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蘇暁康:苟全性命於亂世而已

作者:

【按:梁朝偉榮冠之際,被揭曾撐「六四屠殺」,毀譽參半,「是該不遺忘還是不鬥黃?」,公婆之爭,我相信梁朝偉的眼淚中亦有無奈。無獨有偶,前面有個帖子,我議論到李怡的「港共」角色,亦涉爭議。兩個香港文化界名流,在坊間皆留是非。那麼,身陷囹圄的黎智英,恰為香港而捨身飼虎(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60952450043331&id=841628330),但是他的《壹周刊》、《蘋果日報》爭獨家而不擇手段,揭人隱私,將「新聞娛樂化」,在坊間口碑並不好;這是第三個香港人。其實,人性於亂世(政治)中常常身不由己,我也曾舉林徽因的例子,她真正一個絕代佳人,悲劇性的深刻也是群芳之冠,而且要涵蓋了四九後的命運之逆轉,才更顯悲劇性,她的兒子特別回憶母親「思想改造」,甚至如何被史達林所感召。中文中有個詞「明哲保身」,在大陸的文革時期,完全變成一個貶義詞,至今它也沒能「正面化」。更有趣的是,網見余杰在台北講汪精衛,我看到有人留帖子給他:「難道你打算為八十多年來海內外所有華人都憎恨厭惡的大漢奸翻案嗎?」中國的道德文化,總是優先責難人性,而不顧外在環境之非人化,時至今日,人類個體一直生存在肉食者相爭的蠻荒境地中,中外都一樣,難怪賽亞•伯林死前稱自己不過「苟全性命於亂世而已」。】

書生

【更重要的是未來】梁朝偉被掘撐六四鎮壓言論,是該不遺忘還是不鬥黃?

日前,梁朝偉榮獲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金獅獎」,頓時成為香港人焦點。不過,網上有人找回他支持「六四屠城」的言論,指其根本不值得香港人支持。

翻查紀錄,梁朝偉在2002年接受英文雜誌「B International」時,提及他所飾演的電影《英雄》角色反對殺害秦始皇,因為他是唯一能統一中國、結束戰爭的軍閥。

梁在訪問中稱,「我同意影片所傳達的和平與仁慈訊息」,又舉例提到自己「沒有任何參與六四抗議活動,因為中國政府所做的是對的——維持穩定,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好的」。

雖然現時已找不到訪問原稿,但 SCMP的一篇報導直接引用當時的訪問原文:

「'I agree with the message[of peace and human kindness in the film],' he was quoted as saying.

'For example, during the June4 incident, I didn't join in any demonstrations, because w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id was right- to maintain stability, which was good for everybody.'」

有網民反駁,提及梁的「黃」事,包括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明確反對香港政府動用武力:「我支持所有和平表達訴求的香港人,抗議政府使用過分武力對待和平集會人士。」

另外,也有網民提及2020年武肺初期,梁免去黃店兩個月鋪租。翻查紀錄,當時有傳言指梁持有的地鋪加租,其妻劉嘉玲澄清,梁曾疫情初期免租三個月,並指租金自2015年起未曾變過。

對於今次事件,書生的看法是「無必要鬥黃」。

當年梁朝偉發言六四言論後,事後有澄清只為宣傳電影,不是真正的個人想法。無論其真假如何,後來雨傘期間梁明確為示威者發聲,是不爭事實。

一個人的價值觀可能隨時間而改變。22年相距甚遠,個人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並不出奇,正如不少法律都認定某類案件超過某個年份,當事人就無須承擔刑責,背後邏輯便是假定「年份久遠,某個人不再是同一個人」。

雖然雨傘同樣相距至今9年,我們也沒有理由憑梁的雨傘言論便推定他也支持2019年運動;但在這個時勢,梁不像其他擺明奶共的醜陋偽人,日日發表荒謬的撐政府言論,已經足夠。而且我更傾向認為梁只是典型「政治與自己無關」的政治冷感藝人。

對公眾人物「表態/不表態」的過多批判,很容易變成「批鬥」,及把更多潛在的同路人推開。而且我一直堅信人性之複雜,也見證過世情的黑暗,有很多人(尤其香港社運圈)開口埋口說公義、說抗爭、說平等,實情從未為社會做過什麼實際的貢獻,甚至連基本做個真實的人也不會,只是政治機會主義者,只會爭話語權、爭名氣、爭利益。這種人更惹我討厭與警惕。

比起梁朝偉過去政治言論及取態,書生更關注未來。書生在另一個帖子裡,看到個有趣的問題:「下一個梁朝偉?可能嗎?」

該名作者提到,有人問他為什麼現在只有「流量明星」,出不到像梁朝偉這樣的演員。這不禁令我想起另一位香港資深演員林家棟,在專訪中曾提及社交平台長期以一個既定面目接觸觀眾,會成為「演戲的障礙」。

林家棟指︰「正如當年有前輩提自己,你選擇入劇組,便不要去拍綜藝。你拍10套劇,你會做到有3、4個形象出來,你拍20輯綜藝,20輯都是同一個形象。」

林的意思是網上短片的「人設」大多相近,若果藝人演來演去都是類似「角色」,戲路自然短與窄,缺乏磨練下的演技亦未必精湛。這句說話一直在書生心中。我認為林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不過這並不代表「下一個梁朝偉」一定不會出現。

理由是,香港影視界的確有青黃不接的現象,但這表明需要給予年青演員更多出演機會。拍 youtube短片是現今成名的好方法之一,也是新晉演員磨練演技的好機會。事實上,近幾年,也可以看到不少網絡新晉藝人的演技有所進步。

如果電影界給予這些年青演員更多機會,觀眾願意買單支持他們進步,假以時日,不一定不會出現下一個梁朝偉。不要忘記,很多出色的演員本身也是偶像派;要培養出一個「梁朝偉」,可能是二三十年的時間;我們需要的是支持和耐性。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06/195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