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席捲全網!一張李湘和女兒的舊照戳中網友的心

曾經的風向是「每個女孩都想成為歐陽娜娜」,最近卻流行起了「下輩子我想當王詩齡」。

在這個熱搜詞條橫掃各大社交媒體之前,王詩齡給網友的印象是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

口碑之所以兩極反轉,是因為一張舊照。

今年5月,王詩齡在抖音發兒時的照片集祝李湘「母親節快樂」。

到了9月,這張照片被網友配上了「李湘看著王詩齡像在看藝術品」的文案,迅速傳播。

戳中網友的熱評是:「很多人的一生,都沒有被這樣注視過。」

一時之間,關於「王詩齡不僅有錢,還有愛」的聲音席捲全網。

自暑期開始,網際網路都沉浸在吐槽「掃興的東亞父母」之中,李湘和王岳倫對王詩齡教育的細節被網友一一挖出。

種種細節表明,他們完全是掃興父母的反面。

於是,關於「王詩齡」的一切都被重新解讀,昔日的「炫富」變成了「愛的證據」。

戳中網友的熱評是:「很多人的一生,都沒有被這樣注視過。」

一時之間,關於「王詩齡不僅有錢,還有愛」的聲音席捲全網。

自暑期開始,網際網路都沉浸在吐槽「掃興的東亞父母」之中,李湘和王岳倫對王詩齡教育的細節被網友一一挖出。

種種細節表明,他們完全是掃興父母的反面。

於是,關於「王詩齡」的一切都被重新解讀,昔日的「炫富」變成了「愛的證據」。

截至發稿前,李湘、王岳倫、王詩齡三個當事人在這個話題始終保持沉默。

但關於王詩齡的熱搜卻遠沒有停止。

她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短短几天就包攬了16個熱搜:王詩齡曬健身照、520收到巨型玫瑰熊、跟何炅合照......就連和朋友去烘焙被網友拍到,都可以成為熱搜詞條。

人們熱衷於通過和王詩齡的對比,展示自己對健康親密關係的嚮往、講述自己在原生家庭遭受的痛苦。

在「下輩子我當王詩齡」的故事中,主角並非王詩齡,而是隱身於話題之下的1.6億次點擊。

也正因此,這個故事才更值得被講述。

被富養的王詩齡

人們對於富家女的想像,王詩齡似乎都能滿足。

4歲上綜藝,5歲出席巴黎時裝秀,6歲登台獻唱,8歲畫的孔雀圖被炒到10萬的高價拍賣。

13歲時,王詩齡被送到英國博奈頓女校留學,每年光學費就要花35萬。

讓網友驚嘆是,她起居的宿舍,曾是英國王室現任長公主安妮的「故居」。

這所學校的初中部每個班有13名學生、高中部則更少,大概6-8名,全校只有550多名學生,師生配比為1:6。

博奈頓女校的升學率非常高。2021年,37%的畢業生被英國排名前十的大學錄取。

每年有將近9%的人考上牛津、劍橋。

而王岳倫曾在採訪中透露,王詩齡想要去牛津大學讀藝術。

王詩齡擁有的不只是高配教育資源,還有高配的朋友圈。

音樂大師劉歡教她彈琴,世界花式溜冰冠軍陳露指導她滑冰,香港影帝張家輝教導她學游泳……

相較之下,錢反倒是王詩齡擁有的最不值一提的東西。

從前網友抨擊李湘炫富,「用金錢來堆砌的童年只會養成拜金女的價值觀」。

但現在,一切都成為愛女兒的證據。

在一檔訪談類節目中,李湘曾分享身邊的教育故事,掌握中、英、日三門語言,成為世界公民。

乍一看,這個路徑和北京海淀、美國灣區雞娃的媽媽們追求的沒有什麼區別。

但讓網友動容的是,李湘話鋒一轉,說她希望王詩齡能選擇一個喜歡的地方生活。

而不是,成為精英。

有錢、被愛、母親鬆弛。

王詩齡成為網際網路「天選之女」,穩坐網友「投胎志願」前三名。

人們最羨慕王詩齡什麼?

