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港人移民海外意欲再升 評論指或與愛國教育有關 港人家庭為思想自由移英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12月14日公布民調顯示,接近38%受訪者有打算移民海外,較去年同期的調查上升超過9個百分點(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最近公布民調顯示,接近38%受訪者有打算移民海外,較去年同期的調查上升超過9個百分點,當中超過14%受訪者表示,打算移民到英國,其次是澳洲、加拿大以及台灣。

調查亦顯示,為數最多、接近18%的受訪者表示,打算移民的本地因素是香港自由或人權情況變壞,其次是香港政治爭拗太多或政治不穩定等。

有評論分析,港人移民意欲再上升,可能與港府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有關。另有移英港人夫婦表示,為下一代的思想自由選擇移民英國。

香港2019年中爆發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反修例社會運動,加上2020年6月30日實施《港區國安法》,觸發持續超過4年仍未停止的港人移民潮。

港人移民意欲一年急升9個百分點

據前年12月移居台灣的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前兼任講師梁啟智,今年7月引用香港機場出入境數字統計,分析過去3年港人淨流出約53萬人,他又表示,港人外流速度沒有明顯減慢趨勢。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12月14日,公布一項有關香港人移民意欲的最新民意調查,這項調查在9月28日至11月9日期間,以電話取樣成功訪問了708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

調查結果顯示,接近38%受訪者有打算移民海外,較去年同期的調查上升超過9個百分點,另有兩成受訪者表示,有打算移居中國內地,亦較去年同期的調查顯著增加。

港人移民主因言論新聞自由人權變壞

有意移民的受訪者當中,除了超過28%表示不知道或未決定目的地,最多受訪者提及的目的地是英國,有14.2%,其次是澳洲有12.2%、加拿大有11.0%以及台灣有10.6%。

被問及促使受訪者打算移民的本地因素時,為數最多、接近18%的受訪者表示,是香港自由包括新聞及言論自由或人權情況變壞;其次超過15%受訪者認為是香港政治爭拗太多或政治不穩定;超過14%表示香港政制不民主。

促使受訪者打算移民的外地因素方面,最多人提及的是該地居住環境較好或較寬敞占21.4%、其次是該地自由包括有言論自由等占14.4%。

推愛國主義教育或導致移民意欲急升

時事評論員譚美德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這項調查的訪問時間至11月9日結束,而特首李家超在10月25日公布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配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愛國主義教育法》,首次表明在香港推動愛國主義教育,他認為調查顯示港人移民意欲再上升,可能與港府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有關,讓不少家長即時下定決心為了下一代移民。

譚美德說:「但是愛國主義教育講到是一個『硬政策』,有小孩的家長都不能夠逃避,作為一個小市民不想下一代接受這件事情的話,就只有走(移民)而已。港府也應該說明愛國主義教育是否等如『愛黨主義教育』?到今天為止(港府)也沒有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在(中國)內地的話,它的愛國主義教育跟黨國體制是密不可分的,即是愛國的話一定程度上是要愛共產黨的,這件事情我想對今日的香港人來講,特別是現時有能力的中產,又或者是一些4、50歲的(香港人),他們都是一些心智相當成熟以及受過相當高的教育程度之下,真的會有這個疑問,情願你(政府)講清楚,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算(移民)了。」

至於調查顯示有意移居中國內地的受訪者也有顯著增加,譚美德分析,最多受訪者選擇的移居中國內地的因素,是物價比較低,以及中國內地的居住環境比較寬敞,他認為這個現象反映香港出現一種「民意內卷」的情況,即是能夠取得政治權力的人只是集中在少數的建制派大黨及政治人物手中,「來來去去都是那一班人」,喜歡的會更喜歡,不喜歡的就算是支持建制派的市民,都不會留在香港生活,可以說一種兩極化的情況。

專業人士移民缺口或需10年才能補充

香港近年的移民潮對經濟亦帶來相當大的影響,據香港稅務局今年4月初公布,今年共發出240萬張2022/23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較上一個財政年度減少7萬張個人入息稅報稅表,連續3年出現下跌,合共減少37萬張個人入息稅報稅表,薪俸稅收入的預算由2020年的超過96億美元,減少到2022年的超過93億美元。

復興經濟民生大聯盟成員任偉豪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近年移民海外的香港人主要是中高層、較有經驗及經濟能力的專業人士,他們移民之後留下來的職位空缺,不容易被港府推動的「高才通」等輸入人口政策取代,因為這些外來人力不熟悉香港的工作及營商環境,他估計10年內香港專業人才流失的缺口都不一定能夠補充。

任偉豪說:「因為移民走了的人,究竟這班新招來香港的人可不可以補得回來呢﹖我認為起碼在10年以內都是補充不到他們那個重要的地位的。走了那班(香港人)很多時都是一些公司裡面的中高層的位置的人,是他們才有能力去移民到外地而已,而中高層的人其實在這個行業或者在那間公司裡面,隨隨便便都打滾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即是他們走了他們是帶著那些經驗走了,而我們在世界各地就算我在紐約,又或者我在英國倫敦可以攞置到那方面的人過來香港工作,他都起碼要幾年的時間才可以適應到香港的那個營商環境,更遑論還要適應香港的文化差距等等,這些不是說你走了一個我請回一個補回去就搞定的事(情),走了的不單只是『人頭』(人數),還有是那個人所帶著的經驗,所以這個是我覺得未來十年之內都厘補不了的事情來的。」

