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烏克蘭要割地求和?腦殘俄粉們可能又要失望了…

今天,簡中腦盲們瘋傳一個消息,說美國Politico雜誌12月27日援引匿名人士的話報導稱,美國和歐盟正悄然轉變戰略重點,將烏克蘭「全面戰勝」俄羅斯的目標轉為在最終和談中讓烏克蘭占據更有利地位。這意味著可能將烏克蘭部分領土割讓給俄羅斯。

腦盲們頓感看到了希望。自去年2月24以來陰霾的心情仿佛找到了發泄口,似乎「北約腦死、美國崩潰、烏克蘭人人喪氣」的「美妙前景」就在眼前。在他們心目中,只有俄羅斯人才有胡作非為的資格,烏克蘭人卻不配保家衛國;某人在他們心中是大英雄,簡直坐地排卵顱內高潮,卻對烏克蘭人勇敢團結的抵抗視而不見,污衊烏克蘭人只是為了「戲子」的私慾而死。

不過,腦盲們的想法始終只是幻想。

烏克蘭人對澤連斯基、對烏克蘭軍隊、對烏克蘭國家的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簞食壺漿」不是他們的選擇,拿起鋼槍對惡狼才是他們的行動。我不認為烏克蘭割地求和的前景會有一絲絲機會變成現實。從開戰至今,我們就不斷聽說所謂西方鼓動烏克蘭跟俄羅斯割地求和的消息,而說那些話的政要無一不被罵得灰頭土臉。

相反,無論美國也好,法國、德國也好,還是北約或歐盟國家也好,他們的官方口徑一直就是烏克蘭只要想打就會繼續支持、只要烏克蘭人不在場,西方國家就不會單獨跟俄羅斯談判、以及反覆申明,一定要打敗俄羅斯,制止其胡作非為的企圖並徹底瓦解他們這樣做的能力。

所以,一兩句捕風捉影的言語,我們大可不必放在心上。美國和歐洲的援烏計劃只是被拖延了而已,烏克蘭軍隊現在也還沒敗呢!

確實,馬林卡丟了。前文我們已經提到這件事。扎盧日尼在陳述時,用了馬林卡已「不復存在」這樣的說法,我想他是雙關的,既是指這座小鎮已被完全摧毀,也是指目前烏軍已不再控制該鎮。12月25日,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宣布,俄軍完全控制馬林卡市。但馬林卡周圍的戰鬥從未停歇,烏軍仍在外圍擁有陣地,而且烏軍後退的幅度很小,從目前陣地仍可用大炮威脅頓涅茨克市中心。

雖然馬林卡失守令人痛心,不過,這座小小的城鎮能打這麼久已經創造了奇蹟。早在今年夏天,馬林卡就遭遇過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其實那時烏軍占有的鎮中心區域就只有三分之一,靠著這三分之一的斷壁殘垣,烏軍又堅守了半年才撤出,他們已經表現出足夠的韌性和勇氣。

馬林卡和巴赫穆特、北頓涅茨克一樣,都是重要的城鎮但遠稱不上關鍵。俄軍自從「十路突進」被挫敗以來,一共也只占領過北頓涅茨克、萊曼、巴赫穆特和馬林卡這4處地方,顯示出俄軍皮糙血厚,如果他們鐵了心要攻擊一處局部地方,並能將大量人力和資源集中到這裡的話,他們還是有能力做到的。

然而,烏軍奪回的是哪些地方呢?從最初到現在,烏軍將俄軍趕出了基輔西北面,奪回了哈爾科夫州東部和北部,奪回了萊曼,奪回了赫爾松和第聶伯河右岸,甚至還在第聶伯河左岸地區建立了橋頭堡。可以看出,烏軍打得更巧而且更凌厲,充分利用了俄軍在運補能力方面的短板,所以烏軍取得的戰果相對俄軍戰果也大得多得多:俄軍是一寸一寸地占領,但烏軍卻是成片成片地奪回。

當然,戰爭進行快兩年了,俄軍也在不斷總結教訓,能讓烏軍利用的弱點已經不多。烏軍再想實施2022年的攻勢已不太容易。我認為,要讓烏軍在2024年獲得戰場優勢,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提升援助武器的科技含量,原因有三:

1、事實上也不可能指望更多的重武器援助

從目前西方國家的態度來說,雖然增加軍費開支占GDP的比重已是大勢所趨,但我還沒看到他們大規模重振軍事工業的行動。西方軍隊本來就不在數量上占優勢,坦克、步戰車和火炮等重裝備今年已經送得差不多了,所以2024年不太可能援助烏克蘭更多。

所以,與其指望大量坦克、步戰車和重炮的到來,還不如把相同的預算額度換成高科技武器來得更現實。

2、西方武器主要在電磁、情報、精確和射程方面具備優勢

這是一種「不對稱優勢」,對於相對弱小的烏軍而言,西方武器的每一次輸入,都立竿見影地發生了效果。M777讓俄軍不敢大舉進攻,海馬斯打斷了俄軍後勤的脊梁骨,反輻射飛彈和高精度制導炮戰打得俄軍炮兵抬不起頭,海寶寶和暴風陰影讓黑海艦隊拱手讓出黑海西北部的制海權。烏軍再要像今年夏天那樣跟俄軍死磕,意義不大,即便取得一點勝利也不會太大,卻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但如果地面採取守勢,從空中和海上打擊俄軍,減少本身的損失,擴大俄軍的傷口,我認為不失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3、高科技武器的運用方法,不是追求大量殺傷俄軍步兵,而是重點摧毀俄軍高價值目標

一部分原因在於俄羅斯人命不值錢,這項資源對於俄羅斯來說是優勢資源,即便烏軍打出高交換比,甚至烏軍進攻時死傷人數小於俄軍,但也不傷及俄羅斯的國本,他們還能從各處搜羅囚犯、邊民、少民、外國炮灰送到烏克蘭戰場。

所以,應該改變打法,從空中和海上打擊俄軍高價值目標,讓俄軍失去重裝備,讓他們變成一支以輕步兵為主的低技術含量軍隊。試想一下,如果俄軍失去了大量火炮、雷達、防空飛彈系統和飛機,他們還怎麼打?進攻打不動,防守也無法防守。

而俄羅斯孱弱的軍工,決定了他們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生產出足夠的高科技裝備以填補前線的損失。

而烏軍若採用這樣的戰略,就可以節約一線兵力,減少國內矛盾,減少戰爭支出。從而熬過最困難的日子。烏克蘭身後有50個支持他們的國家,只要堅持下去,時間就在烏克蘭一邊。越是堅持,烏軍就越可以積累兵力和兵器乃至訓練方面的優勢,從而最終一股腦地戰勝俄軍。

我相信,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胡作非為惹惱了全世界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他們絕不會贏得最終的勝利,而烏克蘭只要大方向沒有走錯,一定會堅持到最終全面勝利的到來!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小靠的叨叨888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30/1997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