王詩齡起床第一件事,「挨夸」。

李湘接受採訪時說,女兒從早到晚都沉浸在父母「你怎麼那麼美」的驚嘆之中。

她畫的桃子,會被李湘和王岳倫驕傲地曬在社交媒體,並配文:

「暑假新作品!恭喜努力的小美妞!」

在網友的記憶里,李湘每次主持湖南衛視春晚,都會當著全國觀眾的面說:

「在這裡也要祝一位叫做王詩齡的小朋友新年快樂。」

明目張胆的欣賞、鼓勵、認可、偏愛。

這是網友眼中,王詩齡家庭生活的關鍵詞。

更讓網友羨慕的是,王詩齡的父母,尊重她的感受。

參加綜藝《拜託了,冰箱》,主持人何炅問李湘「什麼情況下會批評女兒「,這個問題讓王詩齡倒吸一口涼氣,瞪大了眼睛。

何炅不肯放棄,俯下身看著王詩齡:「我們簡單聊一聊然後迅速翻篇。」

李湘轉頭看了看女兒,堅定地說,「我們不想在公開場合說她不好。」

更早的時候,李湘帶著王詩齡參加節目。

現場問答環節,有小女孩問王詩齡:「我想問一下Angela,你的媽媽經常給你吃很多東西嗎?我感覺你有那麼一點點點點的胖。」

前一秒還在熱情尋找提問者的王詩齡,迅速縮回李湘身邊坐下,低下頭摳起了話筒。

李湘否認了關於胖的攻擊,隨後柔聲建議提問的小女孩:

「以後見到胖胖的女生,我們可以把說話方式稍微改變一下,比如說我們一起運動吧,大家會成為好朋友的。」

很長一段時間裡,網際網路上都存在關於王詩齡身材的討論,她甚至曾因胖上過熱搜。

王岳倫在採訪中也說,同學群里的男生嘲笑過王詩齡的身材,這讓王詩齡「接受不了」,開始控制飲食。

一向喜歡吃東西的王詩齡,「不停地看吃播」。

說到女兒減肥的事情,王岳倫當著鏡頭紅了眼眶,短暫地中斷了採訪。

這個幾秒鐘的片段,被網友頻繁轉發,熱門評論始終圍繞著一句話:

「愛就是時常感到虧欠。他之所以哭,是因為王詩齡被同學貶損身材,而他身為父親沒法幫忙。」

父母雙方都在全心全意關愛女兒,用盡全力托舉女兒精神世界的家庭,在現實生活中是如此少見。

網友們更熟悉的家庭生活中,父母精通「掃興之道」。

孩子做了一桌子菜感謝父母,卻被責怪做多了浪費。

女兒考上了中戲,錄取通知書卻被母親偷走。

華裔女脫口秀明星一臉驕傲地告訴媽媽:「媽媽,你知道嗎,在美國黑皮很美,我被當作美女。」

而她媽媽立刻否認,「你根本不是什麼美女。」「你從小就是個小黑妞、小丑妞,我們都不喜歡你的嘴巴,像豬嘴一樣。」

不是所有人都羨慕王詩齡的家境,但人人都想要她的父母。

光是父母「不掃興」這一點,王詩齡就「生在了羅馬」。

如何成為「王詩齡」?

剛開始讀幼兒園的時候,王詩齡被送到離家更近、硬體設施更好的公立幼兒園。

六一兒童節演出那天,天氣特別熱。所有小朋友全都「在陽光裡面坐著曬著」,而老師們、領導們則「全在陰影裡面」。

演出先是領導講話,然後是老師講話,最後才是孩子們的表演。

一天下來,王詩齡曬得臉紅紅的。

因為這件事,王岳倫決定轉學,讓女兒上國際學校,他說:

「硬體改變了,但教育理念沒有變化,還是我們小時候接觸的那一套東西。」

給王詩齡轉學的原因,被網友稱為「一種家庭觀念上的進步」。

父母「沒有把吃苦美化為磨礪」,反而更加關注女兒的感受,「不擔心被別人說嬌氣」,只想讓王詩齡覺得舒服。

如果說,讚美、鼓勵、關愛,還可以歸結為王詩齡的父母懂得如何愛孩子。

那不認可教育方式就立刻轉學的舉動,則又一次回歸到財富的托舉。

8月31日,47歲的李湘發微博宣布:我已退休。

21歲時,剛剛大學畢業的李湘就得到了主持《快樂大本營》的機會,成為湖南衛視「綜藝一姐」。

28歲時,她自信已經成為「全中國最好的娛樂女主持」,卻被母親的一句「你會幹什麼呀?你就會主持《快樂大本營》「刺激到,辭職北上創業。

自那以後,時代的每一個風口上,都能看到李湘的身影。

傳聞中李湘讀大學時就已經開始在北京買房。

甚至勸何炅「借錢也要在北京買房」。

2018年,李佳琦和薇婭還在爭奪直播帶貨一哥一姐的頭銜,明星大多作為客串出現在頭部直播間。

李湘卻開了自己的直播間,成為第一個下場直播帶貨的明星。

她不僅戴著大鑽戒賣力推銷9塊9兩支的口紅,甚至化身房產仲介,在直播間推銷賣房。2019年雙十一,李湘直播間累計成交金額1.3億。

宣布退休後,坊間開始流傳李湘各類財富傳聞,逼得王岳倫也得出來闢謠。

雖然傳聞是假的,但李湘在網友眼裡儼然成為強大母親的代名詞。

谷愛凌的媽媽谷燕一樣,她們有能力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好的教育,還發自內心地欣賞自己的女兒。

