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李強政府第一份經濟成績單夠慘 三架引擎全沒了

在一系列不利因素鑄成的陰霾氣氛下,中國2023年經濟增速達到5.2%,實現了官方年初定下的5%左右目標,可見中央政府去年第三季以來緊急推出的各項救市措施,勉強撐住了大局。

這是李強接任國務院總理後,中國第一次公布全年經濟增長數據。雖然他的任期去年3月才正式開始,但也算是他的第一份年度成績單。

在當前環境下,堪稱不易。不過,細看經濟數據下的具體分項,可見形勢依然嚴峻、不容樂觀。

2023年中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基礎設施投資只增長5.9%,不如預期。

出口僅僅增長0.6%,遠不及2022年10.5%的增長,而且若以美元計算,出口更是減少4.6%,呈現2016年來首次下跌。

消費成為中國經濟中的一抹亮色,去年的社會消費增長高達7.2%。可惜居民消費在中國經濟的占比太少,還不到四成,遠遠低於已開發國家水平,拉動力還不夠。要提高消費占GDP的比重,就得先解決薪金增幅、社會福利不足與就業問題。而暫停了四個月的青年就業數據也再次公布,官方修改了統計方式,不包含在校生的16歲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14.9%,從去年公布的最高點下滑,但仍然高企。

綜合來看,中國原有的三大增長引擎:基建投資、房地產(2023年房地產投資負成長9.6%、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8.5%)和出口,都在減速熄火中,有業內人士形容「三架引擎全沒了」。

再回頭看官方公布的5.2%增長,若換成美元計算,實際上是減少0.5%。這是中國以美元計算的名義GDP在29年來首次減少,代表著中美經濟規模差距進一步拉大。

中國2023年經濟增速達到5.2%,實現了官方年初定下的5%左右目標。作者說,雖然李強的任期去年3月才正式開始,但也算是他的第一份年度成績單。(彭博社

屋漏偏逢連夜雨,中國國家統計局在星期三(1月17日)同時公布,2023年中國人口總數去年淨減208萬至14億967萬,這是連續兩年人口出現負成長,而且減幅較2022年的85萬,又進一步擴大了。

壞消息疊加而來,讓中國與香港股市星期三雙雙應聲下挫。官方捧出了達標的5.2%增長,但是市場仍看不到中國經濟會很快可持續好轉的證據。中國經濟內需不足等結構性問題、經濟轉型期的陣痛、地緣政治的壓力、以及信心不足的問題,讓大家樂觀不起來。

對於問題的癥結,各方學者以及去年12月中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提到很多,例如「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等。

這其實說明,中國經濟處於內外交困的局面中,國內因經濟振興態勢不強等多種原因,虛弱的投資與消費信心一直沒有辦法提振;國際上,美國對中國採取高科技脫鉤斷鏈、製造業友岸外包的舉措,也實實在在打擊了中國出口的優勢,削弱了中國在國際供應鏈中的地位。中國曾經一度深信外資離不開中國,結果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對中國與李強政府而言,2024年的形勢只會更難。首先,房地產行業一時半刻還走不出低谷,而美國對中國採取的「斷鏈」和技術封鎖更只是剛開始,紅海危機造成運價暴漲,將讓中國出口雪上加霜。中國政府寄以厚望的電動汽車、新能源與材料等綠色產業,這一年多來表現亮眼,但短期內還難以取代房地產的作用,彌補經濟增長與就業的缺口。

對於2024年的中國經濟增長,多數國際機構預測為4.5%到4.9%不等,比2023年低,而且前提是政府將繼續採取溫和措施來推動增長,如再發行新一批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資債券,繼續對消費與房地產提供支持。

實際上,中國今年經濟增長如果能穩定在4.5%左右,也會對世界經濟產生拉動作用。樂觀的分析認為,消費信心與投資將逐步企穩,房地產的供需數字也顯示,該行業的難題兩三年就會消化掉。至於國際投資方面,除了一些直接受到中美競爭衝擊的美國企業正想方設法外撤,更多大型外資是處於觀望階段,已投入中國的資本不撤出,但也不加入新投資。

作為大型經濟體,中國確實有很強的內生動力讓人不忍割捨,對企業而言,一時的難關也不是大問題,關鍵的問題是民眾與內外企業對國家所選擇的道路產生疑慮,讓投資者卻步。一些人內心的疑問是:中國政府是否還相信市場經濟?有商人私下說:「經濟發展的問題都能應對,熬過幾年就是了,但是政策的不確定就難說了,我們能怎麼預測呢?」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聯合早報 韓詠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19/2006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