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遜位時刻的清室

作者:

所謂的清室,不僅僅是皇宮裡的那幾個人,而是整個滿人親貴集團。我一直說,清朝的政治,除了朝堂之上種種,裡面,還有一個滿人親貴的小圈圈。用錢穆先生的話講,叫做部落政治。這個小圈圈,才是清朝政治的關鍵。

辛亥年,武昌起義,大清的大半山河易色。即使起用了袁世凱做內閣總理大臣,也只是暫時遏制了革命風暴向北方的發展。待到南北和談開始,傻子都知道,大清已經完了,關鍵,是怎麼個完法。

袁世凱逼退了攝政王載灃,藉口前方沒有軍餉,逼得隆裕皇太后把宮裡的內帑獻出來八萬兩黃金,還逼個個王公捐獻,或多或少,讓這些只進不出的王公親貴,出了不少的血。他用這筆錢,穩住了北洋軍。然後,就以內閣的名義,上奏隆裕,暗示說,如果不想再一次逃難、或者像法蘭西革命那樣的結果的話,還是退位算了。還派人私下告訴隆裕,如果及時退位,有好大的優惠條件,但如果拖下去呢?就不好說了。

到了這個時候,隆裕只能乞靈於滿人的小圈子了。於是,在辛亥年的十一月二十九日,召開皇族會議。在會上,說來說去,正經還算個主意的,就是寄希望於馮國璋,但是,馮國璋說了,要給三個月的餉。王公們不肯出血,而隆裕說她的內帑,也已經給了袁世凱了。其實,此時馮國璋的兵權,已經被袁世凱給拿下了。至於王公們,當過軍諮使(總參謀長)的載濤,說他只練過兵,沒帶過兵。其餘的王公大臣,一言不發。只有那個從來沒沾過兵的花花公子恭親王溥偉,拍著胸脯說他可以帶兵上前線。但是誰敢相信他呢?

皇族會議沒有結果,但是,北洋軍那邊卻有了動靜,段祺瑞率領40餘北洋將領,通電聲明擁護共和。於此同時,革命黨人又在北京,炸死了皇族中唯一知兵的前御林軍協統(旅長)良弼。袁世凱的大兒子袁克定,還組織人在皇宮後面扔炸彈,嚇唬人。再次開皇族會議,老奸巨猾的奕劻,首先託病不來,載灃原本出了門,聽說奕劻不來了,自己也溜了,會楞是沒開成。次日,隆裕放話了,無論如何,得叫載灃和奕劻來,這倆人不得已都來了。奕劻倒是同意退位,這點事兒,他還是明白的。這回,輪到隆裕下決心了,那決心來自於袁世凱的保證,只要退位,優待條件,他可以儘量爭取好一點。到了這個時候,就算是一根稻草,清室諸公也只能抓了。於是,這次皇族會議,隆裕拍板,奕劻襄助,決定了清室退位的大計,其他人,鴉雀無聲。

於是,就有了後來溥儀回憶那一幕,隆裕皇太后和一個胖老頭在對著哭。那個胖老頭,就是袁世凱。對於這個非常時刻,小皇帝六歲的記憶,還是靠譜的。

退位詔書的草擬,交給了狀元企業家張謇,而由當時張謇的幕僚武進人劉垣代勞。寫成之後,由徐世昌,汪榮寶和張一麐加以潤色,最後,由袁世凱定奪。退位詔書,給清室留足了面子,給人一個順應民意,順應世界大勢,不願同胞相殘的印象。但是,端著架子,委託袁世凱組織民國政府,這一點,讓好些革命黨人好大不舒服。

一些人,包括孫中山的不舒服,跟共和大局比起來,不算什麼了。於是,孫中山兌現承諾,把臨時大總統讓給了袁世凱。統治中國260餘年的大清,就此壽終正寢。幾個咋咋呼呼的清室王公,實在是沒有本事,掀起什麼大浪來,結果很好,一場革命,收關時節,風平浪靜,匕鬯不驚。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張鳴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06/1950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