工程師教師夫婦因東西方價值觀兩極化移民

年約40多歲的港人夫婦Jason及Ramy分別任職工程師及小學教師,他們去年8月下定決心帶著3個年齡10至14歲的兒子,申請BNO5+1簽證移民英國。他們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在香港有穩定的收入而且生活環境不錯,對於是否要移民有過掙扎,但是Jason表示,去年初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中國大陸的取態令他認為是非不分,下定決心要移民。

Jason說:「我們見到世界整個趨勢很明顯真的由那個(俄烏)戰役開始,好像真的在進行兩股勢力,一股就是極權主義,另一股就是我們(香港人)受小到大那個價值觀,即是兩邊開始兩極化、我見到,真的在『Polarize』(兩極化),去到這個Moment(時刻)我都開始接受不了,為何我們(香港)會這樣的﹖你知道我們香港基本上已經不是一國兩制的了,你(中國)大陸說怎樣就怎樣的了,所以我見到那個(形)勢,香港都沒辦法的了,都是會行它(中國大陸)那條路的,所以我覺得去到這個Moment(時刻)的話,即是自己的價值觀都覺得不想這樣、不想再在這裡(香港)、這樣折磨自己,所以我都覺得真的要作一個決定(移民)。」

Jason表示,當他看到東西方兩股價值越來越分歧,而香港緊跟中國大陸的取態與西方脫勾,他認為留在香港生活,下一代的前途都會受到影響,加上香港的教育會影響下一代的意識形態,他形容情況相當恐怖。

Jason說:「它(政府)搞教育其實背後反映著他們背後有一連串的agenda(目的),一連串的東西,我覺得為什麼它搞教育其實是背後有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將所有的東西都納入它(政府)管轄,尤其是你(學生)的意識形態,這樣才恐怖,反而我覺得這樣才恐怖。」

憂未來香港只有政治正確才能身居要職

Jason表示,香港以往的職場環境一直是能者居之,但是他認為在近年的意識形態影響下,未來的香港不再是能者居之,只有政治正確才能位居要職,他不希望下一代生活在這樣的環境。

Jason說:「我見到現在不是(能者居之)了,反而是你不只是說(特首)李家超,其實你見到那些立法會議員,那個愈是『政治正確』,愈是懂得去到叫做『擦鞋』(阿諛奉承),這樣就愈能夠『上位』(身居要職),你知道立法會議員工資都很高的,只要他能夠『最紅』(最表忠)那個、最懂『擦鞋』那個、最懂得做『小粉紅』那個,他就可以『上位』(身居要職)了,其實你在這樣的情況底下,你的社會真的不健康,即是變成很多以前『好叻』(很厲害)的人,他可能沒機會發揮,因為他『政治不正確』,另一個角度就是你『唔叻』(沒能力)的人『上咗位』(身居要職),他擁有很大的權力,而他的權力可以設計很多不同的system(體制),亦都可以建構這個社會的制度,我都不覺得這個大環境下,這個香港會繼續好下去,只是會愈來愈差。」

小學老師憂說錯話教聖經都小心謹慎

Ramy表示,她在香港任職小學教師,有超過20年的教育經驗,她坦言近年香港教育環境的變化,影響她下定決心要移民,尤其有時會害怕在課堂上「講錯說話」,對於價值觀的突變亦難以接受。

Ramy說:「我這兩年沒有教(小學)常識(科),但是我之前年年都教常識的時候,我很記得二年級的課程說香港是有這個言論自由、有上街(集會)的自由、有遊行、即是那些的自由,其實是很簡單,可能兩頁講完,即是最主要你(市民)有些什麼自由的東西那樣,但是突然之間是沒有了啊,又會覺得其實可能很多老師都是、即是我有時候都在想如果我仍然在教常識的那些常識科的同事都很慘,不知道可以講到什麼『位』(內容)。」

Ramy表示,除了教常識科的老師可能會有所顧忌,甚至教聖經的老師都會變得小心謹慎。

Ramy說:「教聖經那樣,有些『位』(內容)就是說,可能講聖經那個是勇於表達自己意見的,都會有同事說你這裡照講就算了,即是聖經那個例子講『他勇於表達自己意見』這樣就好了,你不要再講多些實例了,就是怕有些學生可能聽到些什麼,即是或者我們會講錯些什麼。」

香港難實踐教育理念移民冀下一代有思想自由

Ramy慨嘆香港的教育環境很難再實踐當初的教育理念,他們夫婦亦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可以在思想自由的環境下成長。

Ramy說:「其實我們老師應該是教一些做人的道理、講真理那樣的,現在你好像很多事情都『講唔到』(講不了)。」

Jason說:「對啊,又做不到。」

Ramy說:「或者你講得多可能你會有些事情,你會有些責任要負的啊,這樣變成都好像令到我都覺得,再想到自己的小朋友,所以都是想要走(移民)。」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28/199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