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跟我分享了這樣一件事。
他鄰居一個男孩今年參加高考,結果沒考好,出分當天整個小區都聽到他父母在樓下怒吼:
「我們花了這麼多錢,你就考成這樣?你對得起我們嗎?真是太讓人失望了!」
男孩無言以對,隨後傳來一陣陣抽泣聲。
聽說這對夫妻開了一家棋牌社,每天幾乎都泡在店裡,也不怎麼管孩子,但是對孩子的成績要求卻特別高。
每次考試只要沒達到他們的要求,他們對著男孩,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
當天晚上,這個男孩就離家出走了。
他的父母又是在群里發信息尋人、又是報警,終於在第二天把孩子找了回來。
聽完忍不住一陣唏噓。
有這樣一種父母,他們自己得過且過,也沒對孩子傾注多少心血,卻拼命要求孩子這樣那樣。
一旦沒有達到要求就批評、打罵,怪孩子不用心。
最失敗的一種父母,是自己擺爛,卻拼命卷孩子。
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一個5歲的小男孩哭著吐槽自己的爸爸:
「天天你就知道讓我學習,可全家就你不學習,還在那裡玩手機。
你自己有學過嗎?加減乘法口訣表你都不會,你還讓我讀這麼難的。
就你會在家裡那麼早睡覺,還晚起,你還老玩你手機上的遊戲,你的手機沒收,不許再玩了。」
看似好笑,卻暴露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真實一幕。
多少父母,自己成天沉浸在牌桌上、不務正業,卻要求孩子放學後立馬做作業;
自己在家翹個二郎腿拿著手機逛淘寶、刷視頻,卻要求孩子不准玩手機、玩遊戲;
自己不求上進,失去了學習新事物的熱忱,卻要求孩子學這學那,上各種補習班。
……
明明自己都做不到,卻要求孩子一定要完成,這樣的教育是最蒼白無力的。
記得有次去朋友家,剛好碰見她訓斥三年級的兒子:
「你今天都看了多久的電視了,還不去寫作業?」
她兒子不服氣地反懟:「爸爸都躺那玩了一下午鬥地主了,你怎麼不說他?」
說完,他兒子不情不願地拿出了作業本,看上去是在學習,可眼睛總往電視那邊瞟。
朋友看見了,忍不住怒吼:
「有你這麼一邊寫作業一邊看電視的嗎?太不像話了!」
男孩也惱了:「你不也經常一邊在家加班,一邊玩手機嗎?你們大人總是這樣,自己都做不到,還總要求我!」
說完,頭也不回地進了自己的房間,摔上了門。
有一種父母,特別喜歡在生活中「雙標」,明明自己都做不到,卻拼命管孩子。
要求孩子自律、要求孩子學習專注認真、要求孩子次次取得好成績……
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模仿父母的行為,沿著父母的足跡走向遠方的。
為人父母,最忌諱的就是,用喋喋不休的說教逼迫孩子,卻用松松垮垮的懈怠放縱自己。
孩子身上的問題,大都是父母問題的投射。
《正面管教》的作者,曾分享過一段經歷:
她發現孩子最近做事總是半途而廢,玩魔方幾分鐘就把魔方丟了;看書也是,沒看幾頁就丟在一旁。
她覺得有點奇怪,就詢問孩子。
孩子說:「我和你學的呀!」
她愣住了,這才回想起來,她最近在寫稿卡文時,總是會不耐煩地把稿紙揉成一團,丟到垃圾桶里,然後轉頭就去做其他事。
萬萬沒想到,她無形中養成的壞習慣竟然影響到了孩子。
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身上有各種毛病,懶散、磨蹭、做事不認真、不愛學習……
卻忽視了,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孩子身上的問題,大部分都是父母問題的外在投射。
喜劇演員劉暘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裡談起自己當老師時的經歷。
他有個學生,每次上課的時候都不認真,總喜歡把頭埋到課桌下面瞎搗鼓。
於是他就想著,趁開家長會的時候跟他的家長好好談談。
結果,家長會那天,劉暘剛一進教室,一眼就認出了誰是那個學生的家長。
因為那位家長在課桌下玩手機的動作,和他的兒子一模一樣。
中國的教育,最值得吐槽的就是家長。
天天在家打麻將的父母,是很難教會孩子讀書的。
很多家長總是抱怨孩子不夠進步,然後把責任說成社會問題、教育問題,其實這種抱怨裡面相當大的比例藏著推卸責任的部分。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很多孩子的問題,基本都是家長的問題。
父母的語言、行動、思想,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也會慢慢改變他的命運。
孩子最終能走多遠,看的就是父母的修行。
自身都不自律,意志力都不夠堅定的父母,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
正如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
