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地鐵降薪裁員、砍線停電梯 窮怕了被迫漲價

人山人海的中國地鐵,也開始變著法的哭窮,漲價。

1

全中國的地鐵都在刮「降本增效」風。

說白了,就是暗戳戳漲價。

9月1日起,廣佛打工人揮淚告別了「滿15次優惠」(每個月的公共交通系統刷卡15次後,從第16次的車程開始車費打6折)。

新的計費方案說,「乘客在一個自然月內,乘坐廣州地鐵公共交通累計實際支出票款滿80元不滿200元部分享受8折優惠;超出200元部分享受5折優惠」。

做表格的肯定是人才,看看表格中的綠色,硬是做出了地鐵公司賠本大拍賣的氣勢。

但轉念一想,有幾個正經上班族一個月坐地鐵能坐出300塊錢?「魔鬼」就藏在紅色那幾欄中。

好多東西早就漲了。地鐵要漲就漲吧,真沒必要到處找證據證明什麼優惠更大。

漲價當然會讓人心痛,有網友表示:既然你地鐵「不講武德」,那就別怪我們「電驢大軍」了。

其實,與動輒幾百億的建設和營運成本相比,乘客那點票錢根本不值一提。

比如魔都上海,2022年上海地鐵年客運量為22.79億人次。就算平均每人每次消費5元,上海地鐵全年的票款收入也才113.95億元。第一大城市尚且只有100億出頭,那其他城市的票款收入就更少了。

既然有「開源派」,那就肯定就有「節流派」。

今年2月,北京地鐵6號線一期海淀五路居站至草房站20座車站,全部換了新的照明燈具。

據說,每年能節約520萬度電,可省下幾百萬電費。

今年4月,杭州地鐵部分站點貼出了「停梯公告」。除了早高峰(06:03—10:00)和晚高峰(16:30—20:00),自動扶手梯將暫停使用。

杭州網友調侃,「恭喜地鐵扶梯,率先實現了8鐘點工作制」。

不過,當地鐵公司把主意都打到自家員工身上的時候,那就說明地鐵經營真的不容易。

自媒體「潁河東流」爆料,上海地鐵某員工聲稱月薪從去年的11000多元,降到了今年的9000多元,降幅高達1000多元。這名員工還補充道,其他員工的收入也減少了。

上海已經算好的了,昆明地鐵系統的員工更慘。

據網友爆料,昆明地鐵的人力外包公司從去年9月就開始拖欠員工薪資,連公積金都不能按期到帳了。該公司領導甚至提出,「大夥如有資源能協助公司解決的,單獨聯繫我」。

4月底,昆明軌道交通集團在上海清算所平台上發布2022年度報告及2023年一季報。財務數據顯示,昆明軌道交通集團目前現金短缺,一季度「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也大幅減少。

根據財報信息,2021年底時,昆明軌道交通「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還有31.14億元,到了2022年末就只有7.59億元了。而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剩1.01億元,一年多時間減少了30億元。

今年,多個城市從源頭開始,掀起了「地鐵停建潮」。

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深圳、重慶、成都、武漢、南京西安、杭州、東莞、廈門等9個城市的地鐵規劃出現了大縮水。

最出人意料的是,就連最賺錢的深圳地鐵也被「砍掉」三分之一。

為什麼地鐵公司變得如此摳摳搜搜、斤斤計較?

2

地鐵,其實是公認吞金獸!很少有地鐵公司能夠純粹靠票務、站台本身盈利的。

截至2023年7月7日,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武漢、長沙、成都在內,共有32個城市的地鐵公司公布了2022年年度報告與審計報告。

結果顯示:如果扣除地方政府補貼,32個城市,只有武漢、深圳、濟南、上海、常州5個城市的地鐵利潤為正,其餘27個城市均虧損。

其中,北京地鐵的虧損額最大(241.04億元),政府的補貼力度也最大(262.86億元)。北京市政府本身並不創造財富,而是從企業和市民身上收來的。北京2022年常住人口為2184.3萬人,算下來,平均每個市民為地鐵公司補貼了1300元。

首都人民對此頗有意見。畢竟,首都人民可是享受過3塊錢地鐵隨便坐的黃金歲月。

其他城市也好不到哪裡去。杭州、重慶、鄭州、青島、寧波、成都的地鐵公司,去年虧損了大幾十億。

這六個城市都頗具野心,杭州要辦亞運會,成都辦世大運,重慶要跟成都爭西部一哥,鄭州要跟武漢爭中部第一,青島要跟天津爭華北第二。要在短時間內做大做強,就必須砸鍋賣鐵建地鐵。

杭州就是個典型案例,2021年地鐵營運里程只有342公里(排全國第九),2022年末激增至516公里(排全國第五)。

這還沒完,根據杭州地鐵遠期規劃表,2035年之前,要建成4條軌道快線、15條普線、2條局域線的軌道交通線網,總里程為1120.9km。

1120公里是個什麼概念?相當於縱貫整個朝鮮半島。

而地鐵建設,是極其燒錢的。

一公里的成本差不多需要6-10億元,是建高鐵的六七倍。如果要建一條40公里長的地鐵新線路,至少需要300億資金。

地鐵的運行速度比高鐵慢得多、平穩性也不如高鐵,為什麼修建成本後者卻高得多?

因為地鐵是城市地下工程,需要使用昂貴的潛盾機,還得規避地下管線、文物設施和軍事設施,最後還得支付高額的征地拆遷費用。

地鐵公司往常的主要資金來源是政府,奈何政府這些年也總是時常強調要過苦日子。

當地方政府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時,地鐵公司怎麼能獨善其身呢?

3

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隨著中國人口出生率的持續低迷,中國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這四十多個城市可能就會出現「兩極分化」:

北上深等城市晉升為世界級大都會,人口越來越密集,產業越來越先進,地鐵設備越來越智能化,運行速度肯定越來越快。

個別「腰部城市」可能會像「美國鐵鏽地帶」一樣,出現人口持續減少、商業不斷衰退和財政日益減少的三重暴擊,那就不可能建設新地鐵站了,估計讓已有站點維持體面都難。

而如果地鐵公司的財力和人力降過了基準線的話,整個城市甚至可能走向「紐約化」。

紐約地鐵是什麼鬼樣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一搜。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09/195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