與其說大家都想投胎變成王詩齡、谷愛凌,不如說大家都想在她們身上找到自己人生中缺失的那塊拼圖。

看似不必費勁的人生,從天而降的好運,與生俱來的滿分父母。

但可惜的是,中了基因彩票,擁有這一切的人始終都只是少數。

無法成為王詩齡

就在一個月前,全網都想投胎的目標還不是王詩齡,而是江浙滬獨生女。

根據網際網路的蛛絲馬跡,人們描繪出這個群體的生活畫像:

從小就讀國際學校,畢業後不必執著於考編或找工作。

父母會給她們買房,不指望她們養家,只要不想著跑去創業,家裡的錢根本花不完。

江浙滬獨生女的畫像,和蛛絲馬跡中拼湊出的「王詩齡」如出一轍。與其說江浙滬獨生女和王詩齡的人生充滿相似性,不如說網友們想要的生活始終如一:

沒有創傷的童年,以及毫不費力的人生。

但無論是王詩齡還是江浙滬獨生女的人生,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其實都更像是一面遙遠的鏡子。

這面鏡子的構成是網絡拼湊出來的片段、地域刻板印象和基於對生活種種不如意而生發的埋怨與想像。

但鏡子永遠都只是鏡子,而不是生活本身。

從精英們親子故事中抽離出來,我們不得不承認:

大多數人的父母,沒有條件給孩子提供這樣的生活。

比起子女是否快樂,普通人更擔心孩子長大後找不到好工作。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把還在讀小學的孩子送去上補習班、興趣班。

而他們自己則拼命工作,不敢拒絕領導加班的要求,低聲下氣托自己爹媽或另一半到學校和興趣班接送孩子。

到了暑假,驚訝地發現月薪3萬也付不起孩子的暑期帳單,似乎怎麼努力都跟不上孩子「吞金」的速度。

《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曾做過估算,把一個孩子培養到本科畢業,至少要花62.7萬元。

經濟壓力讓人無法鬆弛,精神壓力讓人更難從容。

微信群里老師的新消息,身為家長必須時刻關注著,回復「收到」只是基本要求,必要時還要和其他家長一起恭維老師。

如果回家以後還要輔導孩子寫作業,那想要「情緒穩定」就更難了。

但凡在網際網路衝過浪的人,基本都刷到過「被作業逼瘋的中國父母」。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情緒崩潰只是小問題,被「氣出心梗、腦梗「似乎也是平常事。

2020年9月份,一位45歲的爸爸輔導孩子作業,情緒波動劇烈,突發急性心肌梗死。要不是及時送醫,恐怕會有生命危險。

大多數家庭,孩子固然疲憊,大人也並不輕鬆。

要求父母時刻保持理智,時刻尊重孩子的感受,是非常苛刻的。

工作的煩惱、競爭的壓力、育兒的焦慮時刻擠壓著他們,讓他們無法保持優雅。

普通人拼盡全力,也只能讓孩子「到什麼時候做什麼事」,讓下一代成為一個有份工作、有個家庭的普通人。

至於努力成為普通人的過程中,究竟有過多少矛盾,受過多少委屈,留下多少遺憾,他們已經無力深究。

只能在孩子抱怨的時候感慨一句:「誰不是這麼過來的呢?」

最會反思的父母,至多也只會說「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

正是因為普通人的生活中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如意與求而不得。

我們總是會很輕易地滑落到這樣的結論:

假如我有更多的錢,我一定會更幸福;

假如我有更有錢的父母,我一定會更幸福。

但我們每個人都平等地拿到了一次世界的體驗券,正是每一段獨一無二的經歷才構成了「我之為我」,才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參差多態。

而衡量幸福的標準也從來都不只是金錢這麼簡單。

只有親自身經歷的,才真正屬於自己。

比起把美好的想像加諸別人身上,不如花時間和情感彌補那些遺憾:

更愛自己一點,必要時「把自己重養一遍」。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鳳凰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26/195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