉忠田一夜賺了240億港元,登上了東北首富,刺激了他的欲望,讓他逐漸偏離了製造業的初心,開始沉迷於金融的快速致富
03
2014年,美國FBI的一架直升機飛到了墨西哥的一處鋁材堆放地。令攝影師大為震撼的是,100萬噸的鋁材,密密麻麻放在露天中,無人看管。《華盛頓郵報》表示,要消耗掉這些鋁材,福特需增產200萬輛汽車。
FBI很快鎖定了這批鋁材的主人,就是中國的劉忠田。一場橫跨中美墨三國的金融騙補案,由此浮出了水面。
2010年,貴為東北首富的劉忠田打著「產業融合」的旗號,大肆入股東北地區的商業銀行,控股了遼陽銀行,入股了吉林、撫順、錦州、大連、吉林、盤錦、哈爾濱等一大批地區銀行。
按照劉忠田的說法是「建立良好的銀企關係」,其實是為了更方便地抽貸。
為了抬高股價,劉忠田讓王冠儒在美國、歐洲,註冊了大量空殼公司,給國內的忠旺鋁業下訂單,製造銷售繁榮的假象,並可以獲得國家退還的出口稅,又賺一筆。
自買自賣需要大筆資金,這時劉忠田入股的銀行就派上了用場。
他不停地利用股權關係,說服銀行放貸,甚至把旗下一家保險公司的保費800億元抵押給銀行,以便源源不斷地拿到貸款。
他再把貸款給到美國的影子公司,讓他們在海外下訂單,購買自己的產品。那些年,忠旺鋁業的淨利潤高達十幾億,毛利有40個點,傲視全球同行。
這些所謂出口到美國的鋁材被大量丟棄在墨西哥的露天貨場,總量竟達100萬噸,其中有18萬噸賣給了真正的美國商戶,剩下的都是銷售造假。
FBI經過5年調查,一口氣對劉忠田發起了24項控訴,如果罪名全部成立,刑期長達465年。最後美國法院裁定劉忠田欺詐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這份判決書徹底堵死了劉忠田逃亡海外的可能。
劉忠田仍不死心,大聲哭訴自己被美國針對,把忠旺集團包裝成被美國資本圍獵的愛國企業,企圖逃脫法律的制裁。
但他非法挪用保險金、抽貸、虛構銷售、騙取出口退稅等問題,是不爭的事實。
想「潤」也「潤」不了,是對劉忠田一生最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