「一個家長對自己的要求,一個家長對自己家庭的尊重,一個家長對自己每一舉止的注意,這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家長把自己管好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優秀,背後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今年高考過後,很多高分學霸都上了熱搜,其中有一對雙胞胎兄弟讓我印象深刻。
他們來自長沙,在同一年級、同一班級讀書,一起參加高考。
這次兩人竟然齊齊考出了688的高分,而且都想在未來致力於工程機械建設。
面對這樣兩個「天才學霸」,不少父母臉上都寫滿羨慕:
「為什麼優秀的孩子,總是別人家的……」
可是,他們只看到了優秀的孩子,卻沒看到他們背後默默付出的父母。
當被問到如何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兩個孩子,雙胞胎的父親總結了6個字:
興趣、習慣、陪伴。
兄弟倆剛開始讀小學時,父母就開始注重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養成自學的習慣。
儘管夫妻兩人平時工作繁忙,但總會儘可能花更多時間陪在孩子身邊。
一個努力自律的孩子,絕對不是從天而降的,他的背後一定凝結著父母的心血和付出。
想起第一個在哈佛畢業典禮演講的中國人何江。
他出生於湖南寧鄉一個小鄉村,家境貧困,父母白天都外出勞作。
但父親無論白天多苦多累,晚上睡前一定要給孩子講故事,十幾年如一日。
很多父母都喜歡在晚上打牌喝酒消遣,他的父母卻在家支起一張小桌,陪他讀書。
何江的父母雖然不懂多少大道理,但他們認定「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他們通過書籍拓寬孩子眼界,在孩子心中播下了希望和夢想的種子。
聽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就是一路不斷成長、開枝散葉的過程,父母就是孩子的根,幫著他們吸取更多的養分,枝葉才會更加茂盛。
沒有誰天生就是學霸,也沒有誰天生就是配角,孩子的差距,其實就是父母的差距。
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優秀,不如先成為讓別人羨慕的父母。
想要孩子優秀,父母就千萬不能圖省力。
你投入多少時間與精力,孩子就會回饋你多少驚喜。
優秀的父母從不捲孩子,而是努力卷自己。
看過這樣一個視頻。
一位爸爸每天都會帶著4個孩子一起練字。
大女兒寫道德經,二女兒寫千字文,小女兒寫三字經,最小的兒子練控筆。
每天練完字,爸爸還會繼續陪孩子閱讀,無論睡得多晚,第二天都會堅持陪女兒晨讀。
正因為爸爸的身體力行,培養出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好的父母從來不刻意卷孩子,而是以身作則,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
就像這對在醫院一起打點滴的母子。
作為教師的媽媽在認真批改試卷,哪怕生病了,也不忘堅持自己的本職工作;
在媽媽以身作則的帶領下,兒子也深受感染,絕不懈怠,正在一旁認真完成作業。
想到中國古代有一個很美的成語,叫「芝蘭玉樹」。
講的是東晉名相謝安家的後代子孫,個個才華橫溢,就像芝蘭玉樹生長於階庭中一樣,一代接一代,永不衰絕。
東晉的達官貴人都無比羨慕謝家,有人忍不住了問謝安:
「也沒見你教導子女啊,他們一個個怎麼就成了芝蘭玉樹?」
謝安說了一句經典的話:「我常自教兒。」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做好自己。
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練,一流父母做榜樣。
家庭就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孩子會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貝父母的處事方式,將它視為人生的標準和榜樣。
想要培養出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好表率。
因為家庭是根,孩子是枝葉、枝幹和果實。
只有根深了,根壯了,根系發達了,孩子這枚果實,才會更飽滿。
當你勤奮、好學、自律、上進,你身邊就匯聚了一個正能量的磁場,孩子也會吸收你的氣息和能量,成為一個優秀出眾的人。
教育家井深大說:
「父母的言行就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
成就一個孩子的最好方式,絕不是強迫他成為什麼樣的人。
而是父母不斷鞭策自己,不斷成長、反思、學習,為孩子積累源源不斷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