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黃世澤:英國對華對港政策會如何日趨強硬

作者:
以往討好中國,都是為了更多的經貿機會,但現時既然經貿機會並不存在,外資紛紛外流,英國亦沒有必要維持以往的政策,相反,中國長期違反國際條約,這已觸碰了英國政壇根本底線,也越來越少理由可以說服英國民眾,維持以往軟弱的對華政策。

英國首相辛偉誠委任與中國關係良好的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擔任外相,當大家以為辛偉誠政府的對華和對港政策會放軟時,但新內閣人事底定,英中關係不單未有改善,而且似乎將會更為緊張。卡梅倫成為首位願意會見黎智英兒子黎崇恩的英國外相,在最近的國安法通緝事件中,英國外交部亦迅速發表聲明作出回應,而英國國防大臣夏博思(Grant Shapps),亦表明英國戰艦有權通過台海,這是一直以來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負責中國事務公務員,並不想民選政客發表的言論。如今辛偉誠政府至少口頭上取態,比之前預計強硬得多。

英國對華以至對港政策的轉變,當然與英國內部政治有關。很多人都不明白,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雖然無英國居留權,但只要簽證獲准可以在英國境內逗留,移英港人便具有大英國協公民身份,可以在所有選舉中擁有投票權,包括了投票選國會議員的權利。在主權移交前獲葡萄牙籍的澳門人,雖然在脫歐前可以歐盟成員國身份自由留英定居工作和留學,但他們影響英國內部政治權力極其有限,投票權僅限歐洲議會英國代表,以及地方議會。因此,BNO簽證持有人當中,十幾萬持英籍護照而有投票權的人,其實代表多了十幾萬對中共反感,甚至極其憎恨的選民。這還未計為數不少居英權計劃或九七年少數族裔英籍計劃的英國公民,以及英國殖民年代來港定居的其他族裔英國人,因香港失去自由和環境突變而回英。這批人都很愛香港,亦對中國政府通過《國安法》令他們離開家園的做法十分憤怒。

明年英國便要大選,接近廿萬選民在單議席單票制選制下,可以決定十多個甚至更多議席,隨時影響誰會入主唐寧街,因此,在現階段,英國政黨並無條件去得罪香港人,這是與八十年代前途談判時完全不同。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人不能自由居英,能居英那批人亦不知英國政治為何物,香港一眾達官貴人如何反映意見都無法影響政府決策,但時而勢易,現況完全不同。

而對華對港強硬這張牌,亦容易取得黨內共識,由脫歐到針對其他國家國民的移民政策,每一次都搞到保守黨內訌,辛偉誠政府十分之艱難才在遣送難民去盧安達上取得勝利,在大選前再來多幾次這類搏鬥,隨時未大選已經相位不保。而對華強硬,是比較容易在黨內各派系取得共識,而工黨如果公開反對這類主張,亦只會令人聯想到極左親俄的前黨魁郝爾賓(Jeremy Corbyn),這並非意圖以工黨版柴契爾夫人自居的黨魁施紀賢(Keir Starmer)想做的事。

當然,英國對華對港政策是否只在公關動作層面,仍然要看一些具體政策怎樣推出來,例如2025年訪問日本的英艦會否通過台海,或最近上議院議員奧爾頓勳爵(Lord Alton)提出,將BNO簽證由需要居留五年轉成無限制居留,變成居留三年就可以轉成無限制居留,甚至更為寬鬆的救生艇措施等等。但英國政壇,很難長期靠公關功夫去留住選票,因此,現時種種強硬姿勢,最終都會變成可以落實的措施以至法案。特別現時中國經濟的情況,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未來中國不單不會變成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相反隨經濟日益惡化,中國變成世界的負累,甚至成脅是殊不為奇。

以往討好中國,都是為了更多的經貿機會,但現時既然經貿機會並不存在,外資紛紛外流,英國亦沒有必要維持以往的政策,相反,中國長期違反國際條約,這已觸碰了英國政壇根本底線,也越來越少理由可以說服英國民眾,維持以往軟弱的對華政策。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18/199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