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新中產的衰亡和消費降級

「新中產」的概念曾被無數商業媒體和公司熱炒,認為其代表著未來的消費趨勢,然而僅僅幾年時間,市場邏輯迅速扭轉.....

「新中產」的概念曾被無數商業媒體和公司熱炒,認為其代表著未來的消費趨勢,然而僅僅幾年時間,市場邏輯迅速扭轉.....

近期,多位自稱鍾薛高員工的人,在各大平台發文稱公司欠薪。令鍾薛高被推上輿論風口,引發眾人驚呼:一年前爆火的知名網紅品牌,居然也會出現經營困難?

據《稜鏡》報導,鍾薛高從7月開始出現去庫存現象,價格從十多元一路跌到3.5元/支。除了鍾薛高,巧樂茲、夢龍、哈根達斯等在線下都面臨不同程度打折。

1

商業常識看,企業不到生死存亡時,不會如此誇張地降價來打擊自己品牌。這或許意味著,過去支撐網紅高價雪糕的龐大用戶群體的消費能力出現了問題。

與之相對的是,走低價路線的蜜雪冰城卻悄然成為了全球第五大連鎖快餐店,2元一個的冰淇淋主打一個高性價比,迅速占領市場,令公司門店在今年暴增30%。

同樣現象還發生在電商領域,長期鄙視低價路線,以高質量服務為競爭力的京東,在公司沒有出現營運問題的情況下,近期股價卻跌跌不休。

自2023年以來,京東股價已跌54.33%,從最高66美元,跌到了25美元附近。而這還是在今年美股市值大增,納指漲幅25%的環境下發生的。

而和京東走相反商業邏輯,以全行業最低價為競爭力、被認為有點「low」的拼多多,卻在一片罵聲中,迎來了市值的暴漲。年初至今,拼多多股價上漲了32.43%。

毫無疑問,京東更符合傳統上我們對一家好公司的定義:行業領先的物流體系和大數據、穩健的財務表現、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較好的市場口碑.......

然而,京東卻像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一樣,在業績沒有出現大問題的情況下,大幅調整公司戰略和人員結構。這種緊迫的氛圍,遠甚於當年桃色事件對公司的影響。

看看劉強東回歸後都做了什麼:裁掉過去徐雷的團隊、精簡公司人員、大搞低價戰略.....劉強東甚至在內部喊話,低價是京東唯一的基礎性武器。

這跟我們過去認知的京東太不一樣了,京東過去保持著同行業最高的物流水平,是建立在人員收入最高的基礎上。而低價戰略就意味著低成本,意味著京東要犧牲一些過去成功的基礎。

2

當然,我說這些這並不意味著蜜雪冰城和拼多多就是更好的公司、沒有一點問題,只是它們的火熱,側面說明了消費習慣的改變。

數據顯示,鍾薛高、京東的客戶畫像,有這麼幾個特徵:1.年齡在35-40歲。2.往往是一二線城市的白領或者中產。3.從事網際網路、金融、傳媒、體制內等收入較可觀的行業。

這類用戶群體的特徵,被歸納為一個新的概念——「新中產」。和「老」中產的區別是,年齡更小學歷更高、消費觀念上更加注重體驗而不是低價、更喜歡嘗試新鮮事物。

那麼,「新中產」群體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導致其消費能力下降?從數據上看,過去新中產從事的主要行業,都在經歷「紅利期」的退潮。

以網際網路為例,龐大的人口為各個大廠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發展環境,估值一路水漲船高。過去十年,論融資能力網際網路敢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雄厚的資本帶來的是業務擴張的「軍備競賽」。不少大廠朋友和我講,公司過去開展業務是非理性的,一個新的業務不一定會給公司增加多少收入,甚至還會虧損。

但公司為什麼還要投?一來是不缺錢、融資太容易,二來擔心被競爭對手搶先而丟失機會,或流量數據下滑影響融資和估值。

業務快速擴張帶來的是冗員,在市場樂觀的情況下不是問題。但在疫情期間,國家對「資本無序擴張」的管制和在社區團購壟斷被罰、螞蟻金服事件的影響下,無論是資方還是網際網路大廠,都開始縮減自己的業務線。

今年五月,據第一財經等媒體報導,58同城啟動一輪大規模裁員,涉及LBG(本地服務事業群)、HRG(人力資源及職業教育事業群)、TEG(技術工程事業群)等,比例或高達30%-50%。

阿里產研院裁員25%,阿里雲從兩萬人裁到1.5萬。但阿里也回應了裁員,對上述數據闢謠,實際比例只「優化」了7%。

騰訊字節裁員更早,2022年3月,據36氪報導,字節跳動去年各業務綜合裁員比例最高在20%左右。騰訊較20%低一些,但也大量裁撤業務線。

和網際網路同樣遇冷的行業還有金融,在2022年底財政部發行《關於進一步加強國有金融企業財務管理的通知》後,各大金融機構紛紛開始響應「限薪」。

各大金融機構對限薪令的執行程度不一,但效果立竿見影。今年五月,甚至出現上海浦發理財的員工月薪從2萬降至6000多,導致職員維權的情況。

同樣減薪的還有公務員,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公務員薪資較同行高出不少,不少發達地區如江浙滬深的部分崗位公務員,被曝薪資減少20%。

另外,新中產往往擁有住房,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也下調了該群體對消費的信心。房產低迷也間接導致新能源汽車的火熱(有房有車最好,沒房至少得有個車),這也是一種消費降級。

3

這些「新中產」所在的行業,被疫情衝擊是部分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國家的未來戰略中它們並不占據重要角色,資源被認為不該向這些行業傾斜。

因此,新中產的消亡,本質上是所處行業「紅利期」的消亡。國家支持的產業還需要更多時間來發展和吸納就業,在這個銜接階段,必然會出現陣痛。

當然,做生意的朋友們也不用過於悲觀。我全文都在圍繞「新中產」的消費降級,因為這個群體受到的影響是最明顯的,而整體的消費數據,並沒有太大變化。

不只是零售品,從其他宏觀數據中我們也能窺見端倪,2023年中秋、國慶的國內旅遊收入較2019年增長了1.9%,這是去除通脹因素的數據。

而人次上,2023年比2019年增加了4.1%,導致人均消費略有減少,側面印證了我的觀點:有一部分人在消費降級。

另外,富豪的購買力,也幾乎沒受到影響。CRIC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重點64城總價1000萬以上的豪宅共成交4.2萬套,同比增加9.03%。其中,單價15萬元/平方米的頂豪成交1157套,是去年全年成交量的2倍之多。

所以,新中產消費能力的下降,對企業來說,只追求產品和服務質量是危險的,高性價比戰略,或完全針對富人的行業,更容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倖存下來,商業的邏輯變了。

總結:1.過去因行業紅利,如網際網路、金融、發達地區體制內、房價上漲等因素崛起的新中產群體,出現了明顯的消費降級。2.整體消費數據變化不大,富人購買力依然很強。3.面向新中產需求、追求消費體驗或品牌溢價的企業,越來越難做,必須向低價戰略轉型。

關於作者

仝麟閣,前財經記者、投資公司董秘,發表文章累計超過100萬字。千萬級報導作者,網易年度影響力創作者。研究領域為政治、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為500強公司、地方政府做輿情諮詢和社會分析,在多家教育機構任兼職講師,現居廣州。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麟閣經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26/1970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