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英國求職者竟遇「AI面試官」 她慌了

人工智慧(AI)正夯,並陸續擴及更多領域。英國一名女子近日分享求職經驗,接受記者工作的面試,原本自信滿滿的她後來才發現,面試官竟然不是真人,而是透過電腦運算的AI。她上網分享這次面試過程的親身經驗與心得。

華頓(Adele Walton)2月1日在英國《地鐵報》分享近期接受面試,過程有如限時猜謎解答,擋在她與真心想要工作機會之間的是AI機器人。

她指出當初申請這份新聞記者職位時,以為會有專人面試並在聽取回答後再評估其表現。然而她去年12月收到電子郵件通知,稱將在無人在場情況下接受面試,令她困惑不已。

儘管如此,她還是預先做足了準備,然而最後卻未能好好發揮而徒勞無功。她在面試一開始依照指示登入應用程式,被告知這場面試僅限於5個問題。

她在屏幕上看到每個問題會顯示60秒的時間並供思考,接著她必須在1分鐘內口頭回答。之後;如果她沒有選擇再多30秒,面試程序就會繼續往下進行。

由於沒想過會以AI進行面試,她回答時很猶豫且停頓太多,結果第1題就沒有回答好。下一個問題則是她從未聽說過的術語,她回答時更加驚慌。也因為不是真人面試官,她無法要求更多詳細說明,也沒有機會提出自己的問題。

當面試結束時,華頓感覺自己還沒講好就被打斷了。整個過程讓她感到沮喪,因為她先前接受過的面試往往非常有自信,她自認善於交際,喜歡談論職涯和個人經驗。

數天後,她得知自己沒有得到這份職位,認為關鍵點不是因為缺乏這份工作所需的技能,而是因為對自動化面試的經驗不足。她納悶到底是自己未能展現肢體語言或溝通技巧,也或許是沒有提到AI可能會給評分的關鍵詞,更懷疑是WiFi無線網絡訊號不穩定導致錯過關鍵的得分機會。

然而她也認為,隨著電腦算法被用來取代管理任務,大眾更應關注這種轉變的道德規範。她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新研究,指出AI將影響全球近40%的就業機會,其中對發達經濟體的影響更大。

對此,華頓指出,不應以提高效率和提高生產力為幌子急於實施AI工具,而必須認識到這可能對職員和工作保障帶來潛在的減損效應。她認為沒有任何聊天機器人或算法可以取代真實對話帶來的連結。職場大部分工作都涉及員工們一起服務、支持和創造,這是只有人類才能理解的過程,她表示現階段不應該急於取代這些關係,而應該專注於如何改善相關規範。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一苹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03/2013251.html