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以「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等字眼來形容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注一)。不過,有史家學卻用「庚子拳亂」形容這次事件;到底在121年前,發生的是一場「愛國運動」,抑或是一場禍國殃民的動亂呢?
話說在清朝甲午戰爭戰敗後,西方列強劃分在滿清的勢力範圍,耶的中原教徒數目有所增加,黃河北岸農民與中原耶教教徒之間時常發生衝突,加上那些日子天災連連,以及宮廷權力爭鬥激化的情況下,累積下來的矛盾終於爆發。
1900年春季,直隸有成千上萬人習練義和拳,他們號稱「義和團」,並動用私刑處死了大量基督宗教中原信徒與外來的西人,並縱火燒毀了教堂和教徒房屋。整個運動並無嚴密的組織或統一的領袖,這些民眾自發的行為矛盾和混亂,慈禧太后對這事的態度也多次反覆。
至同年6月,慈禧太后暫時決定利用並允許義和團進駐北京,義和團又先於清軍進攻天津租界。俄、德、法、美、日、奧、意、英八國眼見僑民形勢危急,遂組建聯軍遠征天津和北京。最終清廷戰敗,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付出賠款,籤條約允許各國在北京駐軍及構築永久要塞。
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不是第一個在建黨紀念日講話中把義和團形容作「愛國運動」的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在2011年建黨90周年的講話和江澤民在2001年建黨80周年的講話中也是如此。
中共歷史學中對義和團的這種正面論述可以追溯到50年代,當時中共歷史學家努力將中國歷史納入「史達林(史達林)主義」的「五階段論」之中(注二)。而在這套論述之中,「封建」時代原來有2200年之久,從秦開始,而在「封建社會」中,「階級鬥爭」的表現形式自然是「農民戰爭」。因此,中共的歷史學側重於「農民起義」,義和團也同樣被認為是從根本上「反帝」的。
只是這些中共歷史學家忽略了一個事實:義和團主張「扶清滅洋」,而滿清其實也是一個帝國。在1957年以後的毛澤東時代,這種對所謂「農民戰爭」的歷史學觀更加強化了,因為當時「階級鬥爭」決定了一切。
中共的觀點是,雖然「義和團運動」這類運動的本質是「積極」的,但在中共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之前,它們必然會失敗。
但問題來了。在中共實行市場改革初期,即1978年三中全會前後,義和團被淡化為「蒙昧主義」,反而提倡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魏源變成為一個具有前瞻性的知識分子。這種支持改革的主題在中國的標準教科書和歷史期刊中基本得到了延續。有趣的是,江澤民在199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的講話中,並沒有提到任何「運動」失敗的例子,只是籠統地重申,在中國共產黨到來之前,所有這類「運動」都註定要失敗,胡耀邦在1981年的60周年講話也是如此。
注一:習近平講話的原文是:「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台,但都以失敗而告終。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
注二:史達林主義的「五階段論」包括:原始共產主義、奴隸社會、封建主義、資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五階段進程」,並聲稱「所有人類社會在走向共產主義的過程中都要經歷這些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