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動不動就哭和忍住不哭的孩子,長大後3點差距很明顯,你發現沒?

小孩子「動不動就哭」的情況很常見,有些家長說這是孩子「不堅強」,有些家長認為這是孩子「受委屈」等等。

不同的家長不僅對孩子掉眼淚的看法不同,應對方式也不同。

有些家長會對孩子這種「懦弱」的行為進行呵斥,讓孩子「憋回去」,也有家長會「哄孩子」,讓孩子哭出來,心裏面「好過點」。

大部分的家長對於孩子「愛哭」這件事,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

就是覺得愛哭的孩子肯定是比較懦弱的,是「難成大事、難擔大任」的。

而那些不哭的,往往是非常「堅強」的,而堅強的性格要比懦弱的性格更適合發展,所以,在長大之後,愛哭的孩子必定不如不哭的孩子。

不過,事實卻不是這樣。

東哥是個生意人,在事業上也是非常勤奮,所以生意也是做得風生水起。

不過,為了能夠讓自己的事業發展得更好,給孩子帶來更理想的生活條件,東哥一直是堅持奮鬥事業。

而東哥的人生經歷,也讓東哥在教育孩子方面變得比較「硬派」,覺得孩子從小就應該堅強,所以每當孩子哭泣的時候,東哥總是厲言呵斥,讓孩子「憋回去」。

東哥的孩子本來也是一個愛哭的孩子,但是每次哭泣的時候,自己等到的並不是期望中的安慰與溫馨,而是來自爸爸的嚴厲目光,是來自爸爸的呵斥。

久而久之,東哥的孩子就變得開始「堅強」起來,就算是想哭,也會拼命的「憋回去」,看起來堅韌多了。

而東哥,對於孩子的這種變化也感到非常的滿意。

與東哥的育娃理念不同,東哥的鄰居小靜是個溫柔而細心的媽媽,小靜的孩子和大多數的孩子一樣,小時候經常喜歡哭。

不過,小靜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東哥完全不同,她經常會讓孩子「哭出來」,或是安靜的陪伴在哭泣的孩子身邊,從來不會強硬的逼著孩子「憋回去」。

對於小靜的這種育兒方式,作為鄰居的東哥感到甚為不妥,很多次都告誡小靜,這麼養下去孩子長大肯定會變得很懦弱,會耽誤孩子的發展。

但是,小靜卻表示,孩子心裡有委屈,哭泣是一種很好的發泄方式,哭出來沒有什麼不好。對此,東哥深表無奈。

轉眼間,兩個孩子都長大了,本來人們都覺得東哥的孩子將會發展得更加優秀。

但事實卻令人大跌破眼鏡:東哥的孩子變得非常「中庸」,情緒化嚴重,性格內向,逆商、情商都比較弱,做事唯唯諾諾,哪怕一件十拿九穩的事情,東哥的孩子也是猶豫不決。

所以東哥孩子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上,都談不上什麼發展。

但是,小靜的孩子卻發展的很好,不僅事業上風生水起,而且生活中也是如魚得水,在公司和同事親如兄弟,與客戶無話不談,在小區和鄰居相處得猶如家人。

這也使得小靜的孩子成為了人們口中的「成功人士」。

「動不動就掉眼淚」和「忍住不哭」的孩子有啥不同?

這3點差距不可忽視

第一點:心理環境健康程度不同

心理環境的健康與否,和情緒的穩定有著很大的關係。而小時候總是憋著不哭的孩子,其負面情緒是很難得到及時緩解的,常常會將一些不良情緒進行積壓,從而影響到心理環境的健康。

但是,那些哭出來的孩子卻不同,他們的負面情緒能夠隨著哭泣的行為及時地得到釋放,從而減少情緒堆積,讓心理環境變得更加健康。

這也會導致愛哭的孩子,在長大後性格、情緒都會比較穩定,而那些不哭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暴躁易怒,或是鬱鬱寡歡。

第二點:思維方式、個人認知相異

能夠哭出來的孩子,在哭的時候往往得到的是來自家長的溫柔以待。

所以這些孩子對於情感的信任更加深刻,能夠以積極的態度來看待感情關係,看待這個社會和世界,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而思維認知方面,也就會趨於正面。

但是,那些憋回去的孩子,往往無法感受到世界的善意。

因為自己將所有的委屈、不甘等都藏在了內心,這會讓孩子忽視了世界的美好。

從而變得思維認知與常人相異,產生一些令人感到奇怪的想法。

第三點:內心敏感程度、自信心有差距

經常哭不出來的孩子,將會存在極大的精神內耗情況,這也使得孩子的內心敏感程度極度爆棚,對於很多言語、行為都可能會非常敏感,產生誤解。

另外,這些孩子也會非常缺乏自信,變得自卑自棄,做事情的時候畏首畏尾,生怕產生一點點的錯誤。

而那些小時候能夠放肆哭出來的孩子,因為沒有了情緒的壓抑影響,所以做事情的時候往往積極性很高。

所以他們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想的並不是萬一做不好怎麼辦,而是怎樣才能夠克服難題。

寫在最後

哭泣,是孩子的一種正常生理行為,它能夠很好的緩解孩子的情緒,維護孩子的健康心理環境。

有助於孩子性格的培養、人格的健全,也有利於孩子的自信心創建,是孩子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哭了,請溫柔的陪伴著孩子,讓孩子哭出來,釋放內心的壓抑,這樣,你的孩子才不會受到負面心理的影響,才會健康的成長,才會變得更加優秀。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C媽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